詩的目屎,台灣的愛——讀康原《花的目屎》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康原甫出版的詩集選用「花的目屎」為書名,同名詩作〈花的目屎——敬致楊逵及太陽花〉,獻給以文學推動社會運動的前輩作家楊逵,也送給太陽花學運的熱血青年們。全詩寫道:
玫瑰花 紅記記
為台灣 拚生死
目屎流 目屎滴
石頭硩袂死 花蕊
開向 台灣民主的春天
百合花 白泡泡
花開中正廟佮街頭
欠人照顧的野百合
用智慧 弄破萬年體制
封殺 鎮砧的死豬皮
日頭花 有夠濟
開佇 台灣的街頭巷尾
為著 人民的腹肚
頭擋 木棍佮水龍
面皮染成血色 日頭花
第一段的「玫瑰花」,取材自楊逵代表作〈壓不扁的玫瑰〉(又名〈春光關不住〉),被壓在沉重水泥塊下的玫瑰花,依然頑強地長出花苞,象徵台灣人民雖然被日本政府殖民統治,但仍有絕處逢生的機會。詩人用「石頭硩袂死 花蕊/開向 台灣民主的春天」,形容台灣人民奮力抵抗壓迫的精神,「紅記記」的玫瑰,隱喻著追求民主的熱情與革命的鮮血。
第二段的「百合花」,意指一九九○年三月的「野百合學運」,數千名大學生靜坐在中正紀念堂廣場,提出「解散國會」、「召開國是會議」等訴求,促成國代「萬年體制」的改革,讓台灣民主前進一大步。詩人轉化「死豬鎮砧」的俗諺為「鎮砧的死豬皮」,諷刺佔著毛坑不拉屎的萬年國代,「白泡泡」的台灣原生種野百合,代表著草根的力量。
第三段的「日頭花」,則是反對黑箱服貿,於二○一四年三月十八日佔領立法院的「太陽花學運」,這場大學生與公民團體共同推動的社會運動,期間曾發起佔領行政院,遭受警方以暴力驅離,詩人以「頭擋 木棍佮水龍/面皮染成血色 日頭花」,紀錄學子不畏強權的勇氣,同時期盼台灣的未來能如向日葵般,迎向陽光。
值得一提的是,楊逵的曾孫魏揚也是「太陽花學運」的代表人物之一,從日治時期的玫瑰,到解嚴初期的野百合,再到近年的太陽花,三種花朵呼應著台灣民主運動的歷程,一代跨過一代,共同將追求民主的薪火傳遞出去。
展讀《花的目屎》,詩人的「目屎」不只是為台灣社會而流,家庭的情感與牽絆、山林生態的破壞、戲如人生的文學作品,都是「目屎」生成的原因。〈寄金簿仔——予老伴的情詩〉交疊抽象的親情與具象的存摺,夫妻共同走過捉襟見肘的歲月,辛苦拉拔孩子長大,當存摺上的金額漸漸增加,兒女卻也各自成家,不捨孫女遠赴異國念書,詩人阿公「將目屎 記踮寄金簿仔/準備淡薄紅包 寄去」,存摺裡一行又一行的數字,無非都是對家人的愛。
〈樹靈〉一詩將雨滴比擬為「樹靈的目屎」,為山老鼠盜伐林木、樹木慘遭斷頭的亂象表達悲鳴:
霧 層層疊疊覕佇深山林內
風 一陣一陣吹過山坪
暗光鳥 三更半暝巡山路
賊頭賊腦的貓鼠 交結妖魔鬼怪
貪念 造成天災地變
神木 鬱卒的心情
雨滴落來 親像樹靈的目屎
軁過白茫茫 暮色的
磅空 閃過琴山河合 身邊
攑頭 看著兩千外歲的樹仔公
靈塔 現出金光閃閃的
神光 飛上阿里的身軀頂
慈雲寺 保庇香林神木
釋迦牟尼佛 喝著阿里的名
阿里山的原始森林擁有豐富的林產,但從日本統治時期就被大量砍伐,日本人也在阿里山上蓋了供奉釋迦牟尼佛的「慈雲寺」、祭祀樹靈的「樹靈塔」等。詩人把半夜上山的山老鼠形容為「暗光鳥」,他們利用霧與夜的掩護,到阿里山砍伐珍貴的林木,「貪念 造成天災地變」,濫墾濫伐讓森林裡到處是被鋸斷的樹、只剩樹頭的神木,水土保持嚴重失衡,天空落下的雨滴彷彿也在為樹木的命運流淚。
《花的目屎》輯二收錄的長詩〈坐飛機,走揣詩〉,觀看異國風情的同時,詩人也在反思台灣的文化與未來,船過劍橋康河,詩人想起徐志摩筆下的康橋,卻也不禁感嘆「台灣人知影 康河 雅芬河 黃河 印度河/毋知 台灣新文學之父 賴河」;行經莎士比亞故居,詩人憶起捧讀莎翁知名劇作《哈姆雷特》、《李爾王》、《羅密歐佮茱麗葉》、《馬克白》,為主角悲情際遇「流目屎」的青春時光,也期盼台灣能珍視文學的價值。
「花的目屎」是詩人為台灣落下的眼淚,每一滴淚珠都蘊含著愛台灣的心,期待「目屎」開花,有更多人來關心台灣文化。
——發表於《福山智海》第1期(2017年12月)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8會員
43內容數
愛詩人曾發表的書評、詩評、文學評論與其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桂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有一個夢〉傳達了向陽對台灣這片土地的愛,這個「夢」正是詩人對台灣的期盼。一如向陽所言:「詩,是無聲的歌;歌,是有聲的詩」,詩因為有歌的成份,得以擴大傳播範疇,歌因為有詩的元素,進而引發深刻共鳴。
詩人王厚森從大學時期開始寫作新詩,作品散見各報刊雜誌,首部詩集《搭訕主義》是其十數年與詩對弈的成果。這本詩集不僅在取名上相當特別,書籍設計同樣頗具巧思,書的封面以深紫色為基調,象徵著詩的優美與神祕;橘色的書名文字中點綴著白色愛心,再搭配上「王厚森 2011」的郵戳,意味著詩是生活的感動與紀錄。
誠如洪淑苓所言,輯四「台灣鄉鎮小孩」是詩集《台灣鄉鎮小孩》中「最醒目的一束作品。」「台灣鄉鎮小孩」系列的二十首詩是二十個家庭的縮影,情節或許戲劇化、悲情化,卻是真實存在台灣各個角落的故事,蘇紹連融合人物介紹與現代詩的形式,娓娓道出社會底層的辛酸與心酸,引發共鳴。
儘管曾因求學短暫離家,但每一回走到人生的路口,吳晟總會選擇「生長的小村莊」,而他的作品亦不乏對家鄉的書寫,寫家鄉其實就是在寫臺灣,這份對土地的眷戀正是對臺灣永恆的愛戀。
在〈雨季來臨以前的私密〉裡,烱勛曾以「躲到另一個角落/寫著自己」形容創作者的心情,默默筆耕十年的他,終於在2016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向相視一一告別》。這本集子雖然命名為「告別」,但僅有詩作〈沒有適恰的題目〉使用「告別」一詞,更多時候,烱勛的筆下是光,是對詩的想望。
詩人選擇以石頭為師,或許是想藉由石頭的多元象徵提醒大家,頑石也能點頭,遭遇生活的困頓時,不妨放下心中的大石頭、小石頭,學習用更瀟灑的姿態面對生活。
〈我有一個夢〉傳達了向陽對台灣這片土地的愛,這個「夢」正是詩人對台灣的期盼。一如向陽所言:「詩,是無聲的歌;歌,是有聲的詩」,詩因為有歌的成份,得以擴大傳播範疇,歌因為有詩的元素,進而引發深刻共鳴。
詩人王厚森從大學時期開始寫作新詩,作品散見各報刊雜誌,首部詩集《搭訕主義》是其十數年與詩對弈的成果。這本詩集不僅在取名上相當特別,書籍設計同樣頗具巧思,書的封面以深紫色為基調,象徵著詩的優美與神祕;橘色的書名文字中點綴著白色愛心,再搭配上「王厚森 2011」的郵戳,意味著詩是生活的感動與紀錄。
誠如洪淑苓所言,輯四「台灣鄉鎮小孩」是詩集《台灣鄉鎮小孩》中「最醒目的一束作品。」「台灣鄉鎮小孩」系列的二十首詩是二十個家庭的縮影,情節或許戲劇化、悲情化,卻是真實存在台灣各個角落的故事,蘇紹連融合人物介紹與現代詩的形式,娓娓道出社會底層的辛酸與心酸,引發共鳴。
儘管曾因求學短暫離家,但每一回走到人生的路口,吳晟總會選擇「生長的小村莊」,而他的作品亦不乏對家鄉的書寫,寫家鄉其實就是在寫臺灣,這份對土地的眷戀正是對臺灣永恆的愛戀。
在〈雨季來臨以前的私密〉裡,烱勛曾以「躲到另一個角落/寫著自己」形容創作者的心情,默默筆耕十年的他,終於在2016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向相視一一告別》。這本集子雖然命名為「告別」,但僅有詩作〈沒有適恰的題目〉使用「告別」一詞,更多時候,烱勛的筆下是光,是對詩的想望。
詩人選擇以石頭為師,或許是想藉由石頭的多元象徵提醒大家,頑石也能點頭,遭遇生活的困頓時,不妨放下心中的大石頭、小石頭,學習用更瀟灑的姿態面對生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讀詩 <佛陀在貓瞳裡種下玫瑰> 江文瑜 佛陀在貓左瞳裡種下玫瑰 當貓看見自己的戀人 瞳孔會因喜悅而擴開 玫瑰跟著長大 伸展他的世界 向眼神所觸及的 最遙遠的戀人住所 佛陀在貓右瞳裡種下玫瑰 如果在黑暗中,在恐懼裡 貓會壓下瞳孔的拱門 玫瑰的痛楚深藏在彎曲的背脊裡
Thumbnail
我出生在白色恐怖的後期,上大學前後看到當時的反對黨(民進黨)的成立,剛好又生長在蘭陽平原,這個以黨外自稱、追求民主自由的地方。 所以可以一眼就看出,現在這個所謂的白色力量根本就是掛羊頭賣狗肉,完全背離了當初蔣渭水為台灣爭取民主自由的初衷。 大學時代碰上野百合學運,蹺課就跑去中正紀念靜坐抗議萬年國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月桃是台灣原生種的芳香植物,是端午的民俗植物、也是藥食同源的植物。在物質匱乏與醫療不開化時代,台灣先民,無論是漢人還是原住民,對月桃都有太多的索取,而月桃就像大地之母,以她強健的生命力、寬闊的胸襟、噴湧的奶水,慷慨地滋養這塊土地的子民。本文主要介紹月桃的鄉野傳奇與涵蓋從葉、花、根、心的月桃全料理。
提起這句「臨老入花叢」,大家都知道其背後是什麼意思。所謂「花叢」,象徵「女人堆」。嘩!臨老入花叢,玩命咩?! 中唐時期與白居易齊名的元稹,他的詩句就有「花叢」之辭: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詩句中一個情字、一個愛字也沒有,就已經表達出對所愛慕的女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Thumbnail
<鳳凰木頌>余光中 台南府,鳳凰木 高冠穹張成半圓 為富麗的盛夏加冕 赤膽照人的花簇 染紅了多情的驪歌 一年一度的火炬啊 從記憶的深處傳來 向希望的遠方燒去 豐羽複葉疏風而飛舞 傳說傳來的鳳凰 從火浴中甦醒而新生 樹根的生機,像破土而出 樹頂的氣象,像自天而降 鳳尾森
Thumbnail
採集人的野帳是一部台漫,描述了日治時期的植物採集職人在臺灣的故事,霉女因為人物的互動關係進而被吸引進這部漫畫世界。在漫畫中,作者生動地描繪了一些臺北植物園的角落。大家有興趣的話,不妨到臺北植物園實地遊玩,感受時代的風貌與漫畫的場景。
Thumbnail
 來吧,到山裡來!大樹開花如下雪的時節,如同我們短促的生命般,一蹉跎一猶豫就消逝了!
Thumbnail
    楊花何物?柳絮是也!春日掛在柳樹上的花序,風吹如雪般的紛飛。     禪門公案中,世尊拈花,迦葉微笑,心法就此傳承。     我既無禪意,也無心法,自然也不會去畫虎類犬而自取其辱。但,花還是得拈,還得拈了楊花。拈花也好,捻花也罷,為何偏偏得招惹楊花?莫非想弄得一身腥臭?   
Thumbnail
#讀詩 <佛陀在貓瞳裡種下玫瑰> 江文瑜 佛陀在貓左瞳裡種下玫瑰 當貓看見自己的戀人 瞳孔會因喜悅而擴開 玫瑰跟著長大 伸展他的世界 向眼神所觸及的 最遙遠的戀人住所 佛陀在貓右瞳裡種下玫瑰 如果在黑暗中,在恐懼裡 貓會壓下瞳孔的拱門 玫瑰的痛楚深藏在彎曲的背脊裡
Thumbnail
我出生在白色恐怖的後期,上大學前後看到當時的反對黨(民進黨)的成立,剛好又生長在蘭陽平原,這個以黨外自稱、追求民主自由的地方。 所以可以一眼就看出,現在這個所謂的白色力量根本就是掛羊頭賣狗肉,完全背離了當初蔣渭水為台灣爭取民主自由的初衷。 大學時代碰上野百合學運,蹺課就跑去中正紀念靜坐抗議萬年國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月桃是台灣原生種的芳香植物,是端午的民俗植物、也是藥食同源的植物。在物質匱乏與醫療不開化時代,台灣先民,無論是漢人還是原住民,對月桃都有太多的索取,而月桃就像大地之母,以她強健的生命力、寬闊的胸襟、噴湧的奶水,慷慨地滋養這塊土地的子民。本文主要介紹月桃的鄉野傳奇與涵蓋從葉、花、根、心的月桃全料理。
提起這句「臨老入花叢」,大家都知道其背後是什麼意思。所謂「花叢」,象徵「女人堆」。嘩!臨老入花叢,玩命咩?! 中唐時期與白居易齊名的元稹,他的詩句就有「花叢」之辭: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詩句中一個情字、一個愛字也沒有,就已經表達出對所愛慕的女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Thumbnail
<鳳凰木頌>余光中 台南府,鳳凰木 高冠穹張成半圓 為富麗的盛夏加冕 赤膽照人的花簇 染紅了多情的驪歌 一年一度的火炬啊 從記憶的深處傳來 向希望的遠方燒去 豐羽複葉疏風而飛舞 傳說傳來的鳳凰 從火浴中甦醒而新生 樹根的生機,像破土而出 樹頂的氣象,像自天而降 鳳尾森
Thumbnail
採集人的野帳是一部台漫,描述了日治時期的植物採集職人在臺灣的故事,霉女因為人物的互動關係進而被吸引進這部漫畫世界。在漫畫中,作者生動地描繪了一些臺北植物園的角落。大家有興趣的話,不妨到臺北植物園實地遊玩,感受時代的風貌與漫畫的場景。
Thumbnail
 來吧,到山裡來!大樹開花如下雪的時節,如同我們短促的生命般,一蹉跎一猶豫就消逝了!
Thumbnail
    楊花何物?柳絮是也!春日掛在柳樹上的花序,風吹如雪般的紛飛。     禪門公案中,世尊拈花,迦葉微笑,心法就此傳承。     我既無禪意,也無心法,自然也不會去畫虎類犬而自取其辱。但,花還是得拈,還得拈了楊花。拈花也好,捻花也罷,為何偏偏得招惹楊花?莫非想弄得一身腥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