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生命的詩意,觀影吳晟紀錄片《他還年輕》

燃燒生命的詩意,觀影吳晟紀錄片《他還年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自然、農田、鄉土寫作、社會關懷、國文課本裡的回憶中的負荷,是初步認識吳晟詩人的關鍵語。近期上映的《他還年輕》紀錄片,觀影人則像是與作家吳晟相伴,貼近最初的創作靈感,那些都是認真生活的體悟。


紀錄片從2017開始拍攝,雖只節錄生命裡的兩三年,卻仍蘊含七十幾歲的生命歷煉。拍攝間恰逢北農吳音寧事件紛擾,事件佔據那時吳晟創作的大段心思,不怎麼使用手機的吳晟,為了瞭解網路評論,甚至開始學習手機,越看心裡卻越多煩憂。不論幾歲,孩子永遠是父親心中甜蜜的負荷。


樹影在書房外的窗邊搖晃,吳晟訴說,將音寧的北農風雲的控訴用文字表達完後,想讓自己靜下來,好好的寫,把自己對人生的體悟,生命的熱情,在有限的生命裡繼續完成。

鄉下的夜裡,即是將情感編織成文字的時間,田裏公墓的風景如暮黃昏,還有多少詩文的抱負仍需平復,還有多少時間可以書寫訴說?

後段在異國拜訪恩師聶華苓與瘂弦的片段,是久別重逢,也是告別。

吳晟與聶華苓坐著讀詩,並聊著過去至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的回憶。想回家的詩人,在窗邊寫下思念的家書:

踱過無數年輕的夜晚
記不得甚麼時候
才驚覺到
你久已不再彈琴撫弦的雙手
已不再纖柔

《愛荷華家書》—〈洗衣的心情〉

此刻吳晟與妻子共坐於窗邊,妻子莊芳華有點淘氣的回覆:「手依然纖細』,夫妻間情感令人動容。


向北方飛行,吳晟拜訪旅居加拿大的瘂弦,在樹木圍繞的庭院吳晟朗讀〈春寒特別沁冷——致瘂弦〉:

我在自家小樹園
你在異國寬闊的森林
相繼老去的歲月中
相隔如此迢遠
請你和橋橋多多珍重
待天氣回暖
期望再來鄉間走走

啞弦聽畢只回覆了:「真好」。


捨棄更多辭藻華麗的評論,「真好」到盡了一切情深,再一句「有機會再來玩」的寒暄擁抱,不知能否實踐,關上車窗後吳晟無聲的拭淚,怎知這可能是最後的見面。


如同心愛的樹木罹患褐根病必須捨棄,年過中年後,就是不斷地告別,詩人前輩的逝去,時間的長河無法停留,一直仍推著你前進。


仍在前進,對於寫作的熱情也亦是如此。吳晟的書房擺著世界各國的詩人的著作,當有一天,雙腳再也無法前行,心靈的自由仍可以相依相伴前往遠方。


導演巧妙運用許多自然景觀,乾枯的河床、黃昏的樹葉、日暮的公墓、風穿越樹林的寂寥,心境上的暗喻萬物終將衰敗,但此刻的詩人仍使勁燃燒生命。


他還年輕,他仍有許多想要訴說的熱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土地的關懷,對氣候變遷的後代子孫的牽掛,他還年輕,無懼於肉體的衰弱,仍在在閱讀筆耕裡致力,他還年輕,他還年輕,他還年輕.......


搭配閱讀音樂: 吳志寧 《他還年輕》



小楨的 沿海一公里,關於詩人對於環境變化的無奈。



當生命陷落,詩是唯一的救贖。






raw-image

Peiwen.k 攝影,插畫,文字創作者。

在家隔離的日子,又深感生命必要的東西又更少了。

謝謝男友陪我去看吳晟

『當生命陷落,文學是唯一的救贖。』


FB : 無所事事人生委員會

IG : peidonothing 看到很愛書本的語句都會分享在限時動態,比較常用。

藝文創作生存實屬不易,如果喜歡我的內容,歡迎追蹤我的專題或是FB及IG,或是表達你的喜歡,也都是讓我能持續下去的動力

每月用心編寫2~3篇文章,追蹤作者,不錯過文章上線第一時間通知^^



avatar-img
Peiwen K的沙龍
848會員
101內容數
無所事事盡情,讀書、寫字、畫畫、攝影、聽音樂 看似無用的興趣,卻能填補心中的缺口。過度理想浪漫主義的靈魂,無從抒發的情感。無所事事人生委員會用影像書寫情感,勾勒出一則一則的故事。主角可能是我,也是你,或是那個你也想著的那個人。喜歡的、討厭的、乖張的、壓抑的,放在這裡等待風乾。 #用影像書寫情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Peiwen K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葉石濤的名言:「臺南,是一個適合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活的地方。」 這次去南美術館是為了看『春源畫室』潘麗水的門神作品,看葉石濤紀念館,順遊文學館卻又想起袁哲生。 最後再到第一間廟宇設置的文物館:普濟殿文物館觀看潘麗水的門神畫作的修復展示。 兩天六個展覽,完美達成。
台南被譽為眾神之都的台南具有歷史人文的博物館、文學性的博物館和美術館。本文介紹了台南歷史博物館和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並提供了大眾運輸交通規劃和用餐建議。想讓您的週末台南之旅更充實嗎?不妨參考這篇文章,體驗一次看完六個展館的文化之旅!
I普及後,人要如何更有價值能不被AI取代?上次去某個電商場合,有學員用AI寫社群貼文,讓我倒抽一口氣。這樣文學作品會被取代嗎? 問問你,還在工作嗎?
葉石濤的名言:「臺南,是一個適合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活的地方。」 這次去南美術館是為了看『春源畫室』潘麗水的門神作品,看葉石濤紀念館,順遊文學館卻又想起袁哲生。 最後再到第一間廟宇設置的文物館:普濟殿文物館觀看潘麗水的門神畫作的修復展示。 兩天六個展覽,完美達成。
台南被譽為眾神之都的台南具有歷史人文的博物館、文學性的博物館和美術館。本文介紹了台南歷史博物館和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並提供了大眾運輸交通規劃和用餐建議。想讓您的週末台南之旅更充實嗎?不妨參考這篇文章,體驗一次看完六個展館的文化之旅!
I普及後,人要如何更有價值能不被AI取代?上次去某個電商場合,有學員用AI寫社群貼文,讓我倒抽一口氣。這樣文學作品會被取代嗎? 問問你,還在工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