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看完了兩個歷史相關的展有點緊繃,不過第二天的行程有藝術相關,我更拭目以待!
想再回顧第一天的 歷史考古看展行程 點這裡!
DAY1 台北 -> 台南高鐵 ->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台南考古館
DAY2 台南美術館 -> 文學館 / 葉石濤文學館 -> 普濟殿文物館
相較於博物館,更喜歡美術館多些,策展主題更迭頻率快,並有較多元化的呈現方式,在看不懂的作品裡,找出感觸的脈絡。
台南美術館是一年值得來兩次的展館。相較於較國際化的北美館、台北當代,南美館更著重於台灣的藝術作品,將更在地民族性的議題作為策展內容的核心。
這次為了「春源畫室」聞名台南三代畫師家族的展覽而來。
展出爺爺潘春源、第二代潘麗水、潘瀛洲、第三代潘岳雄,三代跨越115年的創作風采。春源畫室主要是繪製民俗畫作,像是門神、家族壁畫、廟宇圖騰。
作品主要集中於台南,北部極為少數,較知名的為台北大龍峒看到潘麗水的畫作。廟畫繁瑣精緻,實在琢磨繪師的耐性與功力。繪製神佛的繪師也是天界與人界溝通的橋樑,若服飾裝備沒畫好、神韻不對,神佛可能會來夢中提出修改建議。
策展方將畫師之家作為品牌經營的策展脈絡強大。
三代畫師對於家族技藝的意志深根柢固,即便祖父潘春源深知畫師辛苦,不鼓勵兒子潘麗水當畫師,他仍拼命作畫,不願放棄。而潘麗水則鼓勵兒子潘岳雄繼續唸書升學,不要求繼承畫室,但仍無法捨棄畫筆,中年34歲出師的潘岳雄,在第三代又該如何走自己的路?在華麗與繁複已成為基本廟畫的要求後,如何再創新?畫師們除了鮮豔的民俗畫作外,私底下喜歡的繪畫風格又是什麼? 在展覽都能得到解答。
雖然台南展覽已劃下尾聲,幸運的是:在2024二月將移展至台中車站附近的文化資產園區展出,對於認識台灣的民俗美術,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展覽。
【 藝術品.診療事——翁崑德的藝術與作品修護展】
展覽日期 即日起至-2024/6/16
若是喜歡看藝術畫作的格友,應該都聽過油畫的最底層通常都藏了許多圖層之下的秘密。
南美館將西畫家翁崑德的作品典藏,並進行研究與修復。將研究室進行的成果,以展覽形式呈現。包括修復的處理方式,畫家當時的心境,形成有趣的考究對比。
另一個很推薦的原因,當然是自身偏好西洋畫派畫風。
相較於視覺的感受,文學展館更需要大量的閱讀時間才能吸收。看完美術館其實思緒充盈,無法做多餘的吸收,就當作散步般隨意走走。但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學力_常設展》 是將台灣文學史的時代演進,將作品方向統整成脈絡的展覽。
裡面的當代文學區特別介紹「袁哲生」,以及已經被時間封存的《秀才燒水》部落格,更加深了意義性。
想更了解袁哲生?
回顧編輯嚴選好文:
在另一館葉老的文學館更偏向體驗性的感受
葉石濤的名言:「臺南,是一個適合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活的地方。」
坐在葉石濤文學館裡翻著他的作品,抬頭望向窗外的暖陽與綠蔭,10月的台南,不冷不熱,喜歡文學藝術與傳統歷史文化的人,在此生活得到的精神涵養,更能體現上面這句話。
抽一句葉老的文學詩籤,當作一個遊歷台南的小靈感,變成故事裡的角色,在文學裡的想像裡暢遊,十分趣味。
想更了解葉石濤?
回顧經典好文:文學是天譴 《台灣男子葉石濤》觀後感
觀看潘麗水作品門神的特別行程!
創建明朝(西元1668年)的普濟殿為全國最早的王爺廟,潘麗水在1978年曾為普濟殿繪製門神作品,但因老舊劣化,而將門神收藏於庫房。
因參與百廟門修復計畫,將2007年收藏在庫房的潘麗水所畫的門神畫作,重新修復。不過修復後需良好的保存環境,因此新建立普濟殿文物館,恆溫保存文物,並推廣在地文物保存與修復的重要性。
雖然只有小小的兩層空間,但能親眼看到在歷經香火燻黑的門神修復品,實在驚豔,原本的顏色比現存的普濟殿門神更色彩斑斕奪目。文物修復的工作像是操縱時光機,重新再現文物當時的美!
這也是第一個為了保存廟宇文物的民營博物館,除了潘麗水的門神作品,館內收藏從大正時代的池府千歲所使用的涼傘、陳年神籤筒、等等廟宇文物。
台南不愧是眾神之都,我們的習以為常的廟宇文化,在台南惜舊的精神裡,視為文物加以保存。這點在都市化的台北實屬少見。
兩天六個展的小挑戰完美達成!感謝男友一開始說每個展館都不想錯過,真的達成
最後再回到南美館2館五樓的 南美春室 小歇,欣賞光影之美。
臺南,是一個適合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活的地方。
Peiwen.k 攝影,插畫,文字創作者。
追蹤作者,不錯過文章上線第一時間通知。
IG : peidonothing 看到很愛書本的語句都會分享在限時動態,比較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