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年來,有關技術分析的爭論從來都沒有停過,
巴菲特曾經說過,當他發現把走勢圖正著放和反著放,
得出來的信息一樣時,他就知道沒有用了
傳奇基金經理 彼得林奇
也曾諷刺到技術分析對預測過去非常有效,
而在投資圈中如果你觀察身邊的朋友,你會發現技術分析非常受歡迎,
我也看過不少技術分析長期獲利的大神,而且技術分析不僅受散戶歡迎,
投資機構者也喜歡用。
在2012年的一個調查報告中顯示,
有三分之一的股票基金都會在交易中使用技術分析,作為重要的一個投資依據,
一邊是華爾街大佬的的斥之以鼻,
一邊是萬千投資者的堅定信仰。
那技術分析到底行不行?
分享這一篇,並不打算讓信的人不信,或者不信的人相信,
只打算拋磚引玉,如果能夠刺激各位理性投資者的一些思考,
那就足夠了,無論你是不是一名技術分析投資者,看完都會有所收穫。
甚麼是技術分析?
技術分析是通過一系列的數據和指標,解釋參與者行為,預測股價,百年中發展不同的指標,RSI移動平均線、MACD,多年來經久不衰,確實是因為它有很多獨到之處,也有著令人無法抗拒的魅力,例如技術分析上手比較簡單。
技術分析的優勢
- 上手簡單
- 不需要太多的金融經濟知識
- 給出明確的買賣點位和時間
- 適合新手和頻繁交易者
人們使用技術分析最主要的是能賺錢,而且是有眾多論文研究,回測數據客觀驗證的,雖然也有不少反駁技術分析能賺錢的觀點,但是支持技術分析的論文研究,一個個地說的擲地有聲。
最有說服力的就是David等三位作者在2013年發表的一篇論文在論文中他們就超過1萬個由基金經理管理的投資組合,接著比對使用和未使用技術分析的組合,在這些組合中有三分之一的基金經理使用了技術分析,其他三分之二完全沒有使用,研究發現這些使用技術分析的組合,投資表現的平均值和中位數,都要比沒有使用技術分析的組合要好一些
而且這個結論在統計學上是有效的,排除了巧合的可能性,還有一個結論很關鍵!就是在下跌的市場環境中,兩者的投資表現差異最為明顯,這是一個伏筆。除了上述論文外,學術界還有不少研究支持了技術分析的有效性,
例如Andrew等三位作者在2000年發表的論文Foundations of Technical Andlysis中發現,技術分析確實可以為交易者提供額外的交易信息,其中納斯達克股票最為明顯,不僅學術界,用事實驗證了技術分析的可行性,市面上技術分析的大神也用實際行動,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
當屬技術分析的祖師爺利坲莫爾,他在100年前就用技術分析這一套方法在股市中賺了上億美元,還成功預測到了1929年的大蕭條,他的這套方法,沿用至今,仍然被投資者們所津津樂道,其實有這樣的結果並不出人意料,因為技術分析並不是甚麼玄學,而是有一定理論支撐的,認可技術分析的人認為,股價走勢,尤其是短期的股價走勢,就是市場上買賣雙方博弈的結果。
所以決定價格走向的因素,本質上就是買賣雙方心裡的博弈,而人類的心理又是有一定可預測性的,所以股價走勢也會有一定的可預測性。
人們對整數的喜愛
舉個例子:例如人們都喜歡一些整數,像100就是一個大家比較會在意的數字,
如果一隻股票長期在100美元以下徘迴,那麼當他第一次突破100美元整數時,
投資者的心裡就會產生巨大的變化,股價很有可能在眾多投資者的心裡改變中,
突破上漲。
阻力點
在比如大家熟悉的阻力點位,有的阻力點位可能是股價第一次下跌時,有很多人在同一個股價被套牢了,而多數人都不捨得在虧損時割肉離場,都盼著股價哪天能漲回來,而一旦他們經歷的長久的套牢,等股價真漲回當年被套牢的價位時,他們就會大量的拋售解套,股價就會又一次出現下滑,這就形成了阻力點位,所以說技術分析,本質上就是預測人類的心裡,找到心裡上可預測的規律,然後總結經驗得出來的一套方法。
技術分析理論並非無懈可擊
聽起來技術分析是這麼個道理,但無論是技術分析的回測數據,還是他的理論支撐都並不是無懈可擊的,市場上也有很多人認為,技術分析完全就沒用,他們也從客觀數據和理論支撐兩個方面,駁斥了技術分析的有效性,被引用最多的就是David Aronson在07年出版的著作《Evidence-Based Technical Analysis》David通過一系列的統計學方法,移除了數據挖掘的偏差後,對6402個技術分析的方法做出了回測,結果發現
沒有任何一種方法可以有效地擊敗市場,即便有些方法看上去能產上衣些有吸引力的回報,但也無法一直持續下去,與此同時,還有不少論文也給出類似的結論,他們都表示只要時間足夠長,這些技術分析方法的表現都不如,標普spy500和道指,反對方觀點也有很強的理論支撐,其中影響力最大的就是《漫步華爾街》的作者Burton提出的隨機遊走理論,Random Walk Theory,該理論認為,股票價格的變化,具有完全相同的分布,並且各自相互獨立,通俗來說,就是在下一秒,下一分鐘或者第二天,股價是往上、往下、還是不變,是一個完全隨機的事件,根本不具有可預測性,過去的運動是不能用來預測未來的走勢的,所以,所有通過規律預測股價的方法都是徒勞,另外也有人針對性的從人心理的角度,來反駁技術分析的有效性,
他們認為,市場上人的心裡是完全不可預測的,因為一但整個市場的參與者足夠大,而每一個人心裡想的又不一樣的時候,以預測心裡為基礎的技術分析就變得毫無價值了,即便能夠找到規律,過去也不能代表未來,市場的心理也是不斷在變化的。
正反兩方各執一詞,而且有理有據,那到底技術分析是行還是不行呢?
正反兩方研究共有的規律
如果你仔細觀察他們的研究會發現,雖然結論南撤北遠,但是其實都有一條共同的規律,這條規律很關鍵,他將成為技術分析是否可行的關鍵
這條規律就是技術分析果的好壞很大程度取決於股票是否容易被錯誤定價,當一支股票越難被錯誤定價,也就是越有效的市場中,技術分析的效果就會越差。
- 市場有效的意思就是一切有價值的信息都能及時、準確、充分的反映在股價中。
- 而當市場越是無效,股票越容易被錯誤定價時,技術分析就會越管用。
雙方研究倫文的規律
當論文使用數據所處市場越成熟,技術分析回測結果越差,反之;所處的市場月是不成熟,技術分析回測出來的結果就會越好,針對這一點還有人做過統計
Park和lrwin在查閱了92篇關於數分析的論文後,發現有58篇論文對技術分析表示正面,24篇表示負面,剩下10篇比較max。
而他們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論文對技術分析表示負面,比如把技術分析應用在道指上,從1934年開始一直都會產生營利,
但直到上世紀80年代後期,效果就變差了,另外,利用同樣的技術指標,在相同的時間段下,相對不成熟的金融市場,例如泰國、墨西哥等,技術分析的表現也會比一些成熟的市場好不少,其實對於這一結論在前面的正反雙方政論中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市場情緒
影響一支股票是否容易被錯誤定價,除了市場的有效性,市場情緒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比如,當市場大跌時,股價就很容易被市場情緒所在右,出現錯誤定價的情況。之所以正反雙方的研究會有不同的結果,跟回測時選擇的市場,時間段等因素有非常大的關係。
從客觀上講,技術分析本質上是建立在人性之上的,只要人還在交易,必有其價值。技術分析在很多特定環境下,都是能夠提升收益表現的,但我們也要清醒的意識到,隨著市場變得越來越有效,技術分析的利益空間會變得越來越窄,
現在的市場中,大量的程序交易,高頻交易仍至 Al 交易,正在逐漸替代人的位置,以後這個趨勢一定會延續下去,人類心理導致的錯誤定價的情況會越來越少,技術分析的發揮空間也會受限。
如果把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柝放在檯面上比較會發現,技術分析確實上手非常容易,但是想要真正用好他卻非常難,在造個過程中,你需要不斷的練習,承受虧損,風險控制,遷需要特刻的與人性對抗,反思自己,保特紀律性,學習指標只不過是個開始,後期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才是關鍵,在積累了是夠的經驗和教訓後技術分析才能真正發揮它的作用。
而基木面分析期剛好相反,上手很難,没有專業背景,從頭開始學金融不是容易的事情,但上手後基本面分析的使用難度就明顯降低了,交易過程最難的一步在選股,一日看準了,買人後基本就不在需要做過多操作了,平時做做宏觀分析財報一個季度看1次,甚至1年看1次都没有問題,雖然是需耍時間和精力的打磨,相對難度和挑戰性都没有技術分析的高,
兩種方法没有敦優孰劣,也可以做到相輔相成,具體選擇就看個人偏好了,
而我當然是崇尚基本面分析,因為和我自身的投資風格相關,慢慢來此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