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台灣微告的艾比,近年在服務日本客戶上,發現他們經營品牌的心態與台灣有很大的不同,隨著全球電商市場發展日趨成熟,新創品牌前仆後繼創立自己的購買平台,門檻雖低挑戰卻也不少,這篇希望借鏡日本品牌經營電商的訣竅,分享觀察給即將開始經營電商或正在經營的你!
圖片來源: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8828356/
眾所周知,Cookie 技術即將在 2024 年正式退場,在高度重視隱私權、擔心假貨及詐騙事件層出不窮的電商環境,持續依賴第三方數據將會越來越沒保障,民眾對於瀏覽網站時被廣告追著跑的情形感到厭倦,品牌及商家若遲遲未做出任何相對改變,勢必會在未來造成反效果,那些適用於「廣告追蹤」的美好時代已經過去,如今電商再次面臨階段性成長 ,而且正在快速發展中。
第一,找回品牌安全感,打開與消費者的接觸點
疫情讓消費者的購物行為再度改變,各電商網站商品琳琅滿目、完美的沈浸式消費體驗、購物車結帳時暢行無阻,一檔接一檔的新鮮優惠活動,搭上社群推波助瀾與好姐妹的推坑,還有 24 小時的快速到貨,真的很難不動心,像我自己在看到優惠時,就很容易產生一種「不買對不起」自己的心情,忍不住會為了優惠再買一波,其實碰到喜歡的產品,每個人都會很容易被「勸敗」 。
現在電商競爭多、下廣告成本又高,社群廣告機制朝令夕改,再會優化的廣告代理商也不見得有十足把握將廣告操好,即使有不少公司知道這種局勢,仍然選擇將 50%~75%的預算分配在廣告投放上,忽略了社群雙向溝通的重要性,倘若需要一直下廣告或不斷提高廣告預算才能獲得相對流量,品牌勢必會越來越沒有安全感 ,而我們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把與消費者的接觸點打開,找到大家想「勸敗」的共鳴,才能往下一步走,否則可能會被消費者討厭,甚至封鎖品牌或叫自己的朋友別買。
第二,借鏡日本「試水溫」哲學,為產品打好基礎
過去在接觸台灣客戶時發現多數品牌在預算分配上較為保守,卻又希望能夠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效,簡單來說,就是對於剛開始的陣痛期忍受度較低,如若沒能在既定的時程表內達到目標,就會判定方法無效甚至直接暫停。一年前我還在服務日本客戶時,發現他們更喜歡用「試水溫」的方式測試市場,這樣反而有機會助於品牌轉換率提升、向外擴散,未來也才有更多機會能走得長遠。
圖片來源: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7993400/
之前服務過一個主打 all in one 保養品的日本品牌,他們不賣別的,僅專心做好單一品項產品導購,為了找出合適與消費者溝通的點,期間更做了不少市場測試,不停的 Try,直到培養出品牌信任感,累積一定的忠誠粉絲後,再進入下一個拓展產品線的「試水溫」階段,往更全面的發展前進,測試前期必然會花心力及預算,但這些成果最後都會反饋回品牌身上,為接下來其他產品線打下更好的基礎。
不只上述提及的保養品,有不少日本客戶都會給自已產品「試水溫」的機會,不論結果成敗,至少都有實測過的可靠依據,能進行評估、優化及修正,有些品牌一次研發出很多產品,通通擺到電商平台,認為只要放上去再做點行銷就好,忽略了市場上原先就有許多同質性高的產品在一起競爭,經營電商非以量制勝,消費者目光只會停留在信任度高的知名品牌,品牌得放膽測試、再慢慢收攏聚焦,為產品找到適合切入市場的角度。 即便是「試水溫」也要記得設立停損點回頭檢視。
第三,多看多聽!永遠別覺得自己已經做得完善
Cookieless 即將來臨,如果你的品牌正走在經營電商的路上,務必建立自己的客戶平台資料庫,做好 CRM 管理,不一定只得仰賴大電商平台維生,如今身處於變動大環境裡,也需要隨時「更新時事」,多看多聽,永遠不要覺得自己已經做得很完善,另外建議別設立「太高門檻」,不一定一開始就要建立網站,給自己很大的壓力,可先從大家都常用的平台入手,而隨著大家對於培養會員的意識提升,現在很多人會使用 LINE 官方帳號與消費者互動,經營自己的會員,再串接至自己的購物頁面。若要經營電商,就得培養高敏感度的思維,趕在 Cookieless 來臨前比別人更早開始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