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買在高點套牢,請問要多久才會回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最近看到有些人在分享,如果是在今年買股票的人,買在大盤15000點以上的人,在這樣的高點套牢,要等多久才會回本?其實這個問題,大部分的人都不需要太在意,因為我認為這是個假議題。除非你這輩子只打算做這一筆投資,而且這一筆已經梭哈All-in了。
如果真是這樣,那回本的時間有兩個算法,一個是股價要多久才會漲回你的成本價,這個基本上算不出來也猜不到。另一個是要領多少年的配息才能累積到你投入的成本,譬如買入成本價100元,每年都配息5元,10年後股價是50元,你也領了10年的5元股利(都沒有再投入),股息加上手上的股價價格已回到100元了。
但我認為這是假議題,因為應該沒有人這輩子就只買進這一筆的,如果你真的是在大盤18000時買進,難道你在16000、14000、甚至12000就都不買了嗎?以後都沒有資金再買進更多持股了嗎?
前一陣子看到大仁也寫了一篇,他就提到,每個時代的高點有其不同時空背景,用現在的指數去跟30年前的指數比,並沒有意義,而投資人也不會只有一筆資金可以投資,有持續收入的人,若離用錢時間還很久,你反而應該希望市場大跌。
我另外想補充幾點我個人看法,我認為甚麼時候漲回之前高點或是回本根本不是重點,重點還是在於,你甚麼時候需要用這筆錢。
(訂閱閱讀內容)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60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雨果生活理財經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本專欄會分享生活中投資理財的相關話題,包含理財觀念、退休金準備、保險、儲蓄等理財話題探討,協助建立日常生活中清晰的理財價值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上個月要出門參加一場小會議,由於時間空檔較多,決定提前半個小時出門,在發動車子的時候才發現引擎發不動,趕緊回家拿汽車啟動電源來發車,還好很快就發動了,加上路上又碰到交通事故塞車,到達目的地時離會議開始還剩5分鐘,停好車趕一下剛好赴會議時間。
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壽險,因為在投資理財的過程中,規避風險是必要的,不只是投資上的風險,還有身體健康狀況也是一種風險,任何一種嚴重的疾病都很可能會造成你的收入中斷,或減少你每年可以投資的金額。
股票市場是企業向一般群眾募集資金的地方,也是一般民眾可以直接投資大型企業的地方,民眾提供資金讓企業可以依計畫擴張,企業也將更多的獲利回饋給投資者。 若企業獲利增加,基本上可以有兩種回饋投資人的方式,一個是股價成長,另一個是配發股利股息。 進一步延伸,高股息ETF與指數型ETF的最大差別在哪裡呢?
有網友私下問我,看了我粉絲團裡幾篇關於買房的事情,但現在要買房真的很難,如果我已經打定不婚不生了,我還有必要買房嗎? 我猜,會這樣問的主因,是因為不想要因為買房需要負擔高額房貸,而影響了自己原本的生活,需要在買房與舒適的生活裡二選一。
偶爾在認識新朋友時會碰到一個情況,當他們知道我有在投資股票,甚至是知道我有出版過一本理財書籍,他們常常會馬上問,那你有沒有推薦的標的,或是問我那些股票可以投資。 我相信這應該是常態,很多理財專家也會有同樣的經驗吧,但我認為大部分人都問錯問題了。 所以下次有機會遇上投資專家的話,知道要問甚麼了嗎?
想投資理財得先要有財才能理,投資獲利主要的三個要素有投資本金、投資間期、與投資報酬率,其中又以投資本金是自己可以完全控制的,想要獲得有感的投資所得,最重要的就是投入的本金,而增加投資本金最快的方式就是想辦法增加本業收入,當本業已走到天花板,或是對本業沒甚麼興趣,再來考慮斜槓人生。
上個月要出門參加一場小會議,由於時間空檔較多,決定提前半個小時出門,在發動車子的時候才發現引擎發不動,趕緊回家拿汽車啟動電源來發車,還好很快就發動了,加上路上又碰到交通事故塞車,到達目的地時離會議開始還剩5分鐘,停好車趕一下剛好赴會議時間。
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壽險,因為在投資理財的過程中,規避風險是必要的,不只是投資上的風險,還有身體健康狀況也是一種風險,任何一種嚴重的疾病都很可能會造成你的收入中斷,或減少你每年可以投資的金額。
股票市場是企業向一般群眾募集資金的地方,也是一般民眾可以直接投資大型企業的地方,民眾提供資金讓企業可以依計畫擴張,企業也將更多的獲利回饋給投資者。 若企業獲利增加,基本上可以有兩種回饋投資人的方式,一個是股價成長,另一個是配發股利股息。 進一步延伸,高股息ETF與指數型ETF的最大差別在哪裡呢?
有網友私下問我,看了我粉絲團裡幾篇關於買房的事情,但現在要買房真的很難,如果我已經打定不婚不生了,我還有必要買房嗎? 我猜,會這樣問的主因,是因為不想要因為買房需要負擔高額房貸,而影響了自己原本的生活,需要在買房與舒適的生活裡二選一。
偶爾在認識新朋友時會碰到一個情況,當他們知道我有在投資股票,甚至是知道我有出版過一本理財書籍,他們常常會馬上問,那你有沒有推薦的標的,或是問我那些股票可以投資。 我相信這應該是常態,很多理財專家也會有同樣的經驗吧,但我認為大部分人都問錯問題了。 所以下次有機會遇上投資專家的話,知道要問甚麼了嗎?
想投資理財得先要有財才能理,投資獲利主要的三個要素有投資本金、投資間期、與投資報酬率,其中又以投資本金是自己可以完全控制的,想要獲得有感的投資所得,最重要的就是投入的本金,而增加投資本金最快的方式就是想辦法增加本業收入,當本業已走到天花板,或是對本業沒甚麼興趣,再來考慮斜槓人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因為選擇權來不急萎縮,只好用超大幅震盪 昨天頭尾如果波浪抓得好 一天3000點沒問題啊 光夜盤 開盤之後20400~19955 這樣450點 然後19955~20748 800點 20748~20230 又是500點 為啥那麼洗? 就是選擇權太貴了 上週五開始 一跌2700點
Thumbnail
最近的台股長達快一年半的漲勢,在最近有一點消退。隱約之間有嗅到熊市來臨的味道。也因此最近比較少聽到某某某買了什麼飆股賺了 XXX 萬的傳言。在街頭巷尾對於股票熱絡的討論也開始減少。但離降溫還真的有一段的時間,若真的要等到降溫的話,台股的成交量應該要下到3000 億以下,而股市得先降溫,才會升溫。
Thumbnail
我的預判肯定有主觀成份,否則丟硬幣就好了,心態上能接受一年9個半月189.37%漲幅,就要能承受不到1個月23.45%跌幅,計畫擬定後照表操課,錯了也不影響生活和心態。 22年捏著往下攤才有今天的輕鬆應對,投機者不要把自己的理念套用在每個人身上,每個人擁有的條件不同,因此我的投資方式絕對不適合一般
Thumbnail
操作ETF的兩難就在於 什麼時候要買進? 什麼時候要賣出? 買太早套住怎麼辦? 賣太早空手怎麼辦? 教練的挖寶操作可以解決上述問題!!
Thumbnail
今天跌了1004點創下史上最大跌點 真的破紀錄了~ 之前一直跟大家提醒要保守投資 不要追漲 果然在反彈之後 開始下殺 那到底甚麼時候才可以進場呢?? 之前宥爸有教過一種簡單的方式 舉例來說我們閒置資金有一百萬的話 那我們把資金分成10等分 只要跌一千點就可以進場買10萬元 這樣
大盤創高, 好高啊 還能買股嗎? 或還能存指數嗎? 1.存大盤指數(美股為主體)會越來越高.... 從1900-2000 這年代是動盪很大的世紀.... 但股市其實就是一直創高..... 短線投資人永遠都會扯萬一10年沒動, 他們會刻意截取那一段來嘴, 但事實是 如果你活在那一階段
Thumbnail
最近的台股經過了四月的雲霄飛車的上沖下洗之後,在五月的三個交易日雖然都下跌,但是回到了相對的高點 20300。最近大家的煩惱又回到了「高點存股」的問題上了。今天我們可以來看看所謂的高點存股的問題。
Thumbnail
進場的時候就該先設想萬一遇到下跌,風險是否在可以接受的範圍?通常漲勢過程的震盪很快就能回到原本軌道上,但如果漲勢已經改變,不一定能很快回復,需要長期忍受看不到獲利的狀況,投資人是否有心理準備?
Thumbnail
"投資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次好是現在" 這句話相信大部分的投資人都有聽過 但這句話並不只是口號而已 而是真實發生在投資市場 前幾天過年剛結束的第一個交易日,股市就有些漲幅 觀察了一下自己其中一檔成長性不錯的存股標的第一次進場的成交價 到目前報酬率幾乎接近100% 成交的日期剛好是兩年前
不管什麼時候,總是有人問我「現在還能買嗎?」尤其是股市大漲之後,很多人低點沒買,就開始著急,然後就會問我這個問題。其實我最難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因為選擇權來不急萎縮,只好用超大幅震盪 昨天頭尾如果波浪抓得好 一天3000點沒問題啊 光夜盤 開盤之後20400~19955 這樣450點 然後19955~20748 800點 20748~20230 又是500點 為啥那麼洗? 就是選擇權太貴了 上週五開始 一跌2700點
Thumbnail
最近的台股長達快一年半的漲勢,在最近有一點消退。隱約之間有嗅到熊市來臨的味道。也因此最近比較少聽到某某某買了什麼飆股賺了 XXX 萬的傳言。在街頭巷尾對於股票熱絡的討論也開始減少。但離降溫還真的有一段的時間,若真的要等到降溫的話,台股的成交量應該要下到3000 億以下,而股市得先降溫,才會升溫。
Thumbnail
我的預判肯定有主觀成份,否則丟硬幣就好了,心態上能接受一年9個半月189.37%漲幅,就要能承受不到1個月23.45%跌幅,計畫擬定後照表操課,錯了也不影響生活和心態。 22年捏著往下攤才有今天的輕鬆應對,投機者不要把自己的理念套用在每個人身上,每個人擁有的條件不同,因此我的投資方式絕對不適合一般
Thumbnail
操作ETF的兩難就在於 什麼時候要買進? 什麼時候要賣出? 買太早套住怎麼辦? 賣太早空手怎麼辦? 教練的挖寶操作可以解決上述問題!!
Thumbnail
今天跌了1004點創下史上最大跌點 真的破紀錄了~ 之前一直跟大家提醒要保守投資 不要追漲 果然在反彈之後 開始下殺 那到底甚麼時候才可以進場呢?? 之前宥爸有教過一種簡單的方式 舉例來說我們閒置資金有一百萬的話 那我們把資金分成10等分 只要跌一千點就可以進場買10萬元 這樣
大盤創高, 好高啊 還能買股嗎? 或還能存指數嗎? 1.存大盤指數(美股為主體)會越來越高.... 從1900-2000 這年代是動盪很大的世紀.... 但股市其實就是一直創高..... 短線投資人永遠都會扯萬一10年沒動, 他們會刻意截取那一段來嘴, 但事實是 如果你活在那一階段
Thumbnail
最近的台股經過了四月的雲霄飛車的上沖下洗之後,在五月的三個交易日雖然都下跌,但是回到了相對的高點 20300。最近大家的煩惱又回到了「高點存股」的問題上了。今天我們可以來看看所謂的高點存股的問題。
Thumbnail
進場的時候就該先設想萬一遇到下跌,風險是否在可以接受的範圍?通常漲勢過程的震盪很快就能回到原本軌道上,但如果漲勢已經改變,不一定能很快回復,需要長期忍受看不到獲利的狀況,投資人是否有心理準備?
Thumbnail
"投資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次好是現在" 這句話相信大部分的投資人都有聽過 但這句話並不只是口號而已 而是真實發生在投資市場 前幾天過年剛結束的第一個交易日,股市就有些漲幅 觀察了一下自己其中一檔成長性不錯的存股標的第一次進場的成交價 到目前報酬率幾乎接近100% 成交的日期剛好是兩年前
不管什麼時候,總是有人問我「現在還能買嗎?」尤其是股市大漲之後,很多人低點沒買,就開始著急,然後就會問我這個問題。其實我最難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