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濛採集_毛毛雨也要抓蟲?和巨人老師一起路過公園,隨手撈~綿綿細雨也會有驚奇唷_bug journey (上)

撈了好多水生昆蟲,手撈網真是好東西,不起眼的小水渠就能撈到蝌蚪、水蠆、紅娘華,繼前次美好的採集經驗,讓人還想再找機會試手氣,看看還能撈到什麼有趣的東西。
observe_公園看起來漆黑一片,其實公園是安全的地方,步道和空曠處都有路燈照明,帶上手電筒開始探險。
observe_公園看起來漆黑一片,其實公園是安全的地方,步道和空曠處都有路燈照明,帶上手電筒開始探險。
很多人問巨人老師,冬天好像都沒看到我們工作室的戶外課程,確實如此,我們很少會在冬天開課,除了冬天是昆蟲的淡季之外 (昆蟲大多是在夏季活動),冬天下雨的天數也多,雖然有所謂的暖冬,有時在11-12月時也很溫暖,但冬季下雨的頻率較高,雨天上戶外課對親子來說總是不太方便,不如等春暖花開之後,再來開課。
工作之餘仍不忘採集,雖然冬天幾乎不會上山抓蟲,但仍會隨處晃晃,這個季節不像蟲季會有特定的採集目標,偶爾出來走走,也是能看到很多生物。這禮拜連續下了好幾天的雨,待在家裡確實是悶壞了,雨總算停了,是該找個地方逛逛,能發現生物,拍拍照也很不錯。
observe_大肚魚在晚上像是在睡覺,手電筒照牠也不會把魚給嚇跑。
白天不容易撈到魚,因為魚也是視覺動物,看到人影~咻~一下子就游走,消失不見,夜晚反而可以嘗試,白天活動的魚種,天黑之後也是會睡覺的,打開手電筒往水中照光,果然可以看到魚停在水中,即使一對胸鰭仍在不停的擺動,但與白天時相比,這時候魚不太活動,正好可以下網,慢慢靠近正在睡覺的魚,等魚套進網中再將在網子提起,就撈到魚囉!
observe_水在魚身上反光,魚鱗像是鎖子甲一般閃閃發亮。
冷知識分享: 大肚魚是很普遍的淡水魚,但大肚魚原生於北美洲的淡水水系,台灣原本沒有大肚魚,而是在日治時期 (約在1913年),為了防治瘧疾傳染病,日本人在台灣許多地方野放大肚魚,要用大肚魚來吃掉會傳播瘧原蟲 (Plasmodiidae) 的瘧蚊幼蟲 (孑孓)(mosquito larvae)。
沒錯,大肚魚也是外來生物,而大肚魚的生存能力極強,早已經在台灣建立族群,現已普遍存在於各溪流、湖沼及田渠等淡水水域。(大肚魚又名食蚊魚 Gambusia affinis,食量極大,據聞一天可以吃掉上百隻孑孓。)
observe_褐色的魚背具有很好的偽裝效果,從水面上看,能讓魚融入水底泥沙的背景裡。
水池裡有許多田螺,從外殼造型和體型來看,這些應該是台灣原生的石田螺 Sinotaia quadrata quadrata,有田螺的地方,同時發現福壽螺 Pomacea canaliculata 似乎不會讓人感到意外,原產於南美洲淡水流域的福壽螺,經由人為引進台灣後,同樣也是因為生存力極強,早已經流入野外侵佔全台各淡水水域,平原、丘陵、台地等地方,幾乎都有福壽螺的蹤影。
observe_田螺螺殼呈錐狀,體型約5公分是石田螺的特徵。
observe_福壽螺螺殼底層寬而螺頂窄,螺殼看起來像一顆球。
不同於惡名昭彰的福壽螺 ,田螺的螺殼呈圓錐形狀,有點像是交通錐,而福壽螺的螺殼看起來有點像一顆球,可從外形簡單區分田螺和福壽螺。
正慶幸沒遇上下雨,趁著雨停,蹲在水池旁觀察好多水中生物,才剛撈得開心,天空開始飄下毛毛雨,雨雖然不大,但雨滴落在水面上引起漣漪 (ripples),就會很難從水上面看清水底,趁雨勢還沒變大,早點離開水邊也好避免危險,過陣子再來看看,會不會有青蛙,或是蟾蜍,在水池裡求偶、產卵。
(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大家好!我是巨人老師~我喜歡和大家分享有趣的昆蟲故事,自己經營生態教育工作室_自然悠遊NatureWalker,希望讓孩子不只是喜歡昆蟲,更能因為昆蟲而喜歡學習;透過文章能讓大家了解生態教育絕不是解說,而是讓有趣的蟲蟲啟發我們,使我們在探討問題時能有更多更全面的思考!___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我唷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