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為何寫作--兼談激勵理論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行為理論中,「激勵」是個非常重要的議題,探討人類(或動物)出現某些行為的原因。
激勵理論常被應用在組織管理,以有助於組織了解員工的工作動機,俾制定政策,提高工作效率與效能。
就員工而言,工作動機來自等值於付出心力所獲得的報酬,包括薪水、獎金、福利及良好的工作環境等;此外,主管或同事的讚賞及認同,或工作帶來的成就感及滿足感,也有加分的效果。
為何寫作?!寫作的動機來自於作者的動機被滿足。好的創作平台就是好的組織,了解作者及讀者的需求,提供激勵機制支持作者,提高讀者的閱讀率及參與,因而達成三贏。
以下將嘗試用激勵理論探討寫作的動機。

激勵理論

早期的激勵理論雖廣被討論,但因實證科學不成熟,困難推論及應用;現代的激勵理論則百家爭鳴,蔚然成為組織管理學中重要且獨立的課題。

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早期激勵理論最被廣為討論的莫過於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他提出人類通常先滿足較低層次的生理需求(例如:吃飽穿暖、遮風避雨等),再逐漸上移到較高層次的心理需求(例如:愛、尊嚴、自我實現等)。
需求層次理論雖被晚近認知學者所推翻,無疑地,它是將人類行為納入組織管理的里程碑 。[註1]

期望理論(Vroom's Expectancy Theory)

現代激勵理論不勝枚舉,在此僅簡述弗魯姆的期望理論(Vroom's Expectancy Theory)。
期望理論提出激勵的四個因素及其關係:努力->績效->獎酬->需求。
此理論指出,如要達到激勵效果,則應考量:1.你的努力是否可獲得一定的績效,2.你的績效是否可獲得一定的報酬,3.獲得的報酬是否可滿足你的需求。
這些關係給管理者最大的啟示就是:1.辨識員工的需求,2.依員工需求制訂公平的獎酬制度,3.獎酬與工作表現(績效)的緊密結合,4.確切地衡量工作表現。[註2]

外在激勵與內在激勵

無論需求層次理論或期望理論都提到「需求」,可見得產生行為的主要動機就是滿足特定的需求。
因此,激勵進而被分為兩類:外在激勵及內在激勵。外在激勵是指滿足物質或實體需求,如:獎金、加薪、升遷、工作環境、他人認可、社交關係等;內在激勵則是發自於內心,滿足個人的心靈需求,如:樂趣、責任感、成就感等。[註3]
何者較具有激勵效果?
過去研究告訴我們,內在激勵較為持久穩定,且更具激勵效果。例如:學生學習過程所獲得的成就感勝過分數帶來的滿足感,志工轉為有給職後工作滿足感反而降低等等。
然,這樣的研究結果近年來開始被挑戰,陸續有學者提出內在激勵與外在激勵同等重要,且須被同等重視。
時代遞嬗,這樣的結果不出人意表,由行為學課本翻新的速度不遜於資訊管理學,可見一斑。

激勵與寫作

這些理論,應用在探討為何學習或為何寫作等強制性或自發性的行為,也非常適合。
以學習為例,老師們可透過改善評分制度、獎勵制度、教學方式等等,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滿足其身心靈需求。這些,幼稚園及國小低年級老師最擅長也最成功,大學教授則故步自封,最不願意改善,他們認為大學生是成人,應具有學習的內在動機。
除了作家,寫作多為自發性的行為,動機較為複雜,但大多肇始於內在動機。
回想少年時,常在筆記本上胡亂寫些風花雪月,即便孤芳自賞,卻常悸動不已。及至現在,有臉書社群、部落格及寫作平台等,讀者由一人發展到最多時有數百人,當年的熱情與感動,似乎逐漸地消退,或許是,轉化。
就期望理論而言,我的努力,創作了一篇好的文章(績效),我的文章獲得讚賞及支持(獎酬),這些讚賞及支持滿足我的個人需求(需求)。但,讚賞及支持是否就是寫作者追求的目標呢?
以方格子為例,2020年10月發表第一篇文章,直到半年後,加上親友加持,按❤的都在10以下,閱讀次數也從未超過50。隨著時間經過,從未忘卻初衷,持續不輟,加上文章偶被選為「即時精選」或「編輯嚴選」,讀者及閱讀次數才逐漸成長。
至於Matters,2021年9月發表第一篇文章,成效比方格子更差。每每看到他人文章有上百次的拍手,而我的則寥寥無幾,不禁懷疑自己的文章是否走偏鋒,困難獲得共鳴。之後,逐漸了解Matters的潛規則及特質,也就釋懷了。
由於一些爭議及事件,造成Matters市民離開,文章發表數量銳減,新人也不多;Matters似乎進入修復期或谷底期,有些市民於是開始耕耘其他平台或在其他平台賺取虛擬貨幣。
由此可見,僅依賴內在激勵,似乎已無法驅動寫作者,寫日記寫文章單純為創造內心滿足的日子,已經過去。文章一旦公開發表,寫作者就受到外在激勵的影響,無論是掌聲、支持或社交關係,甚或有形無形的效益,如:聲望或錢財。
然,寫作由紙筆轉為電腦或手機是近50年的事,部落格(blog)出現約25年,臉書還更晚些。這些寫作媒介的出現,影響文章傳遞及發表的管道及方式,也控制著讀者的閱讀習性,有時甚至迷惑作者或讀者,進而產生芥蒂。
對我而言,因內在激勵而生的創作動機既持久又穩定,可維繫自己的初衷,不被有形無形的利益所迷惑。外部激勵同等重要,可滿足寫自己的社交及聲望需求,但如寄予厚望,則易因環境改變產生失落感,甚或隨波逐流忘卻原創的動機。

根據Cafe watercolor的教學影片繪製的黑白畫作。天空兩側因為不小心碰到水,產生無法挽救的水漬,意外卻出現一些特殊效果。
[註]
  1. 需求層次理論被美國認知學家Scott經過多年研究後推翻。他發現,人類需求並非由下而上推進,例如:衣不蔽體的乞者,也需要愛與自尊。
  2. 公平理論也是激勵理論之一,但期望理論並未提及「公平」二字。就我看來,公平甚至於比滿足個人需求更重要也更深遠。
  3. 外在激勵與內在激勵的分界並非絕對。大多數學者認為源自於內心自發性的動機,才是內在激勵,如:樂趣或成就感等等。有些學者則認為實質獎勵才是外在激勵,他人認可或人際關係雖源自於外部,但會帶來間接的內在激勵。
avatar-img
15.9K會員
262內容數
這裡不做美髮不修指甲,開房間只做明的,不做暗的。朋友不嫌多,讀者不嫌少,無腦老嫗談談笑笑,大家隨意走走看看,坐坐聊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無腦老嫗小沙龍 的其他內容
無論提起或放下,都是轉念之間,不是嗎?
右撇子的我,總是用力地操勞我的右邊,以至於連衰老都從右邊開始。
有些英國人也許反對王室的存在,但對伊莉莎白二世的逝世,卻沒有人不惋惜的。
水彩與人生一樣,都無法回到過去,你可以選擇再畫一張,但你的人生無法重來。
第二天一早,我打電話向老闆請假,說要去淡水河看海。
驚訝自己脫口用「複雜」及「嚴厲」二個詞來定義父親。
無論提起或放下,都是轉念之間,不是嗎?
右撇子的我,總是用力地操勞我的右邊,以至於連衰老都從右邊開始。
有些英國人也許反對王室的存在,但對伊莉莎白二世的逝世,卻沒有人不惋惜的。
水彩與人生一樣,都無法回到過去,你可以選擇再畫一張,但你的人生無法重來。
第二天一早,我打電話向老闆請假,說要去淡水河看海。
驚訝自己脫口用「複雜」及「嚴厲」二個詞來定義父親。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從開始經營方格子到現在已經十個月了。說實話,這是從我淡出巴哈姆特四年後,再次有意識的經營作品。   雖然從事小說創作,我卻是一個只要講述自己的情感就會有些嘴笨的人,心中有太多太多感受,很難一次表達出來,只能再次說,非常謝謝大家的支持,沒有你們,我走不到現在。   今年是很特別的一年,我的沙龍
虛構故事,我們得以暫時忘記活著的殘酷。賣火柴的小女孩燃盡自己的生命,讓我們在死亡陰影中感受到溫暖。未來無非是死亡的延伸,現實並不比童話更仁慈,但在故事中,我們看見了比真實更真實的光芒。故事不是真相,卻教我們如何面對真相。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是寫著自己故事的小女孩,藉由夢境短暫取暖,直到生命的火光熄滅。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同樣是表達「某件事的原因」,Because、As、Since 和 For 這四個詞看似相似,實際上各有不同的常用情境和細微差異! 許多學生常在練習英文寫作中問我:「這四個詞到底該怎麼選?」、「哪種情況適合用哪一個『因為』?」為了一次解開這個疑惑,我整理了一篇關於這些「因爲」的特性與常見用法!
  從開始經營方格子到現在已經十個月了。說實話,這是從我淡出巴哈姆特四年後,再次有意識的經營作品。   雖然從事小說創作,我卻是一個只要講述自己的情感就會有些嘴笨的人,心中有太多太多感受,很難一次表達出來,只能再次說,非常謝謝大家的支持,沒有你們,我走不到現在。   今年是很特別的一年,我的沙龍
虛構故事,我們得以暫時忘記活著的殘酷。賣火柴的小女孩燃盡自己的生命,讓我們在死亡陰影中感受到溫暖。未來無非是死亡的延伸,現實並不比童話更仁慈,但在故事中,我們看見了比真實更真實的光芒。故事不是真相,卻教我們如何面對真相。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是寫著自己故事的小女孩,藉由夢境短暫取暖,直到生命的火光熄滅。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同樣是表達「某件事的原因」,Because、As、Since 和 For 這四個詞看似相似,實際上各有不同的常用情境和細微差異! 許多學生常在練習英文寫作中問我:「這四個詞到底該怎麼選?」、「哪種情況適合用哪一個『因為』?」為了一次解開這個疑惑,我整理了一篇關於這些「因爲」的特性與常見用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如何有效激勵員工或顧客一直是管理實務上一個熱門話題,在Uri Gneezy所著的《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中,探討了一個引人深思的概念:利社會誘因。這個概念不僅挑戰了傳統的金錢激勵模式,還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思考如何設計更有效的激勵機制。 利社會誘因,顧名思義,就
Thumbnail
本書作者為傑西.謝爾,為美國遊戲設計教授,以下選些書中內容和寫出我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內在激勵與外在激勵 所謂的內在激勵,是指被激勵者自身產生且發自內心的一種激勵力量,包括學習新知識和技能、責任感、榮譽感、成就感等。 而外在激勵則是掌握在領導者手中且由領導者執行的一種激勵措施。 內在激勵有助於員工〝開發自己〞,使自己始終保持一種良好的〝舞台激情〞。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認同
Thumbnail
年輕員工普遍對工作感到困惑,本文探討了使用馬斯洛需求理論解釋此情況,並提出為自己工作的態度和提升工作動機與熱情的方法。
Thumbnail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人們所追求的目標和需求多種多樣,而這些需求的優先順序究竟是怎樣排列的? 馬斯洛需求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框架來理解這一問題。 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於1943年提出的這一理論,將人類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到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
Thumbnail
在金裕鎮的《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一書中,向我們展示了從「需要」到「想要」的轉變過程,以及如何透過策略性的創新思維來創造和提升商品的市場價值。他的思考邏輯主要是運用馬斯洛的需求層級理論,即人類的行為基本上是根據「需求」賦予動機,有有二個原則:原則一:如果需求被滿足後,就不會再做出行為,且需求是有階級
Thumbnail
人究竟是什麼? 為什麼要如此的努力?有的人找到了方向,有的人仍在迷惘。   我們來談談馬斯洛的八大需求。   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發表於《心理學評論》期刊的論文〈人類動機的理論〉(英語: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中提出的心理學觀點。   生理、安
Thumbnail
公司讓員工拚命工作的原動力是金錢和人事。 想要變得比別人更偉大,想要更有錢。這並沒有錯,人的慾望層次;為了追求自我實現,在實現了全家溫鉋、子女教育支出無後顧之憂後,就會想要滿足更多的物質需求或支配慾,行有餘力,還會希望終老為自己留下一點本錢。而這些都能用人事晉升來完成。
Thumbnail
這部分的筆記是對應書本最後一部分,是關於為何要寫作的核心動機,以及我為何要做這個系列的動機。 以現代的標準來說,去超商打工都比寫作能獲得更多收入。所以最好不要以出書或賺錢為目的,那是消耗自己的熱情在成功率極低的事上。
Thumbnail
如何有效激勵員工或顧客一直是管理實務上一個熱門話題,在Uri Gneezy所著的《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中,探討了一個引人深思的概念:利社會誘因。這個概念不僅挑戰了傳統的金錢激勵模式,還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思考如何設計更有效的激勵機制。 利社會誘因,顧名思義,就
Thumbnail
本書作者為傑西.謝爾,為美國遊戲設計教授,以下選些書中內容和寫出我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內在激勵與外在激勵 所謂的內在激勵,是指被激勵者自身產生且發自內心的一種激勵力量,包括學習新知識和技能、責任感、榮譽感、成就感等。 而外在激勵則是掌握在領導者手中且由領導者執行的一種激勵措施。 內在激勵有助於員工〝開發自己〞,使自己始終保持一種良好的〝舞台激情〞。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認同
Thumbnail
年輕員工普遍對工作感到困惑,本文探討了使用馬斯洛需求理論解釋此情況,並提出為自己工作的態度和提升工作動機與熱情的方法。
Thumbnail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人們所追求的目標和需求多種多樣,而這些需求的優先順序究竟是怎樣排列的? 馬斯洛需求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框架來理解這一問題。 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於1943年提出的這一理論,將人類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到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
Thumbnail
在金裕鎮的《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一書中,向我們展示了從「需要」到「想要」的轉變過程,以及如何透過策略性的創新思維來創造和提升商品的市場價值。他的思考邏輯主要是運用馬斯洛的需求層級理論,即人類的行為基本上是根據「需求」賦予動機,有有二個原則:原則一:如果需求被滿足後,就不會再做出行為,且需求是有階級
Thumbnail
人究竟是什麼? 為什麼要如此的努力?有的人找到了方向,有的人仍在迷惘。   我們來談談馬斯洛的八大需求。   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發表於《心理學評論》期刊的論文〈人類動機的理論〉(英語: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中提出的心理學觀點。   生理、安
Thumbnail
公司讓員工拚命工作的原動力是金錢和人事。 想要變得比別人更偉大,想要更有錢。這並沒有錯,人的慾望層次;為了追求自我實現,在實現了全家溫鉋、子女教育支出無後顧之憂後,就會想要滿足更多的物質需求或支配慾,行有餘力,還會希望終老為自己留下一點本錢。而這些都能用人事晉升來完成。
Thumbnail
這部分的筆記是對應書本最後一部分,是關於為何要寫作的核心動機,以及我為何要做這個系列的動機。 以現代的標準來說,去超商打工都比寫作能獲得更多收入。所以最好不要以出書或賺錢為目的,那是消耗自己的熱情在成功率極低的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