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3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否已經徹底結束?

是說中國共產黨的二十大已閉幕,習近平可謂大獲全勝,不只李克強、汪洋等人落馬,擠進中國政治權力中心擔任常委的人,全是習近平的親信,連過去的經濟班底也全部更新,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遵循過去鄭小平改革開放政策的人,已全部離開了重要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政治正確壓倒經濟發展的新路線。那為什麼習近平要扭轉過去三十幾年來,讓中國快速崛起的改革開放路線?這背後的思考邏輯,就目前來看,可能包含了幾個內外的關鍵因素。
前任領導人胡錦濤在二十大時,被直接拉走,就說明改革開放派已經徹底退場。
前任領導人胡錦濤在二十大時,被直接拉走,就說明改革開放派已經徹底退場。
首先,當然是美中對抗的問題,美國正在全力圍堵中國,以避免中國未來能挑戰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不只在地緣政治上積極尋求抗中聯盟,在經濟上也以各種方式,試圖削弱中國的經濟實力,包括對中國指標企業、重要組織與學校的一連串制裁,封鎖晶片等關鍵科技進入中國,利用關稅戰逼使製造業離開中國,以補貼的方式,要求國外的科技公司選邊站,全力扶植美國自己的生技產業等。企圖讓美中兩國的經濟脫勾,減少對中國廉價勞力與市場的依賴。
美國這樣的做法,無疑會傷害到中國的經濟,影響中國的改革開放路線。歷史上許多國家都曾跟美國爆發貿易爭端,包括美國的重要盟友日本等,在美國的壓力下,被迫開放市場、採購更多美國商品、平衡貿易逆差、甚至修改國內法律,以保障外資的權益。但這些與美國打過貿易仗的國家,都儘量將問題限縮在經濟層面來處理,避免把問題複雜化。只是中國完全不一樣,一來共產黨政府非常仰賴激進的民族主義來維持支持度,早就將美國形塑成頭號敵人,現在對美國讓步的話,會被視為是軟弱,遭到民意反彈,其二中國的經濟已經在走下坡,許多開放市場與解決貿易逆差的辦法,都會讓情況雪上加霜,因此不能妥協。
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想見美中的貿易爭端將不會在短時間內獲得解決,甚至可能進一步蔓延到各個層面,從高科技領域與未來的關鍵產業,逐漸擴及到傳統的製造業或金融業等。過去認為美中的競爭會控制在一定範圍的人,看到二十大這一幕,也該覺醒了。習近平開始採取閉關自守,強調內循環的經濟,其實是要因應未來更激烈的貿易戰,這在某種程度上沒有錯,但是問題在於這個世界並不只有美國,持續改革開放的路線,中國還是能繼續從歐洲與東南亞獲得養份。一旦中國全面揚棄改革開放,將讓歐洲與東南亞國家徹底失去對中國的信心,美國就能經易地把這些國家拉入反中陣營。
對內而言,中國的改革開放在短短時間內,將中國這個社會主義國家,打造成了一個最奉行資本主義的世界。快速發展的負面效應是貧富差距急遽拉大,官員貪污腐敗,資源分配不公,許多大企業趁著制度還不完備之時,快速壯大,形成了壟斷的現象。這都是中國進行改革開放多年後,所造成的問題,已經形成了一股民怨,必需要儘快解決。一般正常國家的做法,是利用稅賦機制來平衡社會的貧富差距,以累進稅率來對富人課以較重的稅,再將這些稅收以社會福利的方式分配給社會底層的百姓。並以新聞自由與司法改革來控制貪污,以反壟斷法來阻止大企業變成大財閥。
但中國對內一樣無法仿效正常國家的作法,原因在於中國的富人們,很多都是紅二代,或是官員的白手套與家屬,無法進行嚴格的稅務查核,這會動搖到對共產黨政權的支持,再加上層層勾結的政商結構,在技術上也無法執行。而中國的社會福利系統又繼承自過去的共產制度,本來就有很多的問題,再加上近年來的地域保護主義,造成有錢的一線城市拿走了大部份的社會福利資源,給予城市居民較多的照顧,反而是真正需要幫助的鄉村貧困地區,更不受重視。習近平雖然看到了這個問題,積極想要扶貧,並提倡均富政策,卻無法扭轉這個結構。
更糟的是,習近平不願意放寬新聞自由,來做為控制貪污問題辦法,反而將反貪腐變成打擊政敵的手段,自認為這是聰明的一石兩鳥之計,既能打擊政敵,也希望平息民怨,塑造自己積極肅貪的形象,為打破制度連任來鋪路。但問題是這樣的做法,其實進一步傷害了司法系統的公信力。當肅貪變成私刑時,並不能贏得社會信任,反而出現了寒蟬效應,多數人開始選擇沉默。再加上習近平有計畫地緊縮網路言論空間,更讓言路堵塞。為了扼止大企業的壟斷,採用野蠻的手段來逼迫這些企業的創辦人交出公司控制權,更令外資感到心寒,擔心自己成為下一個對象,紛紛尋求分散風險的辦法,將部份的投資撤離中國。
本來這些內內外外的問題,已經讓習近平放緩改革開放的腳步,最後新冠肺炎的大爆發,更直接讓鎖國變成合理的政策措施。相較於別的國家,選擇在疫情進入尾聲後,開放國門,希望恢復正常商業往來與日常生活,中國卻仍然堅持清零封控,這唯一合理的解釋,除了中國使用國產疫苗,導致群體免疫力較弱,擔心直接開放造成醫療量能崩潰外,另外就是習近平認為逐步封鎖國門,有助於解決這些問題,對外能抵抗美國的壓力,對內能利用防疫而發展出來的封控手段,避免國內的動盪,蔓延成全國性的反政府運動。
歷史上有許多國家都曾經有過鎖國的時期,包括中國、日本、朝鮮王朝都在面臨外敵叩關時,採取了鎖國的策略,想要避免外敵的壓力,引發內部所積壓的長期民怨。這些策略在當時,看起來都非常的聰明有效,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政權的崩解。只是長期來說,鎖國政策都讓這些國家陷入了更深的困境,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可惜專制政權的問題,就是沒有人可以阻止獨裁者,將國家拖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