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早曝露野心的習近平,證明了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實在不知道習近平團隊為什麼會出這麼大的差錯,一定要跟美國對著幹,完全違背鄧小平當年的指示,就是:「要做好對美關係,來為改革開放保駕護航」。

本文同步發表於吳嘉隆的VIP論壇吳嘉隆的經濟與投資思考專題,訂閱不同專題將可進一步閱讀不同的付費內容。
raw-image

習近平過早曝露野心

你想想,如果中共能夠忍耐一下,不要急著出來找美國較量,只要晚個四年到六年,繼續竊取智慧財產權,繼續賺美鈔,繼續讓留學生來美國的研究所或研究機構,繼續推動「千人計劃」,繼續推動「中國製造2025」 ⋯⋯那麼很可能中國將由科技大國升級為科技強國,那時候,美國要擋也擋不住了啊。

可是習近平太早暴露野心,在自己還沒有真正掌握關鍵技術的時候,就向美國叫陣,把美國驚醒過來。有必要這麼急嗎?讓美國繼續睡下去不是更好嗎?

所以,今天的大問題是:為什麼中共的制度會產生出習近平這樣的領導人,急於求成、急於抓權、急於證明自己、急於證明紅二代來接班是有道理的?

raw-image

紅二代接班,證明中共尚未走出六四陰影

紅二代接班應該是鄧小平在六四事件後就決定的。如果確實是這樣的話,那就表示中共其實並沒有真正走出1989年六四事件的陰影,還在以社會主義來壓倒市場經濟,以政治來控制經濟。所以,最後像習近平這樣,要回到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初心,消滅私有制,搞毛澤東路線的復辟,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只能證明川普團隊的反共確實有道理。所謂全面脫鉤,正是要回到蔣經國時代的三不: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繞了一大圈,時代回到了原點,回到了真理,回到了最原始的反共使命。

這一切要歸功於習近平的一再出錯,才造就了川普成為一代豪傑,不會有第二個解釋。

補記

習近平是從2018年起貿易戰的應對失策,開始犯下一連串錯誤的!如果他處理貿易戰姿態能夠軟一點,今天局面不會這樣!

30年前,美國也打壓過日本的崛起,但美國沒有跟日本撕破臉,也沒有跟日本全面脫鉤!

到了現在,美國與日本反而是地球表面上最堅定地同盟關係。這一點,中共要看清楚!自己想佔別人便宜的壞習慣要改,不要動不動就怪美國是在打壓中國崛起。這種說法既不說明問題,也不解決問題!

中國既然號稱是大國,那就要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誰說中國的崛起,一定要靠竊取別人的研發成果呢?一定要強迫別人轉讓技術呢?誰說貿易戰就一定要談到崩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嘉隆的沙龍
3.4K會員
943內容數
吳嘉隆的經濟與投資思考——培養更全面的投資思維,行情會有波動,只有你的獨立思考能力會不斷累積下去。帶你從零開始,一步步學習「像經濟學者一樣思考」的秘訣。
吳嘉隆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31
二十大之後,表面上還是共產黨,但實質上已經變成了習家黨。習近平大權獨攬,已經沒有派系平衡,將來會有事。
Thumbnail
2022/10/31
二十大之後,表面上還是共產黨,但實質上已經變成了習家黨。習近平大權獨攬,已經沒有派系平衡,將來會有事。
Thumbnail
2022/08/06
美國的高階官員要不要來台灣訪問,是美國說了算,由不得中共插嘴鬧事,何況,中共已經放話威脅了,那美國就更沒有退讓的空間。而且,還會教訓一下這個目無尊長的傲慢姿態,這個道理很容易懂。說直白一點,美國不來威脅你就不錯了,你還敢來威脅美國,這不是自取其辱嗎?
Thumbnail
2022/08/06
美國的高階官員要不要來台灣訪問,是美國說了算,由不得中共插嘴鬧事,何況,中共已經放話威脅了,那美國就更沒有退讓的空間。而且,還會教訓一下這個目無尊長的傲慢姿態,這個道理很容易懂。說直白一點,美國不來威脅你就不錯了,你還敢來威脅美國,這不是自取其辱嗎?
Thumbnail
2022/07/31
為什麼升息會升過頭?:通膨與升息系列 (2) 現在的核心問題仍然是,聯準會如何解讀通膨的中期趨勢?如何敲定升息的速度?
Thumbnail
2022/07/31
為什麼升息會升過頭?:通膨與升息系列 (2) 現在的核心問題仍然是,聯準會如何解讀通膨的中期趨勢?如何敲定升息的速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前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疑因錯誤解讀中共20屆三中全會決定遭到禁言!前車之鑑殷鑑不遠,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接受美媒專訪,回應外界對中國經濟的疑慮時,竟然又稱20屆三中全會傳遞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重要訊息,將以改革促發展,並繼續主動對世界張開雙臂,邀企業共享中國紅利。他會跟胡錫進同樣下場嗎?
Thumbnail
前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疑因錯誤解讀中共20屆三中全會決定遭到禁言!前車之鑑殷鑑不遠,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接受美媒專訪,回應外界對中國經濟的疑慮時,竟然又稱20屆三中全會傳遞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重要訊息,將以改革促發展,並繼續主動對世界張開雙臂,邀企業共享中國紅利。他會跟胡錫進同樣下場嗎?
Thumbnail
川普倘若勝選再任美國總統,美元必然就貶值?引發正反兩方分析師展開激辯! 中共三中全會召開,中共官媒至今沒有發布過一張會議照片。明居正指出,外媒傳聞指習近平身體抱恙。而中國經濟因美中貿易戰下滑,若再走回"鳥籠經濟",恐難再出頭! 經發會首場會議拍板:引3兆資金、設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培養20萬AI人才!
Thumbnail
川普倘若勝選再任美國總統,美元必然就貶值?引發正反兩方分析師展開激辯! 中共三中全會召開,中共官媒至今沒有發布過一張會議照片。明居正指出,外媒傳聞指習近平身體抱恙。而中國經濟因美中貿易戰下滑,若再走回"鳥籠經濟",恐難再出頭! 經發會首場會議拍板:引3兆資金、設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培養20萬AI人才!
Thumbnail
2024/7/4 一般人多以為中共外交只是左派意識形態的口號,脫離國際社會的現實,沒外交效果。這種看法的缺陷,是預設中國外交的聽眾都是獲益於個人主義市場經濟的已開發國家。其實鄧小平在冷戰後期提出的「南南合作」,一直指導著中國外交「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原則,是北京宣言以「全球南方」為和平共處原則的指引。
Thumbnail
2024/7/4 一般人多以為中共外交只是左派意識形態的口號,脫離國際社會的現實,沒外交效果。這種看法的缺陷,是預設中國外交的聽眾都是獲益於個人主義市場經濟的已開發國家。其實鄧小平在冷戰後期提出的「南南合作」,一直指導著中國外交「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原則,是北京宣言以「全球南方」為和平共處原則的指引。
Thumbnail
中國在城市搞「國進民退」,國有企業已佔到85%以上,接著農村搞「集體經濟公有制」,「人民公社」就不遠了!中國的「共同富裕」就可徹底落實了! 只是,好不容易改革開放努力,總算熬出頭,卻遇上習近平的共同富裕、新冠疫情、美中貿易戰的澆熄洗禮,中國人的「中國夢」,恐怕會是「辛辛苦苦幾十年、一覺回到解放前」!
Thumbnail
中國在城市搞「國進民退」,國有企業已佔到85%以上,接著農村搞「集體經濟公有制」,「人民公社」就不遠了!中國的「共同富裕」就可徹底落實了! 只是,好不容易改革開放努力,總算熬出頭,卻遇上習近平的共同富裕、新冠疫情、美中貿易戰的澆熄洗禮,中國人的「中國夢」,恐怕會是「辛辛苦苦幾十年、一覺回到解放前」!
Thumbnail
不是只有中國會喊逢中必反,日本當年經濟超強,強到對美國有威脅時,日本本國一樣有類似的口號,台灣其實也有過,只是沒那麼激烈。 為何?
Thumbnail
不是只有中國會喊逢中必反,日本當年經濟超強,強到對美國有威脅時,日本本國一樣有類似的口號,台灣其實也有過,只是沒那麼激烈。 為何?
Thumbnail
改革开放后,中共统治的合法性从建立遥不可及的共产主义转换到了经济发展上。而经济发展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但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又无法提供创新,所以只得一直靠引进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技术。同时收入分配不公导致贫富悬殊,国内消费能力不足,还需要国际市场。 而另一方面,这套政治经济制度的低人权状况会导
Thumbnail
改革开放后,中共统治的合法性从建立遥不可及的共产主义转换到了经济发展上。而经济发展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但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又无法提供创新,所以只得一直靠引进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技术。同时收入分配不公导致贫富悬殊,国内消费能力不足,还需要国际市场。 而另一方面,这套政治经济制度的低人权状况会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