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共感度:★★★☆
動畫的設計、呈現與思維,仍不脫一般平面螢幕,諸多VR不同於一般平面螢幕的特性,僅應用了「互動」,且互動項並不多。
《蟬與花》是很標準的娃娃屋式互動VR動畫,主要故事發生在正前方、腰部以上的虛擬立體空間中,有如置於展示檯的娃娃屋,角色大約巴掌大小、穿梭於娃娃屋之間,觀賞者透過「手持式手電筒」引導故事發展。
只是《蟬與花》的「娃娃屋」設計成巨大的立面,雖然「每個房間」都是有景深的立體空間,但更像一個個相互堆疊的鏡框式舞臺,欣賞者觀賞角度受限於「舞臺正前方」,僅於少數互動項會出現花瓣、落葉、光暈等包圍欣賞者的特效,才能讓欣賞者頓時驚覺正在欣賞VR,不只是一般動畫。
戴上頭戴式顯示器,欣賞者來到《蟬與花》的娃娃屋空間,主角穿著背呼吸器式的全身防護衣,穿梭在巨大建築物中,一步步往下走,看來建築物已遭廢棄,沒有其他人類,密閉式建築內沒有任何光線,欣賞者必須透過手持控制器化身而成的「手電筒」為主角照亮前路。
透過主角的回憶,大約拼湊出主角的背景:自從地表汙染不適人居之後,人類移居地底下,透過過濾設備,引入相對乾淨的空氣。太陽照不到地面之下,人們的飲食都靠細胞複製技術產生,但仍有一群科學家,企圖培育能靠人造光生長的作物,主角的父親即是其一。主角長大後,也投身植物培育學家的工作,她的前輩比父親更有企圖心,希望培育出能適應地表汙染的植物,改變地球表面。
溫室恒定溫溼,培養不出高抗汙染、高適應靭性的植物,計畫以失敗告終,巨大地下城也因為空氣過濾設備難以維護且不堪負荷,而遭廢棄。
最終,主角在廢棄地下城最深處,意外找到一株不必玻璃罩保護的植物,顯然這株植物適應充滿汙染物的空氣。主角將植物移置地球表面,期待它開枝散葉。
《蟬與花》故事結構完整,角色動作自然細膩,立體空間設計得美觀、實用且合理,並透過2D與3D動畫的差異,或環境明亮度差異,或光暈特效,明顯而有效的區別現實與回憶。可惜動畫整體設計、呈現與思維,仍不脫一般平面螢幕,VR不同於一般平面螢幕的特性,僅「互動」應用於《蟬與花》中,且互動項並不多,若以滑鼠取代手持控制器似乎也無不可。
無論是VR遊戲或是VR動畫,都應該好好思考:「必須」透過VR為介面的理由是什麼。VR設備價格相對高昂,穿戴起來相對沉重並不舒適,應該要給使用者一個「必須透過VR才能參與」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