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唯識頌云。
依此教能入。數取趣無我。
解云。為若有智者,即依此佛說根塵十處教文,便作觀云,我於無量劫來為惡慧推求。愚癡迷闇。妄執自他身。為一合相我。因此生死沈淪。今依教觀自他身,但有根塵十處以成其體。於一一處中,都無主宰自在常一等用。何曾有我。因此便能悟入無我之理,成我空觀。此即大乘假將五種子為五根,假答小乘也。
- 小乘又難云。若爾者。且如五塵相分色是五識所變,故可如汝宗是唯識。其本質五境色,未審是何識之唯識。謂五識及第六,皆不親緣本質五境。即此本質五境,豈不是離心外有。何成唯識。因此問故。便是論主第二正答。
唯識論云。依識所變,非別實有。
解云。此依大乘自宗正解。即約已建立第八識了。既論主云。五塵本質色,此是第八識之親相分。相分不離第八識,亦是唯識。
- 第三喻答者。即論主舉喻答小乘。世尊建立十二處之所以。唯識論云。如遮斷見,說續有情。但是佛密意破於眾生一合相我,假說有十二處名。令眾生觀十二處法,都無有我,便入我空。次依唯識,能觀一切諸法之上,皆無實軌持勝性等用。既除法執,便成法空。
小乘難云。既言一切諸法皆無實軌持自在勝性等用,成法空觀者。即此唯識之體,豈不亦空。因此便成第四唯識成空難。論主答云。唯識體即不空,非所執故。我前言空者。但是空其一切法上妄心執有實軌持勝性等用,遍計虛妄之法,此即是空。非空離執唯識之體。
即如根本智正證如時,離言絕相。其遍計虛妄一切我法,皆不現前。於此位中,唯有本智與理冥合,不分能所。此識體亦空,便無俗諦。俗諦無故。真諦亦無。真俗相依而建立故。唯識論云。撥無二諦,是惡取空。諸佛說為不可治者。
第五色相非心難。唯識論云。若諸色處亦識為體。何緣不似色相顯現,一類堅住,相續而轉。
小乘難意云。若言一切外色皆心為體。由心自證分變似能取,說名見分。變似可取,說為相分者。何故所變色相即顯現。其能變心即不顯現。
又若外色以心為體者。何故所變色即一類相續而轉。且如外色山河大地等,即千年萬年,一類更無改變。
又相續不斷,得多時住。若有情能變心,即有改變不定。
又不得多時。今外色既不似內心者。明知離心有外實色,何言一切皆是唯識。
答云 : 唯識論云。名言熏習勢力起故。此但由一切有情,無始時來前後遞互,以名言虛妄熏習,作心外堅住相續等解。由此勢力有此相現。非是真實有心外堅色等。
外人又問 : 既言唯識者,有情何要變似外色而現。
答 : 唯識論云。謂此若無,應無顛倒。便無雜染,亦無淨法。是故諸識變似色現。
論主云。一切有情若不變似外色現者,便無染淨之法。且如一切凡夫,由先迷色等諸境,顛倒妄執。由此雜染便生。雜染體,即二障。汝外人若不許識變似外色現者。即有情不起顛倒。顛倒妄執既若不起,即雜染煩惱不生。雜染既若不生,淨法因何而有。
所以攝論頌云。亂相及亂體。應許為色識。及與非色識。若無餘亦無。言亂相者,即所變色相。言亂體者,即能變心體。應許為色識者,即前所變亂相。及與非色識者,即前變心是體。若無餘亦無者,若無所變似外色境為亂相者。亦無能變之識體。故知須變似外境現。所以諸色皆不離心,總是唯識。
第六現量違宗難者。唯識論云。色等外境,分明現證。現量所得,察撥為無。
小乘難意云。且如外五塵色境,分明五識現證,是現量所得。大小乘皆共極成,何故撥無,言一切唯識。三十唯識論中亦有此難云。諸法由量,刊定有無。一切量中。現量為勝。若無外境,寧有此覺,我今現證如是境耶。
意云。論主若言無外實境者。如何言五識現量,取外五塵境。若是比量,非量,遍計所起。遍計所執。強思計度。構畫所生。相分不離於心,可成唯識。今五識既現量得外實五塵境者,何故亦言皆是唯識。
答 : 唯識論云。現量證時,不執為外。後意分別,妄生外想。論主云。且如現量五識正緣五塵境時,得法自性。不帶名言。無籌度心。不生分別。不執為外。但是後念分別意識妄生分別,便執為外。言有實境。
問 : 且小乘許現量心中,不執為外不。
答 : 許。
問 : 與大乘何別。
答 : 唯識鏡云。若是大乘,即五識及同時意識,皆現量不執為外。若小乘宗,即唯是五識,不執為外。論主云。汝小乘既許五識緣境是現量,不執為外者。明知現量心中,皆無外境,是其唯識。
外人又問云 : 其五識所緣現量五塵境,為實為假。
答 : 是實。
難云 : 若爾者。即是離心外有實五塵境,何言唯識。
答 : 五識緣五塵境時,雖即是實,但是五識之所變。自識相分,不離五識。皆成唯識。
故唯識論云。故現量境,是自相分,識所變故。亦說為有。意識所執外實色等,妄計有故,說彼為無。
意云五識各有四分。其五塵境,是五識之親相分。由五識自證分變似色等相分境現。其相分又不離見分,皆是唯識。若後分別意識起時,妄執心外有其實境,此即是無。不稱境體而知故。
問 : 且如五識中瞋等煩惱起時,不稱本質,何言唯是現量。
答: 雖不稱本質,然稱相分,亦是現量。由心無執故。其第六意識相應瞋,若與執俱時,相分本質皆不稱。若不與執俱起時,即同五識。
問 : 何故五識無執。
答 : 由不通比非二量,故無執。故知五識現量緣境,不執為外,皆是唯識。
又小乘都申一難。若唯識無外境者,由何而得種種心生。既若無境牽生心,即妄心由何而起。未有無心境。曾無無境心。
答 : 論頌云。由一切種識。如是如是變。以展轉力故。彼彼分別生。一切種識者,即是第八識。此識能持一切有為之法種故。即一切種子,各能自生果差別功能,名一切種識。功能有二。
一,現行名功能。即似穀麥等種,能生芽功能是。
二,第八識中種子名功能。有能生現行功能故。
今言一切種識者,但取本識中種子功能,能生一切有為色心等法。即色為所緣。心便是能緣。即色是境,不離心,是唯識。即此心境,但從本識中而生起,何要外境而方生。
如是如是變者。如是八識從種生。即是八識自證分,轉變起見相二分。相分不離見分,是唯識。以展轉力故者。即餘緣是展轉力。以心法四緣生。色法二緣起。
彼彼分別生者。即由彼見相二分上,妄執外有實我法等,分別而生。故知但由本識中種而生諸識。不假外妄境而亦得生。故知一切皆是唯識。
又唯識論云。
問曰 : 如汝向言唯有內識,無外境界。若爾。內識為可取。為不可取。若可取者,同色香等外諸境界。若不可取者,則是無法。云何說言唯有內識。無外境界。
答曰 : 如來方便,漸令眾生得入我空,及法空,故說有內識。而實無有內識可取。若不如是,則不得說我空法空。以是義故,虛妄分別,此心知彼心,彼心知此心。
問曰 : 又復有難。云何得知諸佛如來,依此義故,說有色等一切諸入,而非實有色等諸入。又以識等能取境界。以是義故,不得說言無色等入。
答曰 : 偈言。彼一非可見。多亦不可見。和合不可見。是故無塵法。
《宗鏡錄》 卷六十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