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8/0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06年的高雄

2001年的暑假,五月天唱著「現在是2001 永遠的2001 跟想像有點距離 我將他唱在歌裡 曾經屬於我們的相信 希望我們永遠都不要忘記」,在這個2001年,我帶著一個整理箱的行李到了高雄。
身為在花蓮眷村長大的客家人,剛到高雄時有劇烈的文化衝擊,早餐店的報紙都是自由時報(為什麼不是聯合報?),常常猝不及防的聽到台語(然後因為聽不懂而無法反應),也對於要買日常飲用水感到神奇,還開始學著搭公車,由一心路到十全路慢慢探索高雄,發現原來滷味指的不是東山鴨頭,又或者是在離市區幾小時的路程中,竟然有美濃這種風景優美的客家小鎮。
從15歲到20歲,從未成年到有投票權,從住校到可以騎機車和在校外租房,當時的高雄還在努力擺脫南部次等公民或工業城市的陰影,卻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成為我的第二故鄉。
陽光燦爛的高雄港
陽光燦爛的高雄港
五專畢業的那年,應屆考上插大考試,放榜後回到高雄,跟房東退租,叫了郵局到府收件的服務,五年間累積的東西濃縮成11個箱子跟我一起移動到下個城市。沒有逗號,下個學期我以轉學生的身份成了另個學校的學生,煩惱著選課學分抵免認識新的學校與同學,記得那年的冬天得了重感冒,看了二次醫生藥都吃完了還好不了,卻在寒假回高雄找朋友的二天快速痊癒,我想,可能身體潛意識中還不想告別高雄吧。
然後高雄的時間,對我來說就停在了2006年6月。
2006年6月的高雄 還沒有捷運或輕軌 沒有高鐵 公車站還沒有LED顯示車要多久才會來 沒有漢神巨蛋跟巨蛋 火車站跟崛江還是學生逛街的天堂 舊的遠百還在高雄火車站旁 民族路橋還在 駁二尚未開放 當然也沒有亞洲新灣區 第1屆的大港開唱還有4個月 五角冰舖還開著。
近年高雄修復了很多舊建築,也開始擁抱和發掘在地的歷史
大學 研究所 工作,高雄離我越來越遠,最後成為手機裡天氣預設的城市之一,每天看一下高雄的天氣成為一種儀式,當寒流來時想念高雄的溫暖,當梅雨季時想念高雄的晴朗,當颱風來時擔心高雄會淹水。就像面對不知不覺漸行漸遠的前任,怕聽到他的消息讓自己太想念,又希望能多少聽到消息確定他過的還好。
7月15日去高雄巨蛋聽了廣仲出道15週年演唱會,跟老公一起租了機車,在高雄待了三天二夜。這些年多少耳聞美術館已經成為豪宅區,然而百聞不如一見,直到親眼看見美術館旁邊一整片新的豪宅時,我才明白當台北人說以前信義區是一片田的意思,沒想到我人生中也收獲了類似的經驗,原來所謂滄海桑田不用百年甚至千年,只要二十年。
盧廣仲出道15週年演唱會@高雄巨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