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與犧牲,黑暗中卻不失微光:「流麻溝十五號」

溫柔與犧牲,黑暗中卻不失微光:「流麻溝十五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一個有夠奇怪的時間看電影,影廳裡果然沒幾個人。

在一個有夠奇怪的時間看電影,影廳裡果然沒幾個人。

約了第四劑疫苗,施打加上稍作休息後,也確實如前幾次沒太多異狀,就把握難得請的半天補休,搭車到母校分部附近看電影。這次看了近期一直沒能找時間看的「流麻溝十五號」,在平日下午的電影院冷門時段,影廳裡沒幾個人的情況下,還可以數度聽到啜泣聲,應該也算得上故事說得還不錯的證明了。


故事主要圍繞在杏子、嚴桑、陳萍三位女性政治犯,在1950年代的綠島發生的事情。在對於白色恐怖、威權時代有或深或淺的認識,以及不小心讀過社群上一些觀後感的情況下,確實覺得這部片未必是對於那個時代最「真實」的描繪,然而故事敘寫時所承載的溫柔,也讓這個故事有它的獨特,還有吸引力。說起來以歷史為基礎的故事,總難以避免「到底真不真實」的爭論,但我倒不覺得這對於觀賞「流麻溝十五號」有太大的影響。「流麻溝十五號」未必非常「真實」,但確實用滿特別的方式,描繪了其中一些面向。

(胡亂補充:不過「真實」這個命題,本身就非常複雜,甚至不太可能一言蔽之。以傳播學科常談的「再現」來看,「說故事」這件事情,多半只能嘗試盡力接近「真實」,然而卻很難真的達到所謂的「真實」。)

另一方面,也許很粗淺地說,三年前的「返校」以「珍惜得來不易的自由」和「記得這裡(故事裡虛實交錯的世界)所發生的一切」為核心,某些程度上卻把方芮欣簡化為「不知道檢舉讀書會的嚴重性而懊悔、陷入輪迴」的女學生(但這並不會讓「返校」不好看啦),這次「流麻溝十五號」則滿深刻,也很難得地以女性為主要核心,去敘說當時曾發生的事。

此外,很印象深刻的是總用聖經的話和禱告,在為杏子等同在新生訓導處受苦的「同學」祈福的嚴桑,最終依然以微笑來面對槍決,不斷地凸顯對話中一再提到的「犧牲」所帶來的力量。在這個無數人莫名其妙被安上「共匪」、「知匪不報」等罪名,甚至即使「忠黨愛國」,真的相信當時國民政府說的那套,也可能不明不白入獄,充滿荒謬、憤怒、無奈和恐懼的時代,即便稀少,卻仍帶了點盼望。

以基督徒的歷史來說,某種程度上確實是在遭受壓迫與迫害的歷程中所形塑的,但當中可貴的部分,卻也來自於艱困與苦難,黑暗到無法再黑的情況下,所看見的一絲絲光亮。然而作為基督徒,以現代台灣社會來看,在某些時候,或者談論到某些議題時,壓迫者與被壓迫者的角色,怎麼好像有反過來的跡象了呢?(大誤)


大半年沒有好好書寫,都覺得有點生疏了。也好幾年沒這樣一個人看電影了(請假的上班時間臨時起意,應該也很難揪人),上次沒特別規劃的情況下一個人衝去看電影,可能是剛進碩士班,突然多出很多空閒時間的時期了。可能是工作對精神的消耗,或許也來自於懶惰,希望能慢慢找回書寫的習慣呀。


20221114 寫於古亭



avatar-img
Po-Hong Tsai的沙龍
10會員
10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Po-Hong Tsa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短短26個英文字,翻成中文頂多40多字,幾乎改變整個網路生態;更實際地說,如果美國當時沒有這一條法律,今日的Google、Meta未必會有目前規模。  
目前中國帶來的影響,並不只是「臺灣問題」,而是「中國問題」,尤其中國在試圖重建「中華帝國」的框架下,臺灣被視為「有待收復」的領土,凸顯當今民主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現況下,這個「帝國」的存在,對東亞及世界局勢的潛在影響著實巨大。
「人選之人:造浪者」可能是近期最喜歡的台劇了,尤其是在看完「模仿犯」,對結局有點失望的狀態下看完這齣(笑)。對於地方大選結束,不久又要總統大選,三天兩頭都在選舉的台灣人來說,這齣戲果然只有台灣人拍得出來,而且非常有趣,話題也必然會持續延燒一陣子。 (!!!!!劇透警告!
短短26個英文字,翻成中文頂多40多字,幾乎改變整個網路生態;更實際地說,如果美國當時沒有這一條法律,今日的Google、Meta未必會有目前規模。  
目前中國帶來的影響,並不只是「臺灣問題」,而是「中國問題」,尤其中國在試圖重建「中華帝國」的框架下,臺灣被視為「有待收復」的領土,凸顯當今民主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現況下,這個「帝國」的存在,對東亞及世界局勢的潛在影響著實巨大。
「人選之人:造浪者」可能是近期最喜歡的台劇了,尤其是在看完「模仿犯」,對結局有點失望的狀態下看完這齣(笑)。對於地方大選結束,不久又要總統大選,三天兩頭都在選舉的台灣人來說,這齣戲果然只有台灣人拍得出來,而且非常有趣,話題也必然會持續延燒一陣子。 (!!!!!劇透警告!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中天2002年入主勁道數位電視後,改名為中天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歷經18個年頭,中天新聞於2020年度經NCC決議不予換照,是新聞台換照未過的首例。 中天新聞台從換照未過開始即大力批評NCC,認為這是新聞自由最黑暗的一天;是言論自由蒙羞的一天;是台灣人民應該因此感到悲傷的一天,因此這篇就來談談中天新聞
中天新聞台從換照未過開始即大力批評NCC,認為這是新聞自由最黑暗的一天;是言論自由蒙羞的一天;是台灣人民應該因此感到悲傷的一天,因此這篇就來談談中天新聞換照失敗是否就等於台灣再無言論自由,是否只會剩下中天新聞所說的一種聲音,新聞媒體界因此就變成了政府大內宣的一種工具。
中天新聞台換照一案,實際上判斷是否對錯尚待「言論自由市場」來「真理越辯越明」(前提是言論自由市場尚未失靈),但對於NCC否決中天換照之處分理由,是否有侵害憲法上對於新聞自由之保障,似乎可以先簡單從大法官解釋的角度探討
中天2002年入主勁道數位電視後,改名為中天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歷經18個年頭,中天新聞於2020年度經NCC決議不予換照,是新聞台換照未過的首例。 中天新聞台從換照未過開始即大力批評NCC,認為這是新聞自由最黑暗的一天;是言論自由蒙羞的一天;是台灣人民應該因此感到悲傷的一天,因此這篇就來談談中天新聞
中天新聞台從換照未過開始即大力批評NCC,認為這是新聞自由最黑暗的一天;是言論自由蒙羞的一天;是台灣人民應該因此感到悲傷的一天,因此這篇就來談談中天新聞換照失敗是否就等於台灣再無言論自由,是否只會剩下中天新聞所說的一種聲音,新聞媒體界因此就變成了政府大內宣的一種工具。
中天新聞台換照一案,實際上判斷是否對錯尚待「言論自由市場」來「真理越辯越明」(前提是言論自由市場尚未失靈),但對於NCC否決中天換照之處分理由,是否有侵害憲法上對於新聞自由之保障,似乎可以先簡單從大法官解釋的角度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