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中天新聞的消失與台灣的言論自由在公民課的必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中天2002年入主勁道數位電視後,改名為中天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歷經18個年頭,中天新聞於2020年度經NCC決議不予換照,是新聞台換照未過的首例。

中天新聞台從換照未過開始即大力批評NCC,認為這是新聞自由最黑暗的一天;是言論自由蒙羞的一天;是台灣人民應該因此感到悲傷的一天,因此這篇就來談談中天新聞換照失敗是否就等於台灣再無言論自由,是否只會剩下中天新聞所說的一種聲音,新聞媒體界因此就變成了政府大內宣的一種工具。


講到自由,哪能不提康德

*講到自由,不得不提到康德,康德曾經出了一本書叫《實踐理性批判》,這本書十分晦澀難讀,但是其中最主要的出發點就是“自由”。我們先從不自由的情況談起,以前美國從非洲進口黑奴,主人要他往東就往東,往西就往西,叫他去餵牛羊吃草,他不趕跑去摘棉花,他沒有辦法有自己的想法,因為反抗就會被打,甚至死亡。這是個極端不自由的例子。

康德認為不論是為了生存或是受到利益、恐懼、貪婪或感情,康德把這些所有能牽著你跑的事情都叫做傾向性(inclination)。

康德把所有出於傾向性而做的事情都稱為假設律令(hypothetical imperative),因為他具有如果⋯我就⋯的性質,康德说,凡是出於傾向性的,就都是不自由的 —— 也是不道德的。

以上是關於言論自由的一些錢劍。


故而公民課還是盱談這議題,不能因為趕著升學考試壓力為由致拒絕講課外時是。照本宣科的教學法以不能吸引學生注意力,一定要有趣味的談論生活時是,納入課程教學裡面,才能更加吸引學生的學習態度。


不自由意味著陰著某個原因致限制自由思想或自由行為,主人不再是自己而是別人。老師在上課時可以搭配新聞媒體裡的事件加以說明,會更加突顯老師的專業以及石在真實的案例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熊的沙龍
249會員
1.1K內容數
小熊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4
2025/04/04
2025/03/23
名字無法辨認其身分是否為女王
Thumbnail
2025/03/23
名字無法辨認其身分是否為女王
Thumbnail
2025/03/23
我與媽媽、妹妹的頭髮 我們不像「琦君的養母」是梳著那種民國初年的「季」而是以髮型、長短與是否綁頭髮而論。母親是美髮師,她
Thumbnail
2025/03/23
我與媽媽、妹妹的頭髮 我們不像「琦君的養母」是梳著那種民國初年的「季」而是以髮型、長短與是否綁頭髮而論。母親是美髮師,她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2022/0217 真是令人不放心啊⋯⋯
Thumbnail
2022/0217 真是令人不放心啊⋯⋯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將為您解析─被譽為「無冕王」,身為「社會的良心與人民的喉舌」的新聞工作者是「如何」沉淪、墮落到被視為社會「公害」與「亂源」的始末。 而一個只提倡人們競逐「獲得」而「奪取」的社會後果將是怎樣的「地獄」?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將為您解析─被譽為「無冕王」,身為「社會的良心與人民的喉舌」的新聞工作者是「如何」沉淪、墮落到被視為社會「公害」與「亂源」的始末。 而一個只提倡人們競逐「獲得」而「奪取」的社會後果將是怎樣的「地獄」?
Thumbnail
對同一句話或同一個人,有不同的解讀,這不也投射出了人類自有語言以來,始終面對著的,無法百分之百溝通理解的困境嗎? 而這樣的困境,在沒有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情況之下,更會助長極權統治者的管控系統,使其透過各式媒介,去製造出美好卻無比真空的假象,透過文字縫隙所蔓生的恐懼,將人民玩弄於股掌之間。
Thumbnail
對同一句話或同一個人,有不同的解讀,這不也投射出了人類自有語言以來,始終面對著的,無法百分之百溝通理解的困境嗎? 而這樣的困境,在沒有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情況之下,更會助長極權統治者的管控系統,使其透過各式媒介,去製造出美好卻無比真空的假象,透過文字縫隙所蔓生的恐懼,將人民玩弄於股掌之間。
Thumbnail
港府以違反《國安法》為由,迫使《蘋果日報》在2021年6月24日這天停止營運,最後一期的報紙上斗大的標題寫著「再會」,這不僅是一份報紙的結束,更是香港新聞自由的終結。 「自由就像空氣,失去後才意識到重要性。」電影《讀報人》講述一段150年前的故事,彰顯資訊傳播的功能與責任,以及媒體對於社會的重要性。
Thumbnail
港府以違反《國安法》為由,迫使《蘋果日報》在2021年6月24日這天停止營運,最後一期的報紙上斗大的標題寫著「再會」,這不僅是一份報紙的結束,更是香港新聞自由的終結。 「自由就像空氣,失去後才意識到重要性。」電影《讀報人》講述一段150年前的故事,彰顯資訊傳播的功能與責任,以及媒體對於社會的重要性。
Thumbnail
走出框外,思緒才能快樂自在。 其實和這週其他日子沒有什麼不同, 但讓心情盡量調整到尋常的假日, 失去了一半外出的自由, 理應想辦法得到另一半的福份。 所幸本府早已斬斷第四台, 沒有那些吵個不停的新聞和名嘴, 沒有亂言狂語的政客互鬥, 然後把臉書或其他網路平台該看的看, 該避的避, 該刪的刪, 最好是
Thumbnail
走出框外,思緒才能快樂自在。 其實和這週其他日子沒有什麼不同, 但讓心情盡量調整到尋常的假日, 失去了一半外出的自由, 理應想辦法得到另一半的福份。 所幸本府早已斬斷第四台, 沒有那些吵個不停的新聞和名嘴, 沒有亂言狂語的政客互鬥, 然後把臉書或其他網路平台該看的看, 該避的避, 該刪的刪, 最好是
Thumbnail
如今,當新聞媒體在政治、社會,甚至文化議題立場上各自選邊,並以「藍媒」、「綠媒」、「統媒」相互指稱,彼此壁壘分明,因而經常被指為製造對立的「社會亂源」時,「商業媒體基於市場考量」的簡單論斷,似乎並不足以解釋這些現象。
Thumbnail
如今,當新聞媒體在政治、社會,甚至文化議題立場上各自選邊,並以「藍媒」、「綠媒」、「統媒」相互指稱,彼此壁壘分明,因而經常被指為製造對立的「社會亂源」時,「商業媒體基於市場考量」的簡單論斷,似乎並不足以解釋這些現象。
Thumbnail
《鏡子森林》不僅僅是要找回新聞從業人員的良心,也是提醒身為觀眾的我們,一個好的社會從來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所有對美好的期盼,都要從自身的付出出發,要寫出好的新聞,不只需要好的記者,也需要好的觀眾。
Thumbnail
《鏡子森林》不僅僅是要找回新聞從業人員的良心,也是提醒身為觀眾的我們,一個好的社會從來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所有對美好的期盼,都要從自身的付出出發,要寫出好的新聞,不只需要好的記者,也需要好的觀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