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台灣鹽博物館、七股遊客中心、七股鹽山
日期:2020/11/15
看到這幾天臉書的動態回顧,想起去年的這個時候,敝人在下小弟我,正在騎著摩托車環島。
2019/11/15
是值得記錄的一天,是我第一次挑戰中橫。中橫公路總長188公里,是台灣第一條東西橫貫的公路,從台中東勢橫越至花蓮太魯閣。
在44歲生日(2020/09/13)之後,我維持著每星期都會去一個景點的習慣,在2020/11/15安排的是七股一日遊。
我今天騎的路線,跟環島時(要離開台南)是一樣的。
抵達七股,在龍山宮附近遇到一群抬轎隊伍,還有許多遊覽車;整條路,被擠得水泄不通;鑼鼓喧天,好不熱鬧!
台灣鹽博物館
是一間以鹽業為主題的博物館,為臺灣一處集鹽業文化之教育、研究與推廣等功能的場所。該館經過十多年的籌畫,在2005年1月時開幕,而在鹽光文教基金會經營兩年後,該博物館現在由皇尚文創股份有限公司所經營。原本要將鹽博館轉交海生館的計畫受阻,鹽博館便仍由臺南縣政府代管,而在升格後轉為臺南市政府管理,此外實際營運方面則由皇尚文創股份有限公司取得經營權。
全館共有四層樓,其中對外開放的是一、二、四樓。進去要買門票(130元/人)。
我沒有進去,就在外面拍照。
七股遊客中心
七股遊客中心的建築主體,以「堤」作為主要發想概念,為了減低人為建築對自然環境造成的視覺割裂感,使用了當地常見的元素,海堤、河堤、鹽堤等構造物為設計元素,並利用折板系統,將「堤」轉換為空間,就像堆砌如山的鹽塊,受雨水沖刷崩落後而成形,陡若峭壁、時似緩坡,其中亦能看出山谷之形,蘊含著大自然力量作用於大地之意涵。
建築主體以灰白色為基調,在藍天的襯托下,這道「堤」潔白閃耀,晨昏皆能為這座建築賦予更多樣的面貌。利用建築結構在空間中創造鹽山地景的意象,增加建築與在地風貌的兼容性,此建築作為此地特殊自然景觀的象徵,並落實愛護海洋環境、彰顯海濱之美的初衷。 遊客中心內有「自然生態展示館」,結合多媒體、動態體驗、情境展示等豐富內容,戶外步道欣賞潟湖美景、獨特建築美拍,每個角落都很適合IG打卡。
算是近期台南的新熱門景點。
外圍很大,可以嘗試走一圈,會瘦 XD
七股鹽山
位在台南市七股區和將軍區,是臺灣面積最大、最晚發展的七股鹽場遺蹟之一,總面積有2,700多公頃,全盛時每年產鹽11萬噸,主要供應國內農工業用鹽,隨時代變遷,曬鹽不符經濟效益,七股鹽場遂於2002年5月廢曬,結束台灣338年曬鹽歷史,七股鹽山的休閒遊憩時代隨之開啟,轉形成為著名的鹽業觀光據點,即新南瀛八景之一「鹽田曬玉」的所在地。
由於鹽山如白雪耀眼,像長年堆雪的長白山,也稱作「南台的長白山」,來臺觀光的日本人則戲稱是「台灣的富士山」。最主要的鹽山有兩座,為鹽山主峰和鹽山北峰,前者是為七股鹽場末代的曬鹽堆疊出的人造山,海拔高度為20公尺,約相當於七層樓高,堆儲之鹽約六萬噸;後者來自西澳洲,為粉碎鹽工廠的原料鹽。
門票50元,算是停摩托車跟清潔的費用吧。
裡面有蠻多遊樂設施,但要另外收費。
也有很多當地的特色小吃。
我買了四顆鹽焗蛋。
謎之音:為什麼要買蛋,還是四顆?
因為「以形補形、吃蛋補蛋」。
然後,蛋蛋蛋蛋,就買四顆。
其實,是一顆13元,四顆50元。我剛好剩一枚50元硬幣。
晚餐是「甲嘴王正宗肉圓(六甲頂店)」的雞腿飯。
※介紹資料來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