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成」如何消減我們的耐心?

「速成」如何消減我們的耐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現今的時代變化快速,每個領域都講求高效率、高生產,大眾因為科技產品,注意力不斷下降成為更有限的資源,打開Youtube琳瑯滿目的頻道都是在幾分鐘內學會或搞懂一項技能,對於飽和度已過高的Youtube和期望擁有吸睛的標題,我完全能理解這樣的影片真心的用意都是希望觀眾能在最短的時間吸收到精華,但在這樣’速成’之於,我認為我們可以探討:

1.在這樣的速成底下我們真的能將知識理解通透嗎?

2.我們是因為時間如此有限,還是我們沒有耐心去理解、去打穩基底?

在大環境社會的體系之下,是什麼讓我們習慣凡事都要速成?

1.現代人越來越沒有耐心

科技產品以及世界的進步使我們容易獲取快樂,例如:打遊戲、網購,在這些短暫的歡愉之後,腦內會釋放多巴胺,使我們重複執行會大量釋放多巴胺的事情,因為人類本身喜歡愉悅的感受,因此,我們越來越容易去做可以立即得到獎賞的事,卻忽略不緊急但重要的事,例如:長期生涯規劃、退休生活等。在快節奏生活的底下,我們慢慢地失去耐心,我們改變的是渴望立即看到回饋成本的心態而忽略生活體驗的本質。

「在我們試圖減少瑣碎體驗的過程中,不小心也帶走了消失之後才知道要珍惜的事。」

2.時間碎片化分割

現代大眾最常使用的社群軟體分別是IG、FB、TIKTok,每一個軟體都會推出短影音,即是短短不超過一分鐘的影片,可見商業公司早已知道大眾的注意力是很有限的資源,看似一分鐘的短影片容易讓我們陷入時間陷阱,卻在不知不覺中耗上大量的時間,從社群軟體的操作可以看見人類的習性。如今,資訊碎片化是網路之下的產物,但我們可以了解誤區以及避免誤區,在完整的時間和碎片化的時間做出分別。

from unsplash

from unsplash


可以怎麼做不要讓速成侵蝕我們?

1.學習安靜

想要’’速成’’,可能是被世界的價值觀或自我的要求追著跑,現代人已經很難忍受「無聊」,可以從等紅綠燈越來越沒有耐心、網速一慢就發飆、對於需要等待的事物越來越不耐煩,看待時間單位越來越短淺。

  • 何謂安靜?

我自己認為安靜有很多種方式,比如說:畫畫、冥想、慢慢地寫字,讓自己專注在單一事情上。還有一個關鍵是在特定空間創造儀式感,千萬別小看儀式感!儀式感會幫助我們快速進入狀況,知道什麼時間和地點要做什麼事,可以是為自己點蠟燭,或是把房間燈光調暗、為自己泡一杯咖啡都可以是幫自己創造儀式感的行為。

有儀式感讓我們知道在這個時間我們需要安靜,讓內心沉靜,不在去想繁雜的事。

2.有明確目標之於,去享受學習本身

我相信與生活連結的學習更有意義,追求目標與注重效率固然重要,但若我們單單專注在學習過程的本身,是不是也會有另一種啟發?

有時候慢慢走才會快。

「你沒有未來,你只有現在。」

結語

這篇文章並不是想要強調速成的缺點,文章目的是想要讓大家看見我們未察覺的習性都體現我們正在退化的技能,現今的方便為我們帶來很多滿足,但在滿足的背後需的是更多的思考和警醒才不容易掉入陷阱。

速成沒有不好,但決定速成之時我們可以問自己二個問題:

1.這項技能適合速成嗎?(若沒有穩紮穩打 技能一樣可以純熟嗎?)

2.我是因為時間真的很有限還是沒有耐心的緣故?

有想法歡迎留言和我分享喔><🥳

我的生活ig(無聊可以看haha):@0961la 成長小地:@readdaer0961

avatar-img
烏龍深珊的沙龍
5會員
12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烏龍深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春:Let It Be - The Beatles 🌻夏:We Got Love - Sigala ft. Ella Henderson 🍁秋:Sipping My life - John Park ❄️冬:Justin Bieber - Off My Face
「我也曾為你流浪,我還是這樣,我願意這樣。」-艾怡良 我在一個盛產柳丁、名產為咖啡的小鄉鎮出生,國中時搬到嘉義,高中時又去南投讀書,大學則是出國到苗栗,待過這麼多地方卻沒待過城市,因此,2022年的暑假我決定到台北生活。 在這座陌生的城市,我沒什麼特別要好的朋友,甚至沒有特別想找的人。
簡介 《愛的藝術》是於1956 年出版的經典之作,由心理學大師佛洛姆書寫。整本書以不同層面探討愛的本質,並由理論與實踐帶領讀者看待愛這門學問。生活是一門藝術,愛乃是一門藝術。 何謂給予? 一、愛和勞力是分不開的 我們愛我們為之付出勞力的事物,也會為我們所愛的事物付出勞力。 紀律 如何實踐紀律?
一、否定他就像在否定自己 能夠傷害我們的人,在一定程度上皆與我們有足夠深的連結才有傷害我們的權利,傷害的權利與兩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有著不可劃分的整體。 活在想像裡面好像告訴我們可以去留住那些消失的東西,但難道靠著想像存活,我們就能真的擁有嗎? 二、他的優勢照映出自己最深的缺乏 我們可以如何改善?
何謂普立茲新聞攝影獎? 被譽為「新聞界的奧斯卡」 展覽地點:台北華山文創園區 展覽時間:6/23–9/25 觀後感以感官和理性兩方面來分析 影像究竟對於我們理解現實有什麼幫助? 攝影,是思想的問題。
☘️春:Let It Be - The Beatles 🌻夏:We Got Love - Sigala ft. Ella Henderson 🍁秋:Sipping My life - John Park ❄️冬:Justin Bieber - Off My Face
「我也曾為你流浪,我還是這樣,我願意這樣。」-艾怡良 我在一個盛產柳丁、名產為咖啡的小鄉鎮出生,國中時搬到嘉義,高中時又去南投讀書,大學則是出國到苗栗,待過這麼多地方卻沒待過城市,因此,2022年的暑假我決定到台北生活。 在這座陌生的城市,我沒什麼特別要好的朋友,甚至沒有特別想找的人。
簡介 《愛的藝術》是於1956 年出版的經典之作,由心理學大師佛洛姆書寫。整本書以不同層面探討愛的本質,並由理論與實踐帶領讀者看待愛這門學問。生活是一門藝術,愛乃是一門藝術。 何謂給予? 一、愛和勞力是分不開的 我們愛我們為之付出勞力的事物,也會為我們所愛的事物付出勞力。 紀律 如何實踐紀律?
一、否定他就像在否定自己 能夠傷害我們的人,在一定程度上皆與我們有足夠深的連結才有傷害我們的權利,傷害的權利與兩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有著不可劃分的整體。 活在想像裡面好像告訴我們可以去留住那些消失的東西,但難道靠著想像存活,我們就能真的擁有嗎? 二、他的優勢照映出自己最深的缺乏 我們可以如何改善?
何謂普立茲新聞攝影獎? 被譽為「新聞界的奧斯卡」 展覽地點:台北華山文創園區 展覽時間:6/23–9/25 觀後感以感官和理性兩方面來分析 影像究竟對於我們理解現實有什麼幫助? 攝影,是思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