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阿拉伯半島長年的紛擾與衝突,阿拉伯文化的邊陲地帶摩洛哥,早在1912年,就成為法國及西班牙的保護國,經過了44年的統治,摩洛哥融合南歐文化,首都卡薩布蘭卡也成為了歐洲與非洲來往的重要城市,形成自述一格的阿拉伯風情。從語言上就能看出端倪,摩洛哥的阿拉伯文,大量參雜北非部落柏柏爾語言、法文與西文詞彙,與阿拉伯半島說的阿拉伯文,大相逕挺,已經變成了摩洛哥方言(使用一樣的文字,但語言已接近無法互通程度)。前摩洛哥的國王哈桑二世,還在公開演講時,提到:Morocco is a tree whose roots are in Africa and which breathes through its leaves in Europe (摩洛哥是一棵根植在非洲,但葉子呼吸著歐洲空氣的大樹。)
耗時10年籌備卡達世界盃,小組賽裡有沙烏地、卡達及摩洛哥三個阿拉伯球隊,自然是阿拉伯世界的重頭戲。各地的阿拉伯人大老遠搭飛機、開車甚至搭快艇來到了卡達,買了這三隊球衣,輪流替換為這三個球隊加油!當沙烏地阿拉伯以2:1戰勝阿根廷時,滿場的阿拉伯球迷,散場時大喊著:where is Messi?(梅西在哪裡),在四強戰,1:0打敗葡萄牙時,球迷更是高喊:Cristiano, airport this way,推特的即時趨勢首位是摩洛哥,阿拉伯人與穆斯林大批推文,寫著摩洛哥的大紅國旗與雄獅像,阿拉伯街頭歡聲雷動,深夜還在大肆慶祝,吶喊聲從中東北非,蔓延到了巴黎街頭,住在世界任何角落的阿拉伯人,都真心為這場勝利結果感到驕傲。對阿拉伯人而言,這不只是足球比賽而已,是在西方霸權長時間的壓抑阿拉伯聲音下,擊敗了西方列強,是為阿拉伯兄弟姐妹出了一口氣,也讓阿拉伯世界更團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