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主動不續約「蘭千山館」寄存文物事件本末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2022年對國立故宮博物院而言,絕對是難忘的一年。
在輿論為了故宮打破三個古瓷引發熱議時,又爆發故宮主動不續約「蘭千山館」事件,博物館界與文化圈聽聞後,群情為之沸騰。
筆者很愧疚,在故宮不續約「蘭千山館」事件爆發前,對於「蘭千山館」文物寄存故宮的始末,從未聽聞。因此,也不曾意識到,「蘭千山館」文物寄存故宮,是先人留給台灣的一筆--多麼重要又珍貴的歷史文化資產
直至故宮主動不續約後,從相關報載與評論中,才約略知道,故宮的決策可能並不符合博物館專業。
深度追蹤此事件的始末後,更發現,故宮是否續約「蘭千山館」文物的決策,正站在一個重要的歷史抉擇點,代表著台灣對待珍貴文物與人類文化共財的態度,影響到的不止是現在,更是台灣後代孩子們的未來。
一旦故宮無法留住這批文物,那麼,此刻在這片土地上的我和未來的孩子們,在還來不及親近了解這些稀世之珍前,可能就永遠失去機會,去親炙這些--超越了時空仍閃耀著人類藝術智慧光芒的結晶
因此,筆者不避鄙陋,把蒐集到的資料整理成系列相關的文章,記錄下這個台灣正在創造的歷史事件。其間,若有錯漏訛誤,也請看官指正補充。
首先,讓我們回到故宮和蘭千山館結緣的起點說起。

1969年,「蘭千山館」文物寄存故宮

圖片來源:「搶救蘭千山館文物,國寶留台灣」臉書粉絲頁
民國58年(1969年),出身板橋林家的台灣仕紳林柏壽先生,在擔任國立故宮博物院管理會委員時,為了充實台北故宮的館藏,把自己累積多年的收藏精選「書法90件、繪畫132件、古硯109方」,以寄存的方式入藏到故宮。除了把這些珍貴的書畫文物長期借展給故宮以外,與這一批文物同時,還贈送了100萬的展曝費,資助故宮維護文物與辦展。
台視當年的專訪中,林柏壽亦曾堅定表示,此批文物將來是要「捐送永久保存在台灣,留在台灣故宮博物院」。(可參見訪談逐字稿,劉庭彰整理)
1970年7月1日台視專訪截圖(字幕後加)
1970年7月1日台視專訪截圖(字幕後加)
因為林柏壽的書館叫做「蘭千山館」,所以這一批文物就稱作「蘭千山館文物」。「蘭」、「千」的得名,來自林柏壽最珍貴的兩件法書藏品:唐褚遂良〈黃絹本蘭亭卷〉唐懷素〈小草千字文〉。此次選品入藏故宮的文物,都是林柏壽藏品中最精要的稀世之珍,也包括他最珍愛得意的這兩件藏品

1991年,「蘭千山館」文物出宮風波

1986年林柏壽先生辭世後,林家後人有一度曾想要拿回這批文物,另建紀念館展示。故宮當時的秦孝儀院長雖然不捨,也向家屬保證,只要準備好像故宮一樣恆溫恆濕又安全的庫房,就可以辦理手續領回文物。在那之前,故宮可以繼續代為保管,也願意義務提供還散落在外的蘭千文物需要的協助。此事後來遂不了了之,「蘭千山館」文物至今仍續留在故宮中。

2002年,「蘭千山館」文物又添生力軍

後來,也許是被故宮對文物珍愛的誠意感動,林家的後人還加碼又寄存了另外一批文物。新寄存的這批文物中,就包括非常受到歡迎,曾多次出現在故宮展廳中的《華嵒寫生冊》

53年佳話,故宮蘭千,互利共惠,造福公眾

故宮與蘭千山館的緣分,就這樣從1969年展開後,互利共惠,到了今年(2022年)已經53年。53年來,蘭千山館的文物成為故宮策展時的生力軍,經常選入故宮的例行展或特展中,而且常常是展覽中吸睛的明星,深受訪客喜愛。
2021年、2022年,蘭館文物明黃道周〈草書〉軸與清王鐸〈行書〉,也分別被選入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展,正式出現在故宮南院的展廳中。(詳情參見〈那些年,「蘭千山館文物」與故宮一起創造的記憶〉)

2022年10月19日,突生

原本2022年的10月8日到2023年1月2日,立法院已經通過了預算審查,要舉辦「蘭千山館書畫特展」,後來因為不明原因取消了。原故宮書畫處處長劉芳如,得知蘭千山館不續約後,在臉書說明此段因由,並為之深感遺憾。
111年度國立故宮博物院歲出計畫提要
原訂展覽清單,現已取消(轉引自:劉芳如臉書)
再後來,故宮與「蘭千山館」雙方,長達53年的友好關係,卻突然有了爆炸性的轉變。
事情是這樣的。原本故宮和蘭千山館的寄存合約,在今年的10月31日到期。按照雙方多年的默契,歷任的院長如果沒有特別的業務需要討論,就會直接續約。
然而,故宮卻突然在10月19日去函通知林家後人,要求取回寄存品,不再續約
故宮與蘭千文物友好53年,關係生變
因為寄存合約中明定,雙方如果有任何一方沒有再續約的意願,就要在半年前先通知對方。故宮突然主動不續約,讓林家後人措手不及。
因此,林家在10月下旬回覆給故宮,請故宮依照契約精神,給予林家半年的緩衝期處理,但是故宮卻已讀不回

10月28日,故宮聲明引起輿論譁然

10月27日,段心儀在媒體投書〈三問吳密察院長〉,揭露故宮主動不續約「蘭千山館」之事。一時之間,輿論譁然。
10月28日,故宮在輿論的壓力下,針對外界對蘭千山館寄存文物不再續約的質疑,提出了五點說明
「蘭千山館」寄存文物不再續約?故宮提出五點說明
其中關於「空間不足,不能夠長年提供私人無償寄放」,或者「寄存人有意願捐贈,則啟動藏品徵集程序審議」的理由,都讓整個事件持續炎上,各界紛紛發文表達不解。(詳情參見〈蘭千山館事件資料整理〉〈故宮不續約「蘭千山館」聲明,為什麼是提油救火?「以捐贈為前提」?寄存制度類廢止?〉)
其中,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教文體育組召集人陳學聖開始集結文化界人士,醞釀發起「搶救蘭千山館文物,國寶留台灣」提案。
1.蘭千山館文物為私人所有,其寄存合約於日前到期。故宮已請寄存人取回,並在寄存人要求下,給予取回作業緩衝期。至於是否與物主協商新的寄存合約,至今雙方皆未談及。

2.籲請外界尊重文物所有人意願及隱私,請勿引用早已失效之約定內容,隨意解釋所有人的先輩意願,諸如「永存故宮」、「以寄代捐」等等無憑據說法。

3.目前本案雙方仍在協商中,未來故宮將以符合博物館倫理為前提,制定更完備的寄存制度,並在尊重所有人意願下協商新的合約。
這次的聲明,證實了故宮並未依照合約,在半年前通知林家,而是突然不續約,讓林家措手不及,林家因此要求了半年的緩衝期。然而,在這次的聲明,故宮的態度仍然強硬,並且尚未與林家商談新的合約。
但是,這則聲明我在12月9日檢索故宮網站時,卻沒有找到,原本是否發佈在官方的網站中,現在也已經不可考。

10月29日,公共政策平台的公民發聲

同一天,民間自發的「搶救蘭千山館.國寶留台灣」活動,正式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
這個提案提出了三點訴求:
一、要求故宮尊重歷任院長留下的傳統,繼續簽訂蘭千山館文物寄存合約。

二、請文化部依文資法,指定褚遂良的〈黃絹本蘭亭〉以及懷素的〈小草千字文〉為國寶,避免珍稀古物流落海外。

三、故宮應恢復指導委員會,議決重大事項,避免院長專斷獨行。
從提案到檢核費時兩日,12月13日,正式開始連署

11月30日,立法院預算審查的插曲

11月30日,立法院審查故宮預算,立委吳怡玎詢問故宮將要如何處理蘭千山館寄存合約時,院長吳密察重複強調,要林家主動出面商談,並且故宮的寄存政策,要修改成為「以捐贈為前提」,也就是名為寄存實為捐贈相關影片在網路上流傳後,引起軒然大波。

2022年12月號,《典藏.古美術》專輯

本期以「守護文化資產的角度」,製作了「蘭千山館寄存事件的專輯」。這本專輯中,分別從經營博物館的專業蘭千山館文物的意義,還有寄存在國際的案例等,不同的角度,專業深度的解析了這個事件。
圖片來源:《典藏古美術》臉書粉絲頁
其中,寫作〈蘭千故宮緣〉這篇文章的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劉宇珍,曾經擔任多年故宮博物館書畫研究室的研究員。全篇既有專業又有實務經驗,非常推薦想要深入了解此事件的朋友參考。

12月16日,跨過5000人附議門檻 公民提案成立

搶救蘭千山館.國寶留台灣」的提案,僅連署到第13天,就跨過5000人附議的門檻正式成案。主管機關需於2023-02-16前回應。

12月19日 「故宮近來作為是否符合公共性」公聽會

自從11月30號以後,針對蘭千山館事件與寄存政策的修訂,故宮對於外界的質疑沒有再發表任何的公開聲明。直至,12月19日立法委員鄭正鈐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召開公聽會。
針對我國唯一國際級的博物館故宮博物院,近期接二連三的古瓷破損事件,與寄存合約到期主動退還寄存的爭議,討論故宮博物院的組織與制度是否需要調整,並研議如何完善博物館專業。議程討論題綱有三項:
一、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宣稱,未來「寄存將以捐贈為前提」,此項新變革是否符合公共利益?是否有前例可循?是否符合博物館專業及當今博物館經營的主流?

二、是否應修正《故宮博物院組織法》恢復「指導委員會」或「指導會」,並賦予該會法律位階。

三、國立故宮博物院有近70萬件古物,如今因人員遇缺不補,人數僅剩編制表規定的2/3,是否足以支撐保存與維修的工作?
與會專家學者分別就不同立場與角度發表意見與建議,其中應將「寄存制度正名與制度化」取得一致共識,唯目前故宮對於如何制度化尚無具體內容。但如何把「蘭千山館文物」續留故宮?似乎也是與會眾人共同的目標,只是仍在尋求合理合法的方式。
故宮院長吳密察也做了如下的聲明與承諾:
一、感謝專家學者從各個角度給故宮意見,故宮將會記錄這些建議,作為決定政策的參考。

二、博物館的經營,必須重視制度化、公共性跟專業性。博物館有其機關使命與條件和專業的問題,所以,我們會在機關使命、性質、條件,跟博物館的專業倫理的基礎之上,擬定具有最高公共性的政策。

三、另外,根據國家的《文化資產保存法》,對於公有的資產、私有的文化資產,都有具體明確的規定,而且,具有重視尊重的精神。對於私有的文化資產,在《文資法》的第66條、 67條、跟68條,都有很明確的規定。對於私有的文化資產要如何提供協助,在第72條也有明確的規定。這是整個國家對於文化資產的態度。故宮既然是國家的國立機關之一,我們一定要遵守《文資法》的規定,配合國家的政策,尊重這些文化資產,而且協助保存。故宮絕對不會是一個不遵守、不尊重文化資產的國家機關。所以,我們也希望,我們國家可以有一個全面的,對於這些私有文化資產的一個具體的做法。我想這個,也不是只有故宮就能夠擔得起來,但是故宮絕對會參與整個國家的規劃。故宮感謝與會專家學者的指教與諍言,故宮傾聽大家的意見。
從各方的建議與故宮院長的承諾中,對於私有文物的維護與保存,制定一具體可行明確的規定,已是刻不容緩的議題。
「蘭千山館文物」續留故宮,似乎出現了曙光。
公民提案與公聽會上專家學者的倡議,最終能不能夠改變故宮的決策呢?後續事件的發展,值得關心國家文物保存政策的每一個人,持續追踪。
本文將會持續追蹤記錄「蘭千山館事件」的發展進度,邀請您一起,繼續見證正在台灣創造的歷史。
附上:搶救蘭千山館文物,國寶留台灣提案附議網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9會員
287內容數
民國58年,林柏壽先生將珍藏的書畫古硯精選三百多件,寄存在故宮博物院成為故宮的藏品。因林柏壽的館名「蘭千山館」,這批文物就被稱為「蘭千山館文物」,其中最早最好的唐褚遂良〈黃絹本蘭亭序〉與懷素〈小草千字文〉即是館名的由來。「蘭千山館文物」就這樣進入故宮的歷史,53年後,2022年10月,故宮突然主動不續約,引發公民運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寫一則也許有點用的廢文。 日前與學姊相約去故宮看展,主要目標是「大美不言」、「公主駕到」和「看得見的紅樓夢」。「大美不言」的燈光有夠暗,展間整片黑壓壓,只有展櫃略有光,好處是珠寶果真亮晶晶,壞處是看細節頗傷眼睛。 有一件展品是成對的「清 嘉慶 金纍絲嵌玻璃海屋添籌簪」,當時看得模模糊糊,簪子上有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4)於國立故宮博物院預算審查詢答時,針對「新故宮計畫整擴建進度」、「故宮100週年院慶宣傳」、「故宮文化交流國際能見度」等議題,向故宮院長蕭宗煌提出質詢。
Thumbnail
“國立故宮博物院、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和 Van Cleef & Arpels 梵克雅寶珠寶世家三方深度交流後的結晶,透過沉浸式「舞台場景(tableaux)」型態,呈現260餘件瑰麗作品。本次展覽分別於2024年9月26日至12月29日在台北故宮博物院,以及2025年1月23日至4月20日在嘉義故宮
Thumbnail
【三先生是誰?】 林熊光出身板橋林家,是日治時期臺灣最重要的書畫收藏家,以收藏中國宋代珍品最為知名。但除了中國書畫以外,他也積極買回乙未割臺時,林本源家族於動亂中散佚的珍藏,同時透過展覽,讓臺灣社會重新認識林本源家族在清代既有的文化地位。《呂世宜、謝琯樵、葉化成三先生遺墨》是林熊光在1926年
Thumbnail
板倉聖哲教授亦莊亦諧說出:自從故宮七十週年展以降,每逢重要節慶,故宮都會亮相珍藏宋畫。如同宋畫的稀世瑰寶,故宮收藏固堪傲視全球,但若行禮如儀、照本宣科,能否引人關注已不得而知,遑論帶動鑑賞與研究的新熱潮了!展覽的當代化,實在是故宮責無旁貸的挑戰。
Thumbnail
巒安堂-台灣早期伐木林業場的信仰中心。位在人倫林道37km處的人倫工作站,曾為巒大山的林業中心,是當時林務局所設的最高伐木工作站,同時也有著當時唯一的牡丹種植園,隨著紅檜、扁柏等珍貴木材砍伐殆盡而於民國72年沒落。 從巒安堂上西巒大山,徜徉在濃厚的人文氛圍之中,感受時間暫停的早年林業遺跡。
Thumbnail
林紓翻譯家及古文家的形象非常突出,以致很少人注意林紓的繪畫。其實林紓在繪畫方面也有獨到成就。在花鳥方面承其師陳文召之傳,山水畫也具有突出的創意。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8)於故宮百年專題報告後,聚焦文物管理,以「天災因應」、「管理系統」與「文物修復人力」三面項,敦促故宮實踐文化保存、社會教育功能。另針對昨日「故宮員工在翠玉白菜旁簽文件」新聞事件,郭昱晴更在質詢台上搬出個人袖珍藝術作品表示,自己珍藏的作品平時搬運都不願意假
Thumbnail
在香港,外傭跳工和借錢不還的問題正在帶來困擾和風險。民建聯提出限制外傭借貸金額、成立監管機構和加強執法行動等建議,以解決這些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敘述了主兒女照顧者如何幫助星星兒學習鋼琴,透過視譜的好處,以及在教會中的練琴和佈道的過程。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寫一則也許有點用的廢文。 日前與學姊相約去故宮看展,主要目標是「大美不言」、「公主駕到」和「看得見的紅樓夢」。「大美不言」的燈光有夠暗,展間整片黑壓壓,只有展櫃略有光,好處是珠寶果真亮晶晶,壞處是看細節頗傷眼睛。 有一件展品是成對的「清 嘉慶 金纍絲嵌玻璃海屋添籌簪」,當時看得模模糊糊,簪子上有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4)於國立故宮博物院預算審查詢答時,針對「新故宮計畫整擴建進度」、「故宮100週年院慶宣傳」、「故宮文化交流國際能見度」等議題,向故宮院長蕭宗煌提出質詢。
Thumbnail
“國立故宮博物院、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和 Van Cleef & Arpels 梵克雅寶珠寶世家三方深度交流後的結晶,透過沉浸式「舞台場景(tableaux)」型態,呈現260餘件瑰麗作品。本次展覽分別於2024年9月26日至12月29日在台北故宮博物院,以及2025年1月23日至4月20日在嘉義故宮
Thumbnail
【三先生是誰?】 林熊光出身板橋林家,是日治時期臺灣最重要的書畫收藏家,以收藏中國宋代珍品最為知名。但除了中國書畫以外,他也積極買回乙未割臺時,林本源家族於動亂中散佚的珍藏,同時透過展覽,讓臺灣社會重新認識林本源家族在清代既有的文化地位。《呂世宜、謝琯樵、葉化成三先生遺墨》是林熊光在1926年
Thumbnail
板倉聖哲教授亦莊亦諧說出:自從故宮七十週年展以降,每逢重要節慶,故宮都會亮相珍藏宋畫。如同宋畫的稀世瑰寶,故宮收藏固堪傲視全球,但若行禮如儀、照本宣科,能否引人關注已不得而知,遑論帶動鑑賞與研究的新熱潮了!展覽的當代化,實在是故宮責無旁貸的挑戰。
Thumbnail
巒安堂-台灣早期伐木林業場的信仰中心。位在人倫林道37km處的人倫工作站,曾為巒大山的林業中心,是當時林務局所設的最高伐木工作站,同時也有著當時唯一的牡丹種植園,隨著紅檜、扁柏等珍貴木材砍伐殆盡而於民國72年沒落。 從巒安堂上西巒大山,徜徉在濃厚的人文氛圍之中,感受時間暫停的早年林業遺跡。
Thumbnail
林紓翻譯家及古文家的形象非常突出,以致很少人注意林紓的繪畫。其實林紓在繪畫方面也有獨到成就。在花鳥方面承其師陳文召之傳,山水畫也具有突出的創意。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8)於故宮百年專題報告後,聚焦文物管理,以「天災因應」、「管理系統」與「文物修復人力」三面項,敦促故宮實踐文化保存、社會教育功能。另針對昨日「故宮員工在翠玉白菜旁簽文件」新聞事件,郭昱晴更在質詢台上搬出個人袖珍藝術作品表示,自己珍藏的作品平時搬運都不願意假
Thumbnail
在香港,外傭跳工和借錢不還的問題正在帶來困擾和風險。民建聯提出限制外傭借貸金額、成立監管機構和加強執法行動等建議,以解決這些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敘述了主兒女照顧者如何幫助星星兒學習鋼琴,透過視譜的好處,以及在教會中的練琴和佈道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