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令洋:用圖錄編輯家族的故事──林熊光《呂世宜、謝琯樵、葉化成三先生遺墨》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林熊光《呂世宜、謝琯樵、葉化成三先生遺墨》圖書。(藏品/魏清德家屬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林熊光《呂世宜、謝琯樵、葉化成三先生遺墨》圖書。(藏品/魏清德家屬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三先生是誰?】

林熊光出身板橋林家,是日治時期臺灣最重要的書畫收藏家,以收藏中國宋代珍品最為知名。但除了中國書畫以外,他也積極買回乙未割臺時,林本源家族於動亂中散佚的珍藏,同時透過展覽,讓臺灣社會重新認識林本源家族在清代既有的文化地位。《呂世宜、謝琯樵、葉化成三先生遺墨》是林熊光在1926年展覽後所編印的圖錄,這三位清代寓臺書畫家的作品,再度重現於世人眼前,「三先生」這個名詞,也因為這本圖錄,至今仍為研究者所沿用。

板橋林本源家族早年從桃園大溪經營賣米事業起家。自清代至日治,從臺灣到廈門、華南都具有極高的政經地位。這個家族有兩大特性相當鮮明,其一是不與官鬥。他們不曾如霧峰林家與清政府起衝突、跟日本政府唱反調,板橋林家不管對清對日,乃至於戰後的中華民國政府,他們始終抱持友善合作的態度—舉一個較當代的例子,蔣介石慈湖陵寢的用地,正是由前華南金控董事長、永琦百貨創辦人林明成所捐贈。

第二個特性是,他們是臺灣史上最敏銳意識到文化資本重要性的家族,沒有之一。當清代道光咸豐年間,臺灣文風尚不興盛,文士多以寓臺官僚為主的年代,他們就已經意識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從1830年代他們就開始禮聘福建、廈門的學者、書畫家,教育家族子弟。到了日本統治下的1910年代,當時臺籍子弟普遍受公學校教育,臺灣本地的中學與大學還未誕生,林本源家族便再度運用豐厚的財力,讓林熊祥、林熊光這對兄弟前往日本貴族學校「學習院」就讀。

到了戰後,林熊祥、林衡道父子,更是畢生投入臺灣省文獻會的工作,並前後擔任過主任委員。因此,這個家族不但對於臺灣政經局勢有高度影響力,對於臺灣歷史與文化,也一直掌握著高度發言權。

文物收藏是展現一個家族文化素養與財力的最佳利器,它可以只是基於個人興趣的賞玩,也可以藉由展示,讓社會認可一個家族的文化水平。日治時期,林本源家族經過歷代的積累,無論財力上或文化上都抵達一定的高度,於是一位東亞文化史上重要的鑑藏家—林熊光,便從這個家族中誕生。

林熊光,字朗庵,出生於乙未割臺後兩年(1897),當時臺灣局勢未明,林家暫時將家業重心先移往廈門,因此他的出生地是廈門鼓浪嶼。他的長兄林熊徵(1988-1946),字薇閣,是日治時期的臺灣首富。在這樣的家庭長大,他的教育當然不同於常人。如前所述,林熊光在1910年代和他的二哥林熊祥一起前往日本學習院就讀,後來,林熊光轉入東京帝國大學經濟部商業科,於1923年畢業。

返臺前後,林熊光曾以分家產所得創立朝日興業株式會社,擔任社長;並投入他生平最重要的事業,參與創辦大成火災海上保險株式會社,後來1930年代也曾擔任過社長—這是臺灣第一家,也是當時最大的產物保險公司—直到1938年他因社內成員益子逞輔逼宮,黯然離開大成火險之前,他始終是一路順遂的高學歷貴族。

這位真正意義上的貴族,對於金石書畫收藏的雅好更早於創業之前。1919年,他二十二歲的時候,就已經收藏了黃庭堅真跡《王史二氏墓誌銘稿卷》,收藏界的震撼可以想見。這件黃庭堅的真跡現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也能從「開放博物館」中完整觀覽高清圖檔。如果閱讀其中題跋,就可以發現在這件作品由林熊光買下之後,增加了日本書法知名名家中村不折,以及後來的日本首相犬養毅所留下的題跋。犬養毅說:「此卷幸歸於吾林朗盦之尊山谷室,予屢得展玩之。」意思是說這件作品有幸來到了林熊光手上(尊山谷室是齋館名),我才可以常常來觀賞。犬養毅這時還未擔任首相,但曾是內閣閣員,林熊光的政商關係之好,可以由此想見。後來,他又收得宋人徐熙〈蟬蝶圖〉、米友仁〈江上圖〉、李公麟〈春讌圖〉,以及燕文貴〈夏山行旅圖〉,所以就改齋館名為「寶宋室」。

1895年乙未割臺動盪之際,林本源家族不少收藏因為家僕竊出而佚失,林熊光也藉由各種機會陸續購回,更積極重建自己家族的收藏歷史。最為人所熟知的,便是1926年與尾崎秀真共同在台灣總督府博物館主辦了呂世宜、謝琯樵書畫展覽會。呂世宜是清代道光咸豐年間廈門重要的學者,也是重要的金石收藏家、書法家。謝琯樵則是咸豐年間短期寓臺的畫家,這兩位都曾經受聘於林本源教育家族子弟,而呂世宜更長期幫助林家進行金石書畫鑑藏。這場展覽雖然媒體上宣稱是展出「在臺灣最著名之呂世宜及謝琯樵兩氏遺墨」,但實際上從主辦人及展出內容都可以看出是林本源家族在重建自己家族的收藏史。

值得注意的是,這場展覽中的作品並非都是林熊光所有,有些作品尾崎秀真、魏清德、林熊徵、張純甫及其他日籍收藏家提供,當時《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甚至特別強調,尾崎秀真還要特別寫信「勸誘」新竹的書畫家李逸樵出品參展,也就是說,當展覽結束,物歸原主,重聚一堂的林家相關文物,便將重散四處。這時候,新興的照相製版、印刷技術就派上用場了:編輯一本展覽圖錄,精選展件,並順道拉了作品較少、與林家淵源較淺的葉化成作品,湊成「三先生」──這本《呂世宜、謝琯樵、葉化成三先生遺墨》便因此誕生。


林熊光《呂世宜、謝琯樵、葉化成三先生遺墨》圖書,書名頁有「林熊光持贈」紅印一式。(藏品/魏清德家屬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林熊光《呂世宜、謝琯樵、葉化成三先生遺墨》圖書,書名頁有「林熊光持贈」紅印一式。(藏品/魏清德家屬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現由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的這冊圖錄,是由魏清德家屬所捐贈,書名頁有「林熊光持贈」紅印,這本圖錄並未用於販售,而是用於「持贈」予各藏家、同好及其他文人雅士。內容收錄二十九件書畫作品,目錄載明了各件作品的收藏者,並清楚列明未能攝影印製的作品,各藏家各有幾件。嚴格來說,呂世宜、謝琯樵、葉化成各有所長,與林家的淵源更不能完全相提並論(所以才會從展覽時的二氏變成圖錄上的三先生),但因為共同受聘林家、也剛好留下了書畫遺墨,「三先生」之名便因此深刻地在日治時期的文人雅士腦海中,留下深刻記憶。


★作家小傳

林熊光(1897-1971)

生於廈門鼓浪嶼,從小即被送往日本皇家學校學習院就讀,高等科畢業後轉入東京帝大,1923年畢業於該校經濟部商業科。性喜讀書,雅好書畫骨董,有極高之鑑賞蒐藏能力。

★團員簡介

陳令洋臺大臺文所博士生,現職編輯,最近興趣是讀一些很古老的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個時代自有屬於它的詩】 這是一種「臺灣限定」的情境:一名生於大正10年(1921年)的知識分子,在殖民地時代受日文教育,並且來到「內地」留學。一邊求學、一邊投稿的過程中,新詩竟然被日本作家大力稱讚,登上日本文壇。一瞬間,彷彿得到了某種「平起平坐」的榮譽。昭和19年(1944年)臺灣全島進入
    你曾有同學被老師罵是「無用的人」嗎? 這些「無用」的同學,可能是因為作業沒交、品行不良、上課不認真、違反校規,所以成了教育體制的眼中釘。但不時會看到社會新聞,有些學生在體制下不起眼,畢業後卻成就驚人。轉個方向想,每根歪釘子,或許都有其不為人知的鋒芒之處。而葉石濤就是在文學上最好的例子。 
    【他們到底去了哪裡呢?】 當想到「平埔族」時你會想到什麼?你會想到他們的服裝,他們的臉,他們的歌嗎?你模糊地想到「他們被漢化了,他們消失了。」關於平埔族的歷史,可能會想到歷史課本上有一張小小的圖片,那是西拉雅族用「新港文」書寫的地契,地契上的地名早就變成古地名。
    【中年回看青春的傷】 14到19歲,鍾肇政曾在淡水中學校度過他的青春時代。但畢業多年都不曾回到母校。直到20年後,才舊地重遊。 什麼樣的心情阻擋了他的步履?讓我們隨著《八角塔下》的寫作旅程,回看鍾肇政的少年傷痕與中年負重。
    楊逵去世一年後的某天,楊家突然收到幾本筆記本。楊逵的兒子楊建翻開,發現那些筆記本內是楊逵寫的一篇篇家書草稿,還在信末標上每封信書寫的日期。 他找到當時擔任《自立晚報》編輯的向陽,討論要如何處理這些筆記本,很快便決定要發表在向陽主編的《自立晚報》副刊。不過,這些家書中有許多名字或事件是外人不知道
    「這世界上,真的有一班很生趣的火車。」阿公頓了頓拐杖,好似確定車廂的真實,才又說:「那是時間表上冇的車喔!」 阿公心中的神祕列車,究竟是什麼呢?如此美麗動人的故事,為何會成為家人避諱的話題呢?
    【一個時代自有屬於它的詩】 這是一種「臺灣限定」的情境:一名生於大正10年(1921年)的知識分子,在殖民地時代受日文教育,並且來到「內地」留學。一邊求學、一邊投稿的過程中,新詩竟然被日本作家大力稱讚,登上日本文壇。一瞬間,彷彿得到了某種「平起平坐」的榮譽。昭和19年(1944年)臺灣全島進入
    你曾有同學被老師罵是「無用的人」嗎? 這些「無用」的同學,可能是因為作業沒交、品行不良、上課不認真、違反校規,所以成了教育體制的眼中釘。但不時會看到社會新聞,有些學生在體制下不起眼,畢業後卻成就驚人。轉個方向想,每根歪釘子,或許都有其不為人知的鋒芒之處。而葉石濤就是在文學上最好的例子。 
    【他們到底去了哪裡呢?】 當想到「平埔族」時你會想到什麼?你會想到他們的服裝,他們的臉,他們的歌嗎?你模糊地想到「他們被漢化了,他們消失了。」關於平埔族的歷史,可能會想到歷史課本上有一張小小的圖片,那是西拉雅族用「新港文」書寫的地契,地契上的地名早就變成古地名。
    【中年回看青春的傷】 14到19歲,鍾肇政曾在淡水中學校度過他的青春時代。但畢業多年都不曾回到母校。直到20年後,才舊地重遊。 什麼樣的心情阻擋了他的步履?讓我們隨著《八角塔下》的寫作旅程,回看鍾肇政的少年傷痕與中年負重。
    楊逵去世一年後的某天,楊家突然收到幾本筆記本。楊逵的兒子楊建翻開,發現那些筆記本內是楊逵寫的一篇篇家書草稿,還在信末標上每封信書寫的日期。 他找到當時擔任《自立晚報》編輯的向陽,討論要如何處理這些筆記本,很快便決定要發表在向陽主編的《自立晚報》副刊。不過,這些家書中有許多名字或事件是外人不知道
    「這世界上,真的有一班很生趣的火車。」阿公頓了頓拐杖,好似確定車廂的真實,才又說:「那是時間表上冇的車喔!」 阿公心中的神祕列車,究竟是什麼呢?如此美麗動人的故事,為何會成為家人避諱的話題呢?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專題一:書畫大觀】 8/22(二) 15:20-17:20 主講人:洪順興 國立故宮博物院登錄保存處 科長 講題:清郎世寧〈錦春圖〉與〈交阯果然〉圖的修復與發現—從裝裱與修復認識繪畫技巧 [課程簡介]   洪科長詳細介紹了本次的兩張作品的修復過程。   畫作修復非常複雜,修復師
    Thumbnail
    你願自我解脫,咱願許你下一個夢 你知道咱一季的訂閱,還不如【西廠】「ALL斂財」、「SO普通」一個月訂價嗎? 公司經營是種修煉:一念成佛、一年成魔。本蛙未曾參與公司及主力間炒作,就是旁觀者清,為諸位寫「緣字書」,如果整體大環境欠佳,或是公司決策荒腔走板,咱善心告訴你,別像「職業酸民」般以為撿到槍
    Thumbnail
    久違的藍天,懸掛在一旁的太陽肆意地放送溫暖。 鼻頭拂過熟悉的妳的髮香,那陣令我沉醉不已的的味道。 偶爾會想起妳的影子,沒有映照的非常細膩,但輪廓卻美的像一幅畫,無從挑剔。 偶爾強迫自己分心,但眼角還是延伸地一望無際。 瞬間,我從提筆察覺到妳的存在。 從每一首妳聽過的歌,在不一樣的世界來回盤旋
    Thumbnail
    管理大量古蹟和文化遺產的英國國民信託(National Trust)宣布和Hamish Ogston基金會合作推出一項「#遺產工藝學徒計畫(The Heritage Crafts Apprenticeship programme)」!
    Thumbnail
    那一書之差,讓時間開始了。 絞盡腦汁得不到得,放空時卻得到答案,所以我們更需要離線時光。做這件事的目的,並無帶著明確的目標與期待,因為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種獎賞。擁著寧靜與單獨的勇氣,成為自己靈魂的中心,成為像一本書的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專題一:書畫大觀】 8/22(二) 15:20-17:20 主講人:洪順興 國立故宮博物院登錄保存處 科長 講題:清郎世寧〈錦春圖〉與〈交阯果然〉圖的修復與發現—從裝裱與修復認識繪畫技巧 [課程簡介]   洪科長詳細介紹了本次的兩張作品的修復過程。   畫作修復非常複雜,修復師
    Thumbnail
    你願自我解脫,咱願許你下一個夢 你知道咱一季的訂閱,還不如【西廠】「ALL斂財」、「SO普通」一個月訂價嗎? 公司經營是種修煉:一念成佛、一年成魔。本蛙未曾參與公司及主力間炒作,就是旁觀者清,為諸位寫「緣字書」,如果整體大環境欠佳,或是公司決策荒腔走板,咱善心告訴你,別像「職業酸民」般以為撿到槍
    Thumbnail
    久違的藍天,懸掛在一旁的太陽肆意地放送溫暖。 鼻頭拂過熟悉的妳的髮香,那陣令我沉醉不已的的味道。 偶爾會想起妳的影子,沒有映照的非常細膩,但輪廓卻美的像一幅畫,無從挑剔。 偶爾強迫自己分心,但眼角還是延伸地一望無際。 瞬間,我從提筆察覺到妳的存在。 從每一首妳聽過的歌,在不一樣的世界來回盤旋
    Thumbnail
    管理大量古蹟和文化遺產的英國國民信託(National Trust)宣布和Hamish Ogston基金會合作推出一項「#遺產工藝學徒計畫(The Heritage Crafts Apprenticeship programme)」!
    Thumbnail
    那一書之差,讓時間開始了。 絞盡腦汁得不到得,放空時卻得到答案,所以我們更需要離線時光。做這件事的目的,並無帶著明確的目標與期待,因為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種獎賞。擁著寧靜與單獨的勇氣,成為自己靈魂的中心,成為像一本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