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海民俗通 ◇ ◆
.
真武之冠『明代_真武大帝協侍 』
-
✍現藏於呂梁市博物館,明代遺存,上世紀五十年代石樓縣二郎坡徵集,主尊為真武玄天上帝,兩側協侍為周公、桃花女,鑄造細膩,體量巨大,是古代同類型真武造像之冠。
★真武大帝的全稱是: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玉虛師相金闕化身蕩魔永鎮終劫濟苦天尊,通稱北極玄天上帝。簡稱為玄天大帝、玄武大帝、佑聖真君玄天上帝、蕩魔天尊、九天蕩魔祖師、無量祖師等,道經中稱他為「鎮天真武靈應佑聖帝君」,簡稱「真武帝君」。漢族民間稱蕩魔天尊、報恩祖師、披髮祖師。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北方之神,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在道教中,他的地位十分顯赫,現今武當山還將其信奉為主神。傳其為玉帝退位後繼任的第三代天帝,生有炎黃二帝,曾降世為伏羲,師從於如來,另又為龍身,故被後世視為中華之祖龍。明朝時期,應明成祖朱棣政治需要而加封號,在中國影響極大。
★道教經書中描繪真武的形像是披髮黑衣,金甲玉帶,仗劍怒目,足踏龜蛇,頂罩圓光,形象十分威猛。《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宣竹,真武帝君原來是淨樂國太子,生而神靈,察微知運。長大成人後十分勇猛,唯務修行,發誓要除盡天下妖魔,不願繼承王位。
後遇紫虛元君,授以無上秘道,連越遊東海,又遇天神授以寶劍。入武當(太和山)修煉。居二十四年功成圓滿,白日飛升,玉帝下令敕鎮北方,統攝玄武之位,並將太和山易名為武當山,意思是「非玄武不足以當(擋) 之」。宋天禧年間(1017—1022)詔封為“真武靈應真君”。元朝大德(1297—1308)七年(1303)加封為“光聖仁威玄天上帝”。一躍而為北方最高神。
★隋唐時,道教出現了四聖真君:天蓬元帥、天猷元帥,真武(玄武)將軍、黑煞將軍,此真武將軍就是真武大帝的前身。到了唐宋兩朝,因帝王上下都極為信奉道教,而真武也屢次受到敕封,因此真武大帝在帝王的極力推崇下,成為神仙譜系中最為重要的大神,並得到了廣大人們的尊崇,各地也陸續興建了許多供奉其的廟宇、宮觀。唐宋之後,道教根據「北方黑帝,體為玄武」之說,將真武大帝尊為掌管北方天界的重要神祇。
★據說,在燕王從北方起兵往南攻打的時候,許多的勝利戰役,都曾得真武大帝顯靈相助。所以朱棣登基成為永樂帝之後,當即下詔敕封真武為「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永樂十年,朱棣又命隆平侯張信率軍民二十餘萬人大規模修繕武當山宮觀群,並在天柱峰頂修建了一座專門供奉真武大帝神像的『金殿』。至此,武當山真武大帝的香火達到了鼎盛,人們對其的信仰也達到了頂峰。
★真武大帝的身旁,常塑有一金童、一玉女,二人捧岫端寶。金童玉女的分掌威儀,書記、三界中善惡功過的小神,權力還不小。在中國南方,稱金童玉女二人為周公、桃花。至今金童玉女的周公、桃花女的說法,源於元明戲曲和小說。桃花女故事在民間流傳久遠,元代已有《桃花女破嫁周公》雜劇。
-
『真武大帝坐像』
明(1368-1644年)
高154cm,肩寬69cm,座高60cm
-
『周公立像』
明(1368-1644年)
高139.6cm,肩寬40cm,座高6cm
『桃花女立像』
明(1368-1644年)
高136cm,肩寬39cm,座高5.8cm
★1959年石樓縣二郎坡徵集,呂梁市博物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