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

含有「思想史」共 1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先來例行貼一下山下美月的照片。 這是儀式性的,必不可少。 根據河合隼雄的說法,這是「真正的頌經」。 先說圖片: 手拿2隻大蟹螯的美月,真的讓人羨慕啊! 其實我在沒有接受放射治療的期間, 是可以正常飲食的。 不過, 我自己一直在想: 說不定,是因為我之前太愛吃ハマ,就是蛤
Thumbnail
  前陣子在Threads上學到一個很生動的新詞,叫做「知識的裸奔」。它非常傳神且令人會心一笑地,把握住了那些特別喜歡在網路上發表未經思考和查證言論的行為。這些人不僅大方地向全世界展現自己的無知,更展現了自己對於自己無知的沾沾自喜。這種行為除了很難看之外,其實也滿妨礙風化的。
這篇文章涵蓋的部分是明代隆慶朝和萬曆朝五十餘年之儒學發展,尤其是後者作為明代最長的統治期,這段半個世紀的歲月不只政治、經濟和國際局勢的發展相當劇烈,延續十五世紀前半的朱王兩派平分天下,這段時期經歷了陽明心學的鼎盛時期,逐漸沒落,朱王合流的趨勢形成等轉變。 一、陽明學的鼎盛時期:
  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我們應該要像Irving那樣公開地宣揚地平說,並吞下背後大量難以協調的陰謀論與特例。但反過來說,與一個沒有機會接觸現代科學、基於其生命經驗素樸地相信「平坦大地」的人相比,我們去說我們所處的大地其實是一個球體時,難道不和那些宣稱NASA造假的人在我們眼中的樣子一樣可疑嗎?
Thumbnail
「近代」有什麼重要的呢?為什麼我們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思考」它?
Thumbnail
avatar-avatar
John Hui
「思想,是一個人對他的現實生活的回應」這句說得很精準,若應用在閱讀哲學作品上,愈是覺得哲學家講話荒謬,便愈要從他身處的處境來理解那些話的含義。這篇文章讀下去讓我想到尼采,以前上尼采的課總是從背景說起
雖然在華夏文化中,大部分的人都希望自己或兒女「成材」,而不是「成草」,但是,壽命較長的「大樹」不免要面臨更多的外在挑戰。儒教。作為一棵在唐宋發展出主幹的樹,在元明時又有什麼新發展呢?一起來探討吧!
Thumbnail
我們不光可以從「木」的「典型」探討「草木之別」,也可以從「草」的「典型」來討論。如果,我們將政府視為「木本」,民間視為「草本」,或許我們就可以對西漢期間舉辦的「鹽鐵論」為何最後淪為「無謂的爭辯」有更進一步的解讀。
Thumbnail
雖然大多數人會覺得「草」與 「木」不難分辨,但其實對植物學人來說,草與木的差別其實有很多模糊空間。如果,將儒教文明比喻成一棵樹,那麼這棵樹會是怎麼樣的一棵樹呢?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