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俄羅斯前瞻(一):國際處境不容樂觀,中俄關係還能向前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對2022年的俄羅斯來說,2月以降的特別軍事行動主導了國家走向。

回顧普京(Vladimir Putin)的原始盤算,其應是預想俄軍能以閃擊戰迫使烏克蘭接受談判、成為俄羅斯附庸,同時借此顛覆美國和北約主導的歐洲安全格局,故不惜賭上國運對烏用兵。然從今日局勢來看,現實發展有些事與願違,俄軍未能在行動之初挫敗烏克蘭的抵抗意志,北約軍援與情報偵察體系更已實質進場,眼下俄烏戰爭持續難止,俄羅斯的西線安全環境不僅沒能改善,反而迅速惡化,其國際處境更是不容樂觀。

2022年1月,美國、北約和歐安組織曾與俄羅斯展開「安全保障」相關談判,如今俄烏之間砲火紛飛,談判自也無疾而終;在安全格局上,歐盟、北約的對俄敵意迅速上升,芬蘭與瑞典也相繼申請加入北約,俄羅斯正被自己所欲避免的「鐵幕」圍繞;在經濟場域,多數歐美國家都祭出了對俄制裁,包括凍結資產、限制融資、出口管制、取消最惠國待遇、將俄羅斯重要銀行踢出SWIFT系統等,美國和加拿大更已對俄實施能源禁運,完全停止從俄羅斯進口油氣和煤炭,歐盟也在2022年壓縮三分之二的自俄天然氣進口、90%自俄海上石油進口,並決定在2027年擺脫對俄能源依賴。

而在國際外交與輿論場上,聯合國始終不接受俄羅斯的興戰理由,先是在3月2日召開第11次緊急特別會議,要求俄羅斯立即停止對烏克蘭的入侵,又在10月12日通過決議,譴責俄羅斯在烏克蘭境內舉行的「不具國際法效力公投」,接著是在11月14日通過決議,要求追究俄羅斯在戰爭中違反國際法的責任,包括向烏克蘭支付賠款等。與此同時,俄羅斯也被開除出歐洲委員會、被暫停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會員資格。

展望2023年,俄羅斯恐在相對孤立的困境中徘徊,其在國際政治、世界經濟體系中的影響力也將進一步萎縮,與西方的外交空間更會被嚴重擠壓,只能將外交重點轉向「東方」和「南方」。在此脈絡下,中俄關係應會是莫斯科來年的外交重點。

孤立困境短期難解

首先聚焦俄羅斯的孤立困境。回顧2022年,反西方輿論場確對俄羅斯寄以同情,但從更宏觀的全球視角來看,莫斯科的努力終究沒能消解外界對俄烏戰爭的批評。

同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俄羅斯不如美國享有特權,能肆意興戰還收穫全球膜拜,故在特別軍事行動開始後,其竭力要以各式理由自我辯護,包括北約持續東擴、烏東發生種族滅絕等,希望借此緩衝他國的道德譴責與輿論圍堵。然上述努力雖在反西方輿論場起到一定作用,卻挽救不了俄羅斯的孤立處境。以2022年11月的兩個國際要事為例,彼時G20峰會和APEC峰會相繼在印尼和泰國召開,普京皆沒能出席,只派出外長和副總理參加。

而正因處境惡劣,莫斯科反竭力要證明自己「未被孤立」,故會在非歐美主導的國際場合踴躍活動,首選自是俄羅斯熟悉的中亞五國、歐亞經濟聯盟、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等平台,既能讓莫斯科放心設定議程,更能維繫自己在後蘇聯空間的影響力。2022年6月,普京訪問了塔吉克,隨後轉赴土庫曼參加第六屆裏海峰會,並在9月前往烏茲別克參加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又於10月對哈薩克進行工作訪問並參加「亞信會議」第六次峰會。11月,普京再前往亞美尼亞參加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峰會。

其餘帶有「全球南方」色彩的平台同樣是俄羅斯的施力點。2022年6月,普京在金磚五國領導人峰會上發言,指責西方國家是全球經濟危機的罪魁禍首,呼籲金磚國家團結面對危機、抗衡西方,擴大與東南亞國家聯盟、非洲聯盟、加勒比共同體、阿拉伯國家聯盟和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的合作。2022年12月,普京又在上合組織和獨聯體國家成員國國防部長會議上表示,西方刻意挑起俄烏爭端,目的是維護自己的全球主導地位,但「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正在形成新的發展中心,它們越來越積極地捍衛自己的國家利益、主權和走自己發展道路的權利」。

然而上述努力,未必全能心想事成。多數前蘇聯國家雖不參與對俄制裁、也在聯合國譴俄議案中投下了棄權票,卻不服膺俄羅斯的政治調度,例如烏克蘭四地公投入俄一事,便少有國家承認。不少前蘇聯國家更是趁勢展現了「自主」姿態,例如亞美尼亞便因俄羅斯未能滿足其在納卡衝突中的需求,而公開表示了對俄不滿、同時強化了與歐美的互動;塔吉克總統則在俄羅斯-中亞論壇上對普京當面表示「我們希望受到尊重」。

而在非西方國家中,俄羅斯雖有合作夥伴,卻也難阻後者的「八面玲瓏」,土耳其便是最典型案例。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一面對烏克蘭輸出軍用無人機,一面持續展現斡旋意願,包括力促俄烏和談與黑海運糧協議;在地緣戰略上,土耳其一面阻擋芬蘭與瑞典加入北約,一面持續加強在敘利亞、高加索、中亞的影響力,甚至放話將對敘利亞展開新一輪地面行動,侵蝕的自然是俄羅斯的地緣空間。印度亦有些類似,其與俄羅斯的戰略合作根基深厚、歷史悠久,此次俄烏衝突爆發後,印度雖大規模購買俄羅斯的打折石油,卻暗自減少了對俄軍備採購。9月上合峰會上,莫迪(Narendra Modi)直接對普京表示「現在已非戰爭時代」,俄印首腦年度會晤也被因「疫情」之故被取消。

連非西方國家都如此,歐美國家便更不用說。俄羅斯與西方在戰事爆發後全面交惡,除了前述的政經齟齬外,歐俄關係更是發生了深遠改變,歐洲國家不惜切斷與俄羅斯的能源聯繫,歐俄之間更是陷入無法互信的安全困境,部分俄羅斯戰略界人士為此感嘆,特別軍事行動損壞了彼得大帝之後300年的外交傳統,讓俄羅斯難以再被視作歐洲大國、歐洲大陸的平衡力量、泛歐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當然如此孤立處境不會永遠持續,但展望2023年,俄羅斯基本上無法超脫這一困境。

中俄關係平穩運作

在此脈絡下,中俄關係的平穩前進成了2022年俄羅斯外交的罕有亮點。

2022年2月4日,普京訪華並出席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期間雙方國政府、有關部門和企業簽署了《中俄遠東天然氣購銷協議》等十多項重要聲明和協定。俄烏戰爭爆發後,即便中國一度陷入輿論漩渦,被西方繪聲繪影指涉即將軍援俄羅斯、承認俄羅斯在烏克蘭的佔領結果,中國依舊持續與俄羅斯的經貿合作。

根據中國海關資料,2022年的中俄貿易額逼近1,90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中國對俄羅斯的進出口佔了中國整體貿易額的3%。而在能源場域,根據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的資料,2022年中國透過「西伯利亞電力」管線進口的俄氣,增加至少50%;全年前11個月的俄油輸入也增加約10%,達到約8,000萬噸。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也順利運作,自2019年12月2日正式投產通氣至2022年10月底,俄方累計向中國供氣突破270億立方米。12月21日,俄羅斯科維克塔凝析氣田與「西伯利亞電力」天然氣管線的科維克塔—恰揚達段正式投產運行,標誌著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的全線貫通。此外中俄亦正加快推進中俄遠東管道專案,並就中蒙俄管道合作開展交流。

在政治場域,中國與其他中立國家類似,在聯合國大會3月2日、10月12日和11月14日有關俄烏衝突的表決中,先後投下棄權與否決票,並且不參與對俄制裁,卻也無法支持俄羅斯的戰爭立場,而是主張雙方回到談判桌解決紛爭,且強調聯合國安理會應該扮演重要角色,為解決烏克蘭問題發揮建設性作用;與此同時,北京同樣支持歐洲與俄羅斯就歐洲安全問題進行對話,以形成平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機制。

中國當然重視與俄羅斯的互動,但前提是不能過度波及中歐、中美關係,故可以發現,伴隨俄烏戰爭出現持久化趨勢,有關中俄關係「無止境、無禁區、無上限」的表述,逐漸淡出了中國的官方話語體系;中國企業和銀行等相關主體,也為避免遭受次級制裁,而選擇遵循歐美的對俄制裁禁令。

但中國雖不願與俄羅斯過度戰略綁定,卻也不會放棄經營與俄羅斯「背靠背」的戰略態勢,原因無他,美國的戰略壓迫過於巨大。對中國來說,其無意推翻現行國際秩序,但希望擁有「與自身實力更相配」的國際地位,同時打造「相對不受美國干擾」的政治與經濟空間。在此情況下,拉攏與西方交惡、對華敵意較低的俄羅斯,符合中國的國際利益。

回顧過往,俄羅斯長期將「東方」與「南方」當作「反西方」的籌碼,不論是增加或減少對此地的戰略挹注,其執念根源都是對西方的擁抱與拒斥,而不是真正將「東方」與「南方」當作政治主體。此外,過去的俄羅斯希望成為「獨立於中國」的東方影響力中心,而不樂見諸如「一帶一路」等中國主導項目開入前蘇聯空間,認為北京的經濟與政治存在將對俄羅斯造成傷害。

然而上述障礙與顧慮,在俄烏戰爭爆發後迅速讓位於國家生存考量,如今的俄羅斯成了西方公敵,靠向中國是其必走之路,儘管中國所能提供的協作空間止步經濟場域,俄羅斯卻也不能挑剔太多,畢竟其眼下承擔不起對華疏遠的戰略風險;而對中國來說,要抗衡美國戰略施壓,一個解體崩潰的俄羅斯並無用武之地,但一個沒有退路、渴望中國的俄羅斯,卻是頗具合作空間。

展望2023年,中國對俄烏戰爭勸和促談的立場不會改變,同時也將繼續與俄羅斯的密切溝通與合作,尤其是在歐亞事務的重大議題上。即便俄烏戰爭可能在2023年結束,俄羅斯與西方短期之內也難迎來關係正常化,在此氛圍下,中俄關係將有更多耕耘空間。

原文發表網址:

2023.1.18

2023俄羅斯前瞻(一):國際處境不容樂觀 中俄關係還能向前嗎?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858322?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燕婷的沙龍
78會員
409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劉燕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1
上任以來,特朗普(Donald Trump)已對俄烏局勢進行不少驚人操作。
Thumbnail
2025/03/21
上任以來,特朗普(Donald Trump)已對俄烏局勢進行不少驚人操作。
Thumbnail
2024/12/09
經歷11天閃電攻勢,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在12月8日攻佔大馬士革,阿薩德(Bashar al-Assad)政權正式垮台。
Thumbnail
2024/12/09
經歷11天閃電攻勢,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在12月8日攻佔大馬士革,阿薩德(Bashar al-Assad)政權正式垮台。
Thumbnail
2024/11/25
特朗普(Donald Trump)勝選後,外界原本預期俄烏戰場很快能停火,卻沒想到會在近日陡然升級。
Thumbnail
2024/11/25
特朗普(Donald Trump)勝選後,外界原本預期俄烏戰場很快能停火,卻沒想到會在近日陡然升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就世界史的角度而言,烏俄戰爭的開戰意味著冷戰後所建立的世界貿易秩序作為和平維持條件的區域性挫敗。
Thumbnail
就世界史的角度而言,烏俄戰爭的開戰意味著冷戰後所建立的世界貿易秩序作為和平維持條件的區域性挫敗。
Thumbnail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彼時有不少預測認為,烏克蘭的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政權恐怕無法久持,故戰爭應能迅速結束。
Thumbnail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彼時有不少預測認為,烏克蘭的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政權恐怕無法久持,故戰爭應能迅速結束。
Thumbnail
對2022年的俄羅斯來說,2月以降的特別軍事行動主導了國家走向。
Thumbnail
對2022年的俄羅斯來說,2月以降的特別軍事行動主導了國家走向。
Thumbnail
直到今天,國際之間的局勢依然僵持,但是今年的博弈已經顯示了各國博弈與行動的邏輯。今天就來分析一下未來可能的發展。 俄烏戰爭-烏克蘭正在走向優勢 俄羅斯已經顯現了頹勢了,現在的問題是俄羅斯是否還能保有克里米亞,以及戰爭會打幾年的問題。俄羅斯的經濟力無法與歐盟以及美國對抗,加上科技力的差距,打從一開始(
Thumbnail
直到今天,國際之間的局勢依然僵持,但是今年的博弈已經顯示了各國博弈與行動的邏輯。今天就來分析一下未來可能的發展。 俄烏戰爭-烏克蘭正在走向優勢 俄羅斯已經顯現了頹勢了,現在的問題是俄羅斯是否還能保有克里米亞,以及戰爭會打幾年的問題。俄羅斯的經濟力無法與歐盟以及美國對抗,加上科技力的差距,打從一開始(
Thumbnail
9月15日,上海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第二十二屆元首峰會於烏茲別克的登場。綜觀時局,峰會的召開乘載了兩重特殊背景。
Thumbnail
9月15日,上海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第二十二屆元首峰會於烏茲別克的登場。綜觀時局,峰會的召開乘載了兩重特殊背景。
Thumbnail
以下分成三個篇來簡要說明並推估未來可能的烏俄戰爭走向,此為第三篇: 1.戰事簡述 2.外交面博弈 3.幾種可能的走向與應對
Thumbnail
以下分成三個篇來簡要說明並推估未來可能的烏俄戰爭走向,此為第三篇: 1.戰事簡述 2.外交面博弈 3.幾種可能的走向與應對
Thumbnail
系列報導第一篇:反思俄烏情勢|五個視角與兩個力道 系列報導第三篇:反思俄烏情勢|是不是中國的戰略機遇?台灣應當學到什麼? 李大中由政策變化、歷史認知兩方面,分析此次華盛頓在俄烏衝突的前後取態。 張登及則以大國政治的視角提出分析。
Thumbnail
系列報導第一篇:反思俄烏情勢|五個視角與兩個力道 系列報導第三篇:反思俄烏情勢|是不是中國的戰略機遇?台灣應當學到什麼? 李大中由政策變化、歷史認知兩方面,分析此次華盛頓在俄烏衝突的前後取態。 張登及則以大國政治的視角提出分析。
Thumbnail
當地時間2月24日凌晨5時,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發兵烏克蘭,持續已久的俄烏危機來到衝突最高點。
Thumbnail
當地時間2月24日凌晨5時,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發兵烏克蘭,持續已久的俄烏危機來到衝突最高點。
Thumbnail
由2021年3月綿延至今的烏克蘭危機,在經歷俄軍反覆陳兵、美國炒作開戰劇本、法德領導人分別與普京(Vladimir Putin)會談、美俄商談舉行峰會後,於看似緩和的氛圍中,奏響了令人驚愕的高潮轉折。
Thumbnail
由2021年3月綿延至今的烏克蘭危機,在經歷俄軍反覆陳兵、美國炒作開戰劇本、法德領導人分別與普京(Vladimir Putin)會談、美俄商談舉行峰會後,於看似緩和的氛圍中,奏響了令人驚愕的高潮轉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