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車環島,獨旅、讀旅(Day1&2)

列車環島,獨旅、讀旅(Day1&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有些事情不抓緊機會去完成,換來的將會是揮之不去的懊悔。

2021年11月25日、星期四,完成了返校招生宣傳,當晚就從員林火車站坐上了146次自強號,開啟了人生第一次的環島旅程。

員林火車站

員林火車站

今晚的住宿別具意義。店名是「在風中的背包客」,當背包客已不是第一天的事,但獨自在外住宿還是頭一遭。彷彿安排好般,文青的店面充滿著旅客的五味雜陳,三層架上的瓶瓶罐罐映襯著小吧檯,還有幾張木製桌椅或是榻榻米搭配著略顯凌亂的沙發,另一面的牆上和桌面擺設著各種文創小物或是明信片,讓你在一片目不暇給中,尋找自己的風景。

然後,在階梯上,將會看到這段旅程的註解:「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旅行是一場生命的蛻變」。於是自然而然,墨水就會流過那本放在老舊電報機旁的小冊子,留下在風中淡而悠遠的足跡。

夜晚的新竹市區別具風情,矗立中央的迎曦門不比周圍的高樓大廈絢爛,但柔和的光芒彷彿輕撫著這座城市,繼續看著它繁榮興旺。騎著自行車在護城河旁,感受它另一面的悠閒自在,接著在火車站前的廣場品嚐周家麻糬,看那熙來攘往的人群。

新竹火車站

新竹火車站


早上六點半就搭上往竹東的內灣線,至此臺鐵的四個支線都盡數搭乘過,也體驗了那些小鎮的風光。

竹東火車站

竹東火車站

清晨的竹東微雨,在頭前溪的河濱公園,看看遠處山頭雲霧繚繞,開始有獨自旅遊的舒暢快感。可惜此時處於枯水期,未見溪流面貌。

搭乘公車沿著上坪溪往清泉,有往世外桃源之感。道路狹窄,會看見司機會車時互相打招呼,甚至下山之時還有休息時間,讓乘客有十幾分鐘可以下車走走,與一般公車追趕著時間、地點的急迫大不相同。

首先參訪的是原住民族館,清泉地區主要是泰雅族和賽夏族,霞喀羅步道甚至可連通到復興鄉等山區,賽德克巴萊有些片段就在這裡拍攝。因為水稻需水量大,在山區較不易種植,因此這裡大多是種植小米,一年可收成1~2次。

接著進入位在旁邊的張學良故居。自1936年西安事變以來,張學良就遭到軟禁,而隨著國府遷臺,1946年至1957年,張學良與夫人趙一荻被軟禁在清泉,故居中展示了當時的生活用品、書法字畫,以及一些日記與文件。「餘生烽火後,唯一願讀書」我想正是這位叱吒風雲的將軍晚年的最佳寫照。

徐行而上,即抵三毛夢屋。1983年~1986年,三毛幫美籍丁松青神父翻譯著作而來到五峰。我沒閱讀過三毛的書籍,但看過故居中的各種介紹,能遙想三毛是位心性豁達的作家。走上一旁的清泉吊橋,溪谷是清幽而綿長的,在遺世獨立的風光下,遙想前人的風采。

離開新竹,前往位於龍潭的鍾肇政紀念館。被尊稱為臺灣文學之母的他,為這片土地留下許多作品,如濁流三部曲、魯冰花等,都是值得細讀的著作。從中也看到,這些前輩們是如何勤奮於筆耕中,才能有如此成就。

中壢火車站

中壢火車站

走訪附近的菱潭街興創基地,不知是非假日的緣故、或是已然沒落,遊客稀少、店家零散。天氣微陰,龍潭大池頗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魄、大風起兮雲飛揚的豪情!其時天色已晚,返回中壢並搭車前往南港,再返校收整後續幾天的行囊。


行程總覽:

2021/11/25(四):

19:00父親接送前往員林火車站

19:29搭乘146次自強號前往新竹

21:21抵達新竹,步行前往「在風中的背包客(1km)

22:00~23:20於新竹車站周邊遊覽迎曦門護城河老街


2021/11/26(五):

5:30起床,整理後步行前往新竹車站(1km)

6:36搭乘1804次區間車前往竹東

7:08抵達竹東,步行前往新竹客運竹東站,沿途遊覽(1.1km)

8:20於新竹客運竹東站搭5630A公車前往清泉

9:24抵達清泉,參訪張學良故居三毛夢屋

11:55於清泉搭5630A公車返回新竹客運竹東站

13:06~13:56於新竹客運竹東站搭5608公車返回新竹火車站

14:13搭乘510次莒光號前往中壢

14:43抵達中壢火車站,搭乘5617公車往龍潭

15:11抵達龍潭,步行前往鍾肇政紀念館

15:40~17:40參訪鍾肇政紀念館菱潭街興創基地龍潭大池

17:50~18:30搭乘5616公車返回中壢火車站

19:00~19:58搭乘134次自強號前往南港

20:00~返校,整理後續行李


avatar-img
斐士的沙龍
3會員
18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斐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後一天的列車環島,走訪了高雄的蓮池潭、孔廟、鳳儀書院、平成砲台、曹公廟,臺南的成功大學、臺灣文學館。鐵道、文學、山水,他們的交織,促成了這次的旅程。在回憶、書寫這四篇遊記之時,從才思枯竭到逐漸恢復文筆,無疑是復甦的過程。更多時候,我覺得環島是為自己的理想而走,當下是,在未來回想也是。
列車環島第5、6天,主要在南段的東臺灣,最後返回西部。第5天走訪了花蓮的北回歸線標、舞鶴遺址、瑞穗牧場、玉富自行車道,以及臺東的米國學校;第6天走訪了花蓮的羅山村,並在臺東搭乘藍皮解憂號抵達屏東;之後直接前往高雄,走訪了六合夜市、遊愛河畔。羅山村成為我此行念念不忘之地,有緣必再回訪。
火車環島第3、4天,進入到北段的東半部。宜蘭部分,走訪了甲子蘭酒紀念館、宜蘭設治紀念館、東岳部落、吳沙故居、蘭陽原創館;花蓮部分,走訪了東大門夜市、七星潭、花蓮糖廠、馬太鞍生態濕地園區、光復自行車道、玉里橋頭臭豆腐。這兩天的住宿,洽都是「途中」系列,分別是途中花蓮、途中玉里。
最後一天的列車環島,走訪了高雄的蓮池潭、孔廟、鳳儀書院、平成砲台、曹公廟,臺南的成功大學、臺灣文學館。鐵道、文學、山水,他們的交織,促成了這次的旅程。在回憶、書寫這四篇遊記之時,從才思枯竭到逐漸恢復文筆,無疑是復甦的過程。更多時候,我覺得環島是為自己的理想而走,當下是,在未來回想也是。
列車環島第5、6天,主要在南段的東臺灣,最後返回西部。第5天走訪了花蓮的北回歸線標、舞鶴遺址、瑞穗牧場、玉富自行車道,以及臺東的米國學校;第6天走訪了花蓮的羅山村,並在臺東搭乘藍皮解憂號抵達屏東;之後直接前往高雄,走訪了六合夜市、遊愛河畔。羅山村成為我此行念念不忘之地,有緣必再回訪。
火車環島第3、4天,進入到北段的東半部。宜蘭部分,走訪了甲子蘭酒紀念館、宜蘭設治紀念館、東岳部落、吳沙故居、蘭陽原創館;花蓮部分,走訪了東大門夜市、七星潭、花蓮糖廠、馬太鞍生態濕地園區、光復自行車道、玉里橋頭臭豆腐。這兩天的住宿,洽都是「途中」系列,分別是途中花蓮、途中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