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30|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等權重投資(Equal Weight Investing)

前言

一般我們認知的常見ETF,不外乎是0050、0056、00713、00878等等......但目前台灣市面上出現首檔"等權重"的市值型ETF,是由兆豐投信發行的00921,在1/13正式掛牌。那麼等權重投資跟一般市值加權有何分別呢?

等權重定義
所謂的等權重,就是該檔基金的整體水位,平均分散到各個不同的投資標的,例如00921成分股共30檔,那麼這30檔每一隻權重都會是3.33%。而市值加權則是按照不同標的的市值給予不同的權重,市值越大給的權重就會越高。因此,等權重投資有別於市值加權,整體投組的小型股權重將會拉高,而不會造成一檔獨大的情況。

再平衡機制(Rebalancing)
由於今年是兔年,因此我們想像一下,假設操場上共有30隻兔子都站在起跑線上,操場起點與終點距離為一直線(也就是沒有內外圈的問題),此時每一隻兔子的權重都是一樣的。
當鳴槍起跑時(開盤),這30隻兔子在跑步的過程中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你會發現在投組裡每檔標的就不會是等權重,久而久之漲幅越大的股票它的投資權重會不斷增加,反之落後的股票他的投資權重就會縮小,這種現象我們就稱為reweight,講白話就是贏要衝輸要縮。
而漲幅越大的股票也因為權重也跟著變大,因此若行情反轉出現漲多拉回,原本高權重的股票就會開始跟著往下調整,就會直接影響投組績效。所以這時候就必須使用校正回歸,將權重高的股票獲利賣出,然後買進權重低的股票,讓整體投組變回"等權重"的狀態。所以我們可以得出,再平衡機制就是一個買低賣高的投資行為。

多久要執行一次再平衡?
假設市場沒有磨擦成本,也就是買賣股票不用付手續費、稅負等等,那麼你無時無刻都應該要做再平衡,才能保持投組最佳化。但就現實面來說,如果再平衡的頻率太高,一來增加投信經理人的作業負擔,二來調節過程中會產生額外交易成本,這些都會是影響投組績效的一部分。但若很久才執行一次再平衡,投組權重就會慢慢偏離,投組又會變成頭重腳輕,同時也會增加投組績效的不確定性。因此多久執行一次再平衡其實沒有固定答案。

以因子投資的角度看等權重
我在上篇文章有提到因子投資,https://vocus.cc/@sincere/612ef102fd89780001d80e39其中的規模因子是小型股跟大型股的績效相減,通常小型股績效會贏過大型股。而等權重投資就是將小型股的權重提高,降低大型股的權重,做到完全相等,當行情波動過程中,利用再平衡機制再將權重調整至相同為止,循環不息。
資料來源:台灣指數公司
資料來源:台灣指數公司
上圖可以看見,綠色為台股指數、黃色為00921、紅色為0050,同樣以市值型ETF來比較,可以發現等權重的績效比市值加權來的高。其實就是規模因子效應所貢獻出來的。

結論
1. 市值加權ETF容易產生一檔獨大的問題,成也風雲敗也風雲XD。
2. 等權重投資可以增加小型股權重,增加投資績效,但波動也會跟著提高。
3. 再平衡機制由於是買低賣高的行為,雖然可增進投資績效但也有可能會低接更爛的股票並且把表現好的股票獲利出場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這是一個由投資小白Blaire和券商操盤手Patrick共同創立的投資園地。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投資伊甸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