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2|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整天高股息PK市值型來打嘴砲

podcast收聽連結

吵爛掉的話題,不膩嗎?

高股息ETF或個股,近幾年一直都是台灣投資人朋友最愛討論的話題之一。往往也有很多人持相反意見,表達以高股息或高殖利率選股的盲點,特別是針對高股息ETF有各式各樣的意見,威利覺得很棒,不同的意見都可以幫助大家,激發大家在投資路上多元的觀點。
就中性的角度來看,喜歡高股息ETF也好,喜歡買市值型ETF也好,其實投資路上能夠堅持下去,不被市場嚇跑或開始亂買亂賣,其實都是好方法,如果亂買亂賣,即使內扣費用為0、回測績效翻500倍也沒什麼意思。
網路論壇,每隔一兩個月,就要針對這個議題(高股息VS.市場型ETF)打筆戰,每次都是系列文,大家到底有多少委屈不能伸張?威利記得關於這個議題,因應每次不同觀點,也做過幾次節目分享。

用眼睛看論文,用嘴巴做股票

不論喜愛哪種作法的人,人人講得一口好股票,然後面對到熊市狂跌時,再催眠自己的投資策略沒有問題,回測都很棒,要堅持下去,其實也是很有趣。學術論文讀再多,畢竟只是紙上談兵,面對真實的投資難題,心境又是另一回事。
新聞上提到有個網友買0050賠了一百萬,花了450萬元買了30張0050,都套在高點,預期可能套5年,覺得壓力好大該不該賣掉?想跟大家求救。
咦?不是因為大家都說買0050多好又多好,回測效果又很棒,怎麼買了就怕到壓力大?

投資只是在選標的嗎?

投資不是只有選標的,其實也是檢視自己的風險偏好跟個性,然後每次看到網友意見不合,就在吵架 「你高興就好」就覺得素質低落,正常是互相請益,學習不同的觀點,幫助自己投資決策更穩健比較實在。看大家樂此不疲,想必大家也賺了不少錢,閒著每天吵。
投資只是在選標的嗎?其實也是投資你自己。
嚴格說起來投資是一件違反人性的事情,因為要承受風險 才有機會換到報酬 而且還不是100%有好的成果。以事後論看ETF回測績效來說服自己,以後也會有這麼好的成績,就是一個催眠的動作。
但是投資ETF前也不可能不看回測績效,但只是參考之一,不是投資中最優先的事項。最優先的事情是ETF的設計邏輯或篩選的方式,有符合自己的投資決策跟投資目的。喜歡高股息的這群人,說白了就是需要息,用來生活或幫助激勵自己能繼續投資都是好事,所以每次有人吵高股息ETF績效落後,內扣又很高,長期報酬減損,這就是雞同鴨講。

買高股息求的是什麼?

買高股息的人,就是追求打贏市場平均績效?而且要求風險波動度要比市場低嗎?搞不好買的人,可能根本就不是以這兩件事情為目的,更別提內扣費用較高的問題。
如果今天為了達成特別的目標,例如穩定配現金流又不想賣股票,那多付出成本內扣費用不也很合理?投信又不是慈濟功德會,服務本就有價。
若對完全沒投資經驗的人來說,有股息領對比未知的長期累積報酬,可能比較能堅持下去。

現在開始買市值型ETF,學股債平衡好嗎?

例如說現在這個時間點2022年底,如果有人跟你講買0050再配美債,分別各50%股 50%債,大家敢不敢投資啊? 各產業機構預期明年景氣衰退。我想大家應該是敢投資的,只是投資的金額比較保留,比較不敢全部歐印,因為大家想的都是同一件事情,有低還有更低,能低接但子彈有限。
股債配置沒有問題,問題是投資的心性要可以面對遇上市場的恐懼。
高資產族較容易考慮到資產要多元配置,未必一定是要股債平衡而已,像參考影片,樂活大叔的方法,他就是賣股去買房子,也是一種多元方式,他覺得買房以後長照有資金需求,可以賣房。

能接受高股息長期落後市場平均嗎?而且風險波動也沒有比較低。

當然可以,投資本來就不是只有一個選項,一個好的資產配置除了帳面讓上績效波動控制在一個範圍,更重要的是讓投資人能夠度過各種景氣週期。例如有些指數化投資人會配置股票跟債券,這樣的組合與比起單純股票的單一投資,在某段時間累積報酬也有可能較低,所以指數化投資人可接受股債平衡後報酬率比較低的可能性嗎?
書上寫美股回測股債比效果比純配債來的高,但用邏輯思考,若目的為了股債組合在大多時期負相關,長期累積報酬自然較純投資市值型ETF來的低也是很合理。那為什麼指數化投資人也願意這樣配置呢?
當股債平衡配置策略上,遇到短期股債同跌的情況下,還可以抱持相同信念,長期一定會有好的累積報酬,比起單純配股,波動一定比較低嗎?
我想這些答案也是大家可以思考看看。反思市有助於釐清投資視野中的盲點,你的觀點未必與別人相同,因此才有機會借鏡他人的經驗跟想法成長。
---
Podcast收聽入口|社群入口|節目目錄: https://cutt.ly/AwesomeMoney
可免費追蹤本專題,下方Liker ID 拍手五下,免費贊助作者。或點連結進入Liker拍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