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循環投資
這幾年金融市場歷經像是美中貿易戰、英國脫歐或是各國降息的寬鬆浪潮,在這一波又一波的動盪中是否有抓到投資機會呢??大多人都知道雞蛋別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是最早風險控制的觀念,有些人一定會想我雞蛋沒有放在同一個籃子,而是一顆放在金融股,一顆放在科技股,一顆放在ETF,有些人以為這樣就算是分散風險。雖然來說投資並沒有什麼標準答案,只要能獲利都是好方法,但有沒有試著想過景氣有好有壞,股票的價格有高有低,逢低買近逢高賣出似乎聽起來好像很簡單的獲利方程式,但是我們不是神,我們永遠不知道什麼是最低點而買入,最高點而賣出,往往有可能因為” 羊群效應”.”預期心態”追求效益最大化”等等的這些心理因素讓自己無法穩定獲利外還有可能打亂自己一手好牌,既然景氣有好有壞那勢必是一種循環,如果能知道目前市場的走勢,投資市場行勢的標的,說不定更能讓自己在這片動盪的市場更能穩定獲利。
有人生老病死、一年有春夏秋冬,而景氣也有屬於它自己的循環,那就是擴張、趨緩、衰退、復甦,那為何景氣會有如此的循環呢,這其實跟人的心理有很大的關係,分別是羊群效應,預期心態與追求利益最大化,羊群效應造成蜂擁搶購,而後蜂搶的結果就是價格飆漲,而因為預期心態也因為追求利益最大化於是爭相賣出,然後造成市場價格跌宕,然後又再一次蜂擁搶購,而形成一種循環。
景氣的四個循環:
市場開始擴張:
這個階段大多看好市場,而員工薪水增加伴隨較有消費意願,而消費力道強勁之下生產力也增加,帶動就業市場,這時市場相當熱絡,於是股市或各項風險性資產都會在這時有不錯的表現,這段時間是股價的快速上漲期,反之則是不動產價格的最低點
當景氣開始出現趨緩:
此時國家的GDP己不在成長或成長緩慢,在工廠擴展速度過快而供給過高而需求逐漸減少,這時市場資金開始偏緊縮,消費雖然持平,但投資的力道己不如擴張期強勁,這時己經不太適合投資太多風險性商品,反而是需要將投資比重進行調整,可逐步增加避險性的投資工具,例如像是ETF(S&P500)或是政府公債,而美元則是在趨緩期轉強勢,所以若美債有購買限制,直接購入美元也是不錯的方式。
當景氣來到了衰退期:
大多是國內的GDP連二個季度下降為判定是否進入了景氣衰退期,這是國內的經濟受到國民的薪水減少,就業減少而導致花費減少與銷售力道疲軟,在這時候大多政府或經濟學家會選擇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也就是大量印鈔來挽救市場經濟,台灣之前的消費券和五倍券也是一種印鈔的方式,這時股票或原物料的表現都不佳,而避險性商品像是債券、黃金,日圓
景氣來到復甦期:
在政府為了穩定市場實施一連串的貨幣寬鬆政策之下,因市場利率變低,企業的借錢成本變低,所以投資意願逐漸增加,開始願意雇用員工使市場失業率開始下降,這時是購入體質良好的風險性資產,像是有良好基本面的公司股票或債券,另外在需求漸漸回穩這時原物料處於低點,也可以在此時逢低購入原物料
景氣投資法教會我投資如何避險,以前我的投資方式大多來自股票,了解了公司的基本面後會相信這家公司,於是會在經濟衰退期加倉更多,打算逢低買進逢高賣出,但台灣的股票市場偏小眾,不實消息與人為操作的機率較高,後來投資美股後發現投資方法不只是只有逢低買進,逢高賣出這種操作,更重要的是懂的更多元化的資產配置,在動盪的投資市場中如何選擇好的避險工具,更能讓我在這幾年投資更加穩健,就像打遊戲一樣不能一直選擇進攻,有時也要懂的防守。你對這個主題有什麼想法呢?歡迎留言討論喔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
任何想跟我分享的也隨時留言哦!
人來這一遭就像是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實驗,在每次的實驗中找到對自己而言
最好的幸福配方,我的晴雨生活實驗室 https://somesunsomera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