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有一種感情叫阿順與阿庫

【陪伴】有一種感情叫阿順與阿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讀書時的照片

讀書時的照片

有時候朋友之間的情感遠遠勝於親情,世間之大能獲得好友人生足以,尤其是能陪你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的人,這人往往不是自家兄弟,是比自家人好的知己。

阿庫跟阿順是同村庄,而阿順家的後門正對阿庫家前門,前面隔了一條大馬路,二家子認識但不常往來。也許因為閩南人(阿順)跟客家人(阿庫)不太對盤。

當時公立學校數量少,自然被分到同所學校又剛好同班,唯一不同的是雖然熟捻但很不認許對方,雙方交集不多。

阿順排行老二,家裡對於他這個老二較不在乎,所以他獨立的早導致家裡的事都推給他承擔,這在日後成為他的包袱。

阿庫在家排行老么,家境好上有爺奶疼但家教嚴謹,只要兄長做錯就連坐法,在別人眼中是個不會吭聲的小孩。

在就學時二人差距更大

  • 阿順下課後就是喬事情打架,其餘就利用時間打工賺錢。
  • 阿庫下課後就是打球偷抽菸,這是他人生的小確幸。(當時的煙是拆開賣,散裝賣支計算)。

南轅北側的二人在學校毫無交集,一直到高中畢業。因為功課不好又是技職學校幾個同學自然聚集在一起,無形中培養出共同興趣(喝酒)。就這樣到當兵後興趣一樣延續。

在喝酒時總有聊不完的話題,這是他們的共同嗜好(聊天)。只要幾個聚在一起講不完的陳年舊事。年輕時是拚酒,老了就變成回憶。

有一年阿庫因為跟父母鬥氣,搬出家裡到外面租房子。那一年他們的興趣是邊喝酒邊拿望眼鏡偷窺對面屋子,藉由偷窺後編織故事這也成為他們當時的日常興趣

感情再好也會在歲月跟家庭中畫下等號。就這樣一直到50幾歲後………。

阿順長期喝酒家裡吵鬧不斷,後來身體出了狀況就把菸酒都戒。母親年歲漸大身體也不好便退休照顧母親,小孩也大了不用阿順操心,這樣的生活雖然單調但也平靜。

有天去找已近10年沒連繫的阿庫,看著躺在沙發上的阿庫以為是他父親就坐在旁邊等他起來。清醒的阿庫一看到好友後二人又開始重啟不一樣的人生

阿庫因為原生家庭關係很習慣不吭聲,只要稍有不如意就躲到酒精中麻痺自己。這10年來酒越喝越多,煙越抽越濃還得到了多種癌症,最後幾個月幾乎都在醫院掛急診。

而這半年來阿順每天安頓好母親後就往阿庫家跑,不然就是去醫院陪阿庫。醫院雖然有看護但阿庫每天都在期待阿順的到來,連老婆在身旁都叫她先回家,因為好友的陪伴才是真的無拘無束,暢所欲言。

在阿庫彌留之前一直交代自己唯一的兒子「阿順伯沒兒子,家裡要是有事你要幫忙」。有好友的陪伴是阿庫人生終點的心靈慰冀,當老婆跟阿順問他還有未完成的夢嗎?他搖頭說沒有,大不了幾拾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當天早上阿庫老婆準備上班,忽然接到醫院電話說要有心理準備,快到醫院一趟。

到醫院後打了電話給阿庫兄弟,大哥說要上班沒辦法過來,二哥住附近來了只看看說,還沒!人還熱的就回家了。姊姊到醫院後看到就一直哭,說明天要去旅遊自己身體也不好,叫阿庫老婆多保重就先回家了。這就是親人吧!

阿庫老婆從早上通知阿順後他就來了,還一直陪在醫院等到傍晚,當中先回家照料母親後又到醫院。叫他先回家睡覺有狀況再通知他,等到凌晨回家後又跑到醫院說沒辦法安心也無法睡覺。這一晚上阿庫的老婆、兒子、女兒、好友都在側。一晚都在聽阿順聊他們的往事,悲傷的氣氛就在回憶中淡化,該來的還是要來。早上7點阿庫老婆手機鬧鐘響了,專為上班時間設的,一響阿庫就吐出最後一口氣,當天使去了。阿庫老婆說「他知道我要上班,怕耽誤我上班所以離開了。」

阿順看著阿庫說「你一路好走我們夢裡見。」

這是真實故事,阿庫的老婆或許已卸下身上的枷鎖但她活得很愧疚,因為最後的陪伴無法做到,當她將望遠鏡送給阿順時,多希望他們的笑聲與回憶能駐留在當下時光,不留遺憾。

阿順收下望遠鏡時說「我會好好保留」。過後阿順跟阿庫老婆說他真的有夢到,還每天做夢只是很模糊。連續一陣子後阿順說「阿庫跟我道別說他要走了」。阿庫老婆說「我也是!他跑來夢裡說他要走了,不要找他,也不要想再打電話給他」。所有的一切都化為煙霧,活著的人深陷其中無法釐清思緒乎真乎幻換不回往日時光

陪伴!真摯的感情不外乎真誠的付出。有一種陪伴叫做阿順與阿庫。



avatar-img
Lena 漫談人生
44會員
134內容數
人生總會在錯誤中修正,做事不往後看不遺憾過日,遺留下的經驗是淬練過的美好。文章以分享淺談人生、遙望職場怪論、論說人際特質、笑談人格行為、談論工作百科、書寫日常顯影。路不是單一終循至回歸線。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過不去的自己。 珍惜最美好的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Lena 漫談人生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探討青少年情緒管理,包含反向效應、柔膚效應和浮萍效應等心理現象,並建議以包容、傾聽和正視情緒的方式來促進心理健康。
分享參加聯誼活動的經驗,過程中認識了三位個性迥異的男性,並從這些經歷中學習到許多寶貴的課題,例如重新檢視自己的界線、更有效地判斷他人性格,以及瞭解「跳出舒適圈」的真諦。
告別無謂寒暄,迎接更精質的生活!如何在2025年告別例行性寒暄,例如「早安」、「最近好嗎」,並藉此省下時間,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人事物。文中提供方法,教你如何優雅拒絕不必要的社交,活出更簡單、快樂、有質感的生活。
這篇文章探討青少年情緒管理,包含反向效應、柔膚效應和浮萍效應等心理現象,並建議以包容、傾聽和正視情緒的方式來促進心理健康。
分享參加聯誼活動的經驗,過程中認識了三位個性迥異的男性,並從這些經歷中學習到許多寶貴的課題,例如重新檢視自己的界線、更有效地判斷他人性格,以及瞭解「跳出舒適圈」的真諦。
告別無謂寒暄,迎接更精質的生活!如何在2025年告別例行性寒暄,例如「早安」、「最近好嗎」,並藉此省下時間,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人事物。文中提供方法,教你如何優雅拒絕不必要的社交,活出更簡單、快樂、有質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