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學校課綱是帶領同學靜心學習,藉由練習呼吸來平穩自己的情緒感受。
建立情緒感受
- 允許情緒-藉由呼吸來減低緊張的方法。
- 接受情緒-盡可能的認同感受。
- 轉化情緒-盡力而為,為自己負責。
- 承認情緒-承認自己當下的感受是正確。
- 覺知情緒-了解情緒的正確性是哪一種。
- 欣賞自己-告訴自己是獨一無二。
藉由影片說明讓同學更了解情緒感受「腦筋急轉彎深度解析|反向效應、柔焦效應以及浮萍效應詳解」
情緒反向效應

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我們常常會觀察到他們似乎特別喜歡與長輩或父母唱反調,這種現象在國中到高中階段最為明顯。這種行為的背後,其實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解釋,這是一種常見的反向效應。
反向效應指的是當事人的情緒或需求沒有得到適當的表達或滿足時,他們很可能會採取相反的語言或行為來引起注意及表達內心的不滿。
在這個階段,青少年正處於尋找自我認同的關鍵時期,他們渴望被理解和尊重。當他們感受到被忽視或壓抑時,可能會選擇透過頂嘴或不同意見來反駁,建立自己的存在感。這並不是單純的叛逆,而是一種尋求認同的方式。

如何緩解反向效應,先理解青少年背後的心理動機,可以學會以包容的態度來面對,同時傾聽他們的想法,給予他們表達自我的空間,可以有效地緩解這種反向效應。

情緒柔膚效應

柔膚效應是一種心理現象,指的是透過濾鏡或美肌技術改變原有記憶的方式。這種效應使得個人能夠美化自己的過去,將不愉快的回憶深埋於心底。
當某些事件不經意地觸碰到被掩蓋的記憶時,可能會引發強烈的情感反撲,宛如洪水猛獸般席捲而來,這種反撲才是真實的情感流露。
我個人將柔膚效應稱作記憶被重新建構,因為它讓我們選擇性記住想要記憶停留的部分,而那些刻意遺忘的記憶則被美化甚至逐漸消逝,真的不存在嗎?有一天會帶來更大的後勁。
這種現象提醒我們,在面對過去時,情緒應該被安慰,以真實去理解和處理自己的情感,生活才能放下並向前看。

情緒浮萍效應

「我沒事!我很好!」這句話常常是浮萍效應的表現。浮萍效應指的是,在受到傷害之後,那些看似不值一提的事情如果被忽視,隨著時間推移,就會像水面上的浮萍一樣,逐漸積累並產生壓力,最終導致問題的爆發。
壓抑情緒的後果
長期壓抑的情緒終會爆發,這種感受如同水池中蔓延的浮萍。這些因長期壓抑而積累的聲音,不同於柔膚效應的美化或刻意遺忘,浮萍雖小,卻可以迅速引發變化,對周遭產生深遠影響。
記憶與情緒的關聯
情緒與記憶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一旦被深埋的記憶浮出,那時的反撲力道會異常劇烈。因此,面對情緒的真實性與記憶的影響,我們必須學會正視與處理,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並促進心理的健康發展。感謝閱讀,謝謝!

Lena 語錄,漫談人生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069453870612611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https://www.facebook.com/kin.lin.Chang.Lena
知識的累積來自於【分享】
學習的動力來自於【同伴】
感謝您閱讀Lena創作文章,沒有唯一也沒對錯。輕鬆看待,謝謝!!
請幫我按個 愛心讚加分享,有您的鼓勵才有我寫作的動力,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