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2/1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旅行的想像

環遊世界是你人生的選項之一嗎?
我有時候在想像如果現在就過世,有什麼最後悔的事時,「沒有好好看看世界」這個念頭總是會浮上來(生養小孩跟結婚就從來沒有出現過XD)。
前幾天剛看完保羅索魯的《騎乘鐵公雞:搭火車橫越中國》。這本講述他在1986年時坐火車從南至廣州,北到哈爾濱,東到上海,西至新疆,最後到西藏,一整年的遊歷過程。
他是我很喜歡的旅行作家,文筆嘲諷銳利又厭世,但你可以從字裡行間裡看到他有著人性本善的普世價值。他也不諱言自己用帶有西方人文價值觀的眼睛,來看待這個百廢待舉的古老城市。他對這個國家做足了功課,所以看透中國人的謙虛與掩飾的背後是什麼,知道他們的言不由衷與欲言又止。我也很喜歡他對旅行,與對當地人的距離還保有一些堅持與原則。偶爾在適度的範圍,也不跟這些還在貧窮裡掙扎的貪婪人性計較什麼(但對於故意騙他的就不那麼客氣了)。
這本書很有趣,跟現在一堆旅行作家比起來,我更覺得他是個微型人類學家考察者。他喜歡利用基本的交通工具,徒步,包計程車,或火車,以最接近地面與人群的方式旅行,他不怕與當地人溝通,在漫長的旅途上都吃火車供應的餐點(我曾在2010年花了一個月的時間也坐火車旅行中國,卻除了泡麵以外的東西都不敢吃)。
我覺得最有趣的是,作者旅行的這段時間,1986年,剛好是文化革命剛結束,六四天安門事件還沒發生時。前幾個月剛發生車諾比事件,鄧小平接手了領導,號稱要開放中國。作者訪問了路上所有的人,有人悲觀有人樂觀,年輕人呼籲民主,中年人因過去紅衛兵的行為舉止而沉默,老年人更因經歷太多動亂而意志消沉。
就現在這個時空背景來看當時的人,有些人預言成功,有些人過度天真,有些人不想思考,有些人只求脫貧。假如再對應到現在,四十年前跟四十年後的中國人比起來,幾乎沒什麼差別,缺乏自信,又極度自戀,只有金錢萬能,並沉默被動地接受政府的指示,就更加五味雜陳。
岔題了。
從今年開始,看看世界這個念頭突然很強烈。所以我開始看一些旅遊書,也在練習獨自旅行,利用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製作的獨立書店觀光地圖到台灣各個城市遊走(說來慚愧,我並不是每個縣市都有去過)。越來越感覺世界真的好大,幾乎難以想像的大,不只是物理上的,心靈層面也是。
就比如說,想像一下,「如果我這輩子只能去五個地方,我會選擇哪裡」?
我以為這會是個很好回答的問題,我以為我會想到北歐或德國,結果一瞬間我腦海裡蹦出的答案,除了紐約後,就一片空白了。
這可能表示我對世界其他角落是毫無概念的。
當然我也可以隨便找一家旅行社,把首頁點開,一個一個國家當作代辦事項。
但時間跟金錢有限,我也自認為不是那種做豪華遊艇,沾一下土地就能滿足的旅人。
所以什麼樣的旅行才是我最想要的呢?
我發現我會想要挑戰火車旅行。
我也會想要去做國際志工。
或者是到一個定點住一個月,好好感受當地的氣氛,逛逛當地市集,看看當地的食物與辛香料,食慾是無國界的。
我也想起我其實很愛北京的紫禁城,時間與文化以一種凝結的美感震懾著無知的我。比起自然風景,我好像更喜歡去人來人往的城市,義大利漂亮的小巷子,教堂,或古城。
我也很喜歡徒步旅行,雙腳踩過的磚頭會比快速行駛的交通工具更令我印象深刻。
綜合以上結論,我覺得我期待的旅行會是:
  1. 交通方便的地方(地鐵或火車可以直接到,所以布達拉宮拜拜)。
  2. 有大型建築物(古城或宮殿,比如耶路撒冷)。
  3. 當地市集。
以後應該會用這個標準來計畫吧(笑)。
釐清後,世界突然有了模糊的輪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