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兩點,從車水馬龍的大馬路拐進巷弄,Studio In2 在安靜的巷子裡並不特別顯眼,直到結束訪問,團隊創辦人 Howard 和 Aly 一一介紹工作室的設計細節時,我們才算真正認識到這間工作室的正確打開方式,也才能體會 Howard 說的:「當一個空間,它不再只以視覺為導向時,我們能不能更貼近感受,更細緻地去處理光線、動線與空間感,營造出有質感的生活氣氛。」
以建築角度為出發點的空間
Studio In2 近年屢屢獲得國內外的獎項與肯定,身為備受矚目的新生代設計團隊,在他們的作品中不難看見背後建築思維的連結與影響。許多委託業主會對設計後的空間怦然心動,因為從空間配置、氣氛營造,再到光線鋪陳、收納細節,房屋彷彿被注入了另一抹獨特又開闊的靈魂。(瞭解更多)
能針對每一個不同的空間、每一位業主的需求,以建築角度為出發點的自我定位,便能在傳統的裝潢裝修市場中找到高區隔度的切入點。而擁有這一份獨到眼光的 Studio In2 的三位創辦人之一 Howard,大學念的其實是多媒體設計,相較於早一步投入業界的合夥人 William,Howard 則是在進入職場一段時間後才決定跨界,前往國外進修室內建築碩士學位。
從 2016 年成立至今,團隊以一件又一件成熟優雅的作品驚艷業界,滿足客人,但回想最一開始的契機,從學生時期便相識相熟的三個好朋友,只用了大約一個 CASE,半年不到的時間,就決定攜手創業。「我們不是有了十年的工作經驗才出來開業,所以沒有所謂的以前的客戶人脈,也沒有作品集,有的都是學生時期的 3D program,所以我們真的幸運,靠親友介紹,信任我們,然後也發揮得不錯,案子才一個接一個地發酵。」
成為彼此互補的工作夥伴
而這一切,都是從好朋友間的聊天開始。
「Howard 和 William 本來就有合夥的打算,我是在跟他們聊 business plan 的時候,才決定加入的。」在得知完全沒有商業概念的兩人想要創業時,Aly 就決定跳進來,用自己的所學「拯救」朋友。
「我跟他們兩個算是非常互補,」Howard 補充,「其實設計師的工作很繁雜,不管是公司內部的制度建立、專案控管、人力、行銷……如果沒有 Aly 這個角色,公司會變得很雜亂。」除了專業的互補分工,Howard 更自嘲:「我跟 William 可能是屬於執行力沒這麼好的人,我們有想法,但要真的執行,就會有一點點的……拖延症。」而 Aly 就很恰好地扮演了督促的角色,一直到現在。
從設計師的角色轉換到老闆,工作上的挑戰在所難免;而與生活中的好朋友轉變身分成為合夥人,Howard 卻一點也不擔心友情是否會遭受現實考驗。和 William 從單純的學生時代就玩在一起,無論是所見所聞、興趣喜好都差不多,就算設計上偶有意見相佐,卻也好溝通,因為彼此都不是固執的人。而 Aly 在團隊裡更是客觀的第三方,「她很務實,能看出我們的盲點,也真的會以使用者的角度來思考,幫助我們釐清癥結。」
講求互補與平衡,也是團隊取名「深活生活設計」的原因:希望能深刻的體會生活,認真過活。 Aly 認為,團隊中的每一位設計師,都要在生活與工作之間保持平衡,這條路才能走得長,況且「設計師就是要創造某種生活價值給他人,如果自己的生活狀態都不好,要怎麼去販賣你的東西。」 但對於多數創業者來說,要把工作與生活確實地切割開來,並不容易。尤其是既為工作夥伴,也是人生伴侶的 Howard 與 Aly 二人,把工作帶回家或是私事帶到工作裡的狀況一定難免,於是如何讓兩者良好地轉換,就是一門巧妙的學習。
而面對遇到問題容易專注執著的 Howard,Aly 則會從旁提醒,「有時候事情就是要到了某一個時間點,才知道下一步怎麼做,不斷猜測結果是不必要的。」所以一旦理性分析過,就不需要再多想,因為不會有答案,「但我知道只要時間到了,我們會有更多的選擇,或是有更多條路可以解決。」一句「差不多了,不要再想了」就能提醒 Howard 適時放下,趁著週末與朋友聚聚,吃吃美食,轉換煩躁低迷的情緒。
雖然很忙很累,但 Howard 和 Aly 認為還是要讓自己保持在優雅的狀態,「從工地回來,就算全身是灰,還是得保持住你的專業、從容與優雅,要讓客人知道你很努力,但不是手忙腳亂,而是值得信任」。Howard 更是把專業比做練功,每一項武功都是 10 分,合格的設計師至少每一個項目都要拿到 6 分以上,才能順利接案或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