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綠,柳外飛來雙羽玉,弄晴相對浴,樓外翠簾高軸,倚遍欄杆幾曲,雲淡水平煙樹簇,寸心千里目。--韋莊〈謁金門〉
「春雨」顧名思義當然是春天下的雨。說春天多長,這雨就有多長,綿綿細細的雨水,總是這樣綿綿延延地滴著。滴著滴著,是歌者的,就譜成了旋律,淺淺低唱,吟出了亙古的樂音;是詩人的,就喜歡趴在窗戶邊,看著雨滴在玻璃窗滑落的模樣,好像突然間就會詩興大發,凼成一片春意,那無邊的遐思幻想就這樣一波波漫開,好似山谷中不斷的迴音。
問題在於我不是詩人,感覺到的就只有粉冷!
真的冷。台灣有個「春寒雨愈灑」的諺語,這話聽起來就有點足夠的氣味,彷彿寒意與雨絲是同一陣線,雨冷風寒相行相伴,身子要是單薄點,可就不是那麼愉快了,因為單衣不足以抵禦,冷意像針似的,鑽過衣衫,直攻肌膚。走在街上便縱有千般美景,也不想留戀。只想回窩裡老實待著,最好再來點小酒溫熱著喝,讓身子可以暖暖。東坡先生說:料峭春寒吹酒醒。這般的空氣下,在室內喝上幾盅,確實挺美,只是想到要是還在戶外行走,肯定又是另一種滋味了。
春雨既然留人,那也得找點事情忙忙。所謂:「入夜海棠初沐雨,春光正好讀書時。」這時微微響起的滴答聲,和著燈下翻開書頁細細的開闔,思緒可以隨著文字穿越古今,念想可以暫時不作,說來挺好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