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平均地權條例的子彈還在飛,影響的是未來
但對於兩年前交屋搬進人生首購住家的自住客K先生來說
影響比較大的反而是去年的四次升息
今天跟好友K聊:「從2021年3月開始到2022年12月,每個月的房貸支出已經多4000多元,一年下來差不多一個月的薪水了!」
**台灣央行去年底(2022年)舉行第四季理監事會,宣布再升息半碼(0.125個百分點),雖然沒有美國升幅大,但一年也累計四次調升,對於個人與企業負債支出陸續有一定程度影響
→貸款支出增加,家庭支出增加,企業負債支出增加
→存款利息增加,降低消費意願,市場流動資金減少
→抑制通貨膨脹,經濟成長降溫
→對於置產型房東,租金上漲,轉嫁多出的利息支出給承租者,即使房價停滯,房租仍會反應通膨與利息,租房子的人在通膨時代的不安定感會是高的
我:「不過這兩年出乎意料你買的社區房價大概漲6成,兩年前沒有人預測到會有這麼大的漲幅,增值後的價值,再跟銀行增貸或轉貸的金額已經超過當初購買的房價了。自己住雖然沒有要賣,但通膨造成日常開銷跟利息支出增加,若是夫妻兩人收入持續穩定,要不要跟銀行談看看增貸或轉貸,因為通膨率仍大於利率增幅,可以利用增加的金額,計算好每年支出後的餘額靈活運用投報率大於利率的《理債》,積極利用房產抗通膨的特性面對錢變薄的事實。」
》〉》〉》〉》〉》〉》〉》〉》〉》〉》〉》
房屋有強烈剛性需求,在一個正常經濟成長的社會,當食衣住行甚而育樂乃至醫療產業都有相對提升水準的同時,也會有正常的供需價格漲幅,但也因為具有投資的資產配置特性,同時相較於其他投資性商品例如名表、稀有名車、藝術品等,更有深度信用綁定與總體經濟學連動的特性,所以才延伸出相對複雜的問題與對應政策,各方立場各有看法,沒有絕對標準答案,也沒有人可以絕對預測未來走向,不是簡單一本書或是一部影片就可以詮釋清楚。
但是,若今天是強烈剛性自住需求的首購族,買了之後的未來10-20年只要長住沒有要賣,漲跌可能與你無關,只是心情有好有壞,可能影響消費慾望,假設房價下跌,銀行也不會降低你貸款金額叫你補錢;假設房價上漲,可以利用增值的空間靈活運用理財,為了要維持社會經濟運作的常態,通膨通常會高過貸款利率。如果你是剛性換屋自住需求,跟景氣與政策相關性就是小的,因為你賣貴買貴,賣便宜買便宜,反而可善加利用以小換大的減稅優勢。
不管全球環境如何變化,在購買力與價值不斷被通膨偷走的時代,資產的配置者都會有因應對策,身為小資的我們,除了努力賺錢提高可靈活支配理財,為了下一代,積極面對挑戰與培養財商觀念,更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