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大師,乍聽很容易產生「菁英」聯想的刻板印象,卻是個「怪人」。這是《リバーサルオーケストラ》最初對常葉朝陽的介紹,事後回想,這種與「成見」不太一樣的「錯位」,正是這整部劇的有趣特色。
這是一個看起來很「王道」、「正統」的故事,翻轉「偏差」、歸返「秩序」,彷彿有一套既定的樣板;故事剛開始也好似依循相對應的架構,一集像是一個小單元,將「問題」各個擊破。
但很快就會發現,看似熟悉的流程,這部劇使用的卻不是相同的輸送帶,另外拐了一條推進的路徑。
常葉朝陽就很有代表性。
他的確是很「怪」的。他充滿存在感,卻不成為那個積極主動解決問題的角色,退在一旁,呈輔助之姿,但又實質引導著局勢發展。
就像他的身分,作為一名指揮,不是負責發聲的演奏者,卻是帶領者,知曉每一個聲音的狀況,提點所有聲音達到和諧。
我認為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物塑造,這是一種不同的英雄想像,不必然是親力親為一夫當關,也可以是帶點彆扭的側面守護。
我很喜歡朝陽,由圭さん來詮釋這樣的「非典型菁英」恰到好處,不過,與其說是這個角色很適合圭さん,更應該說,是圭さん形塑了這樣的朝陽,並非光芒萬丈的耀眼,卻內蘊著鼓動周遭人的柔軟力量,正是圭さん本人的特質,方得化生出一如綠植長青、旭日初昇般安定而強韌的常葉朝陽。
這種「生活感」,恰是這部劇在「耽美性」的框架內試著汲取出來的。總說日劇浪漫,的確可能是不夠現實,但對世界何妨懷抱此等冀望。這部劇的基調終究是帶著熱血的喜劇,但並非純然代入公式:每一個小單元的問題對於整體的影響性都更為鮮明,還應該反過來說──之所以要一一探究這一個個小單元,就是出於「顧全大局」的「危機處理」,相當真誠的體現了一個地方團隊維繫存續的艱難,每一個成員都會有各自面臨的人生課題與壓力,乃至牽動整個團隊的運作。
是以每一集都不只是「除弊」而已,而更像是一種輔導諮商,去理解成員遭遇的困難,協助成員自我對話,確認自身的應對。日常而細膩,是人生於世,都可能經驗與同理的、既瑣碎又龐大的煩惱。
我感覺當中有一個思辯的根本議題──「逃」。每一個人物都是在學習擁抱與平撫想要躲藏的自己。劇中提到了幾個重要的觀念,我認為最為關鍵的是:活在當下。
甚至故事的主要衝突,也是一方面像是調劑性的插科打諢,一方面又挺魔幻寫實,政治角力對藝文場館、公務行政造成的麻煩與困擾,在這部劇中竟「如實」的「再現」了那些「荒謬」;故事的主要軸線裡,也沒有翩然降臨的風花雪月,更多的是在柴米油鹽中不鹹不淡的自然互動。
時不時透出的「煙火氣」,讓這部劇增添了一絲「人情味」,夾帶了一分對人、對生活的關懷,是這部劇在求美之際,也不忘求真的溫柔。
這部劇將理想情境與現實處境相交融的傾向,還表現在行銷宣傳上,採取模糊次元邊線的做法,讓劇中人事物彷彿與這一端的世界同在同步,我個人向來是很喜歡這種模式的,本無所謂虛實,唯心而已,心若能信,自有指望。
我認為,這也是這部劇,所傳達出的一條核心義理。
這是一部頗為認真的作品,忠誠的依循著題名,描寫一個交響樂團破立的過程,演奏本身尤其是焦點呈現,真摯的刻畫了一群同事在逆境之中相互砥礪,凝聚成真正的音樂夥伴,成就「交響樂團」的真義──一個憑藉著讓個體於當中安身立命,而得以屹立穩固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