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6|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在體制外教育的那三年:為什麼選擇體制外

  近年來,台灣的體制外教育蓬勃發展,不管是國際學校、實驗學校、森林小學⋯⋯等等,都可以稱為體制外教育,很多有條件的家長會跟隨小孩的性格和自己的理念去選擇更適合的教育體制,當支持該教育體制的家庭到達一定數量,甚至能發展出一套有規模的體系,近來很有名的華德福實驗國中小就是這樣。
  基於每套體制都有不同的優缺點,培養出來的孩子也大相徑庭,有趣的是,孩子們之間會互相比較不同的教育體制所「產出」的學生。「某某實驗學校的學生只是懂的遵守規矩的笨蛋啊」、「某某學校的教育方法根本跟體制內一樣,為什麼要付那麼多錢到體制外上課」、「某某學校根本不管學生,他們的學生只會浪費爸媽的錢,去學校也不知道在幹嘛」。體制外的學校多半圈子很小,會接觸到的同溫層就那麼幾個人,學校推崇的理念又是那麼深刻的烙印在學生的心中,不避諱地說,我也曾是帶著刻板印象去審視其他體制的學生之一,直到現在這些刻板印象也無法完全抹去。
  我高中待了三年的學校,是極其推崇「自由」的一所學校,每兩週一次的全校集會上,固定有一段校長致詞的時間,說是致詞,其實就是一個滿頭白髮但身材健壯的老人,邊擺弄隨身攜帶的竹劍,邊跟我們分享他這週在學校又發現哪棵樹該砍了啊、最近看新聞哪裡在打仗啊、最近讀到哪本書很有趣啊⋯⋯一些生活瑣事,但總離不開一個話題「自由」。
  自由是什麼?你現在覺得自由嗎?你覺得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嗎?
  這便成為我高中三年的生命主軸。

那所山上的學校

要繼續讀書還是去看看自己真正想做什麼?
  其實我爸媽在我五年級的時候就想把我送到「山上」,那時候「山上」對我來說更像是一種爸媽拿來威逼利誘的手段。被碎碎念的時候,回了幾句嘴,媽媽就會說,你就去「山上」,你去「山上」我就不會管你,也管不到你了。國中的時候我一直很想要一台自己的手機,媽媽就說,你去「山上」我就會給你手機了,「山上」大家讀書都用手機跟電腦。當然,事實證明並沒有,後來我才發現電腦都是用來打電動的,手機都是用來看影片跟打傳說的,跟一般的學生沒什麼不同。
  總之,「山上」在我們家的概念,大概就跟跟考第一名一樣,爸媽都希望你考第一名,考到了不僅不管你,還可以有自己的手機。但考第一名我能理解,這麼迫切的要我去一所學校是怎麼回事?
  果然,最後上了末段的公立高中,媽媽問我,要繼續讀書還是去看看自己真正想做什麼?我說,那就去「山上」吧。那段時間記憶最深刻的是,那所公立學校在註冊日打電話來我們家,問我有沒有要去註冊,我爸客客氣氣地掛掉電話之後,隔天就帶我去「山上」面試了。
  現在想起來,當時是因為不想高中生活也是這樣日復日的讀書,才做了這個決定。
後來高三還是決定要讀書,但能在那麼美的陽光下讀書,真好。
後來高三還是決定要讀書,但能在那麼美的陽光下讀書,真好。

每個人來這裡的原因都不一樣

不是換到一個新的體制一切就會改善,而是在這個新的體制,你會有什麼改變
  學校有個「面試」的制度,由在校的學生跟老師分別面試家長跟新生,會分在兩間不同的教室,老師先面試家長,學生面試新生,然後再交換,最後老師會問問學生們對這組家庭的看法作為參考。在學校人最多的時候,面試會淘汰一些不適合這個體制的學生跟家長,但後來明顯能感覺到學校對於少子化的妥協。
  高二之後,我開始對於「為什麼大家會想來這」產生好奇,所以每次面試都會到場,當然所謂的面試也不是多麼正式的場合,老師多半都正襟危坐,但學生就不一樣了,坐在桌子上的、腳翹得老高的都有,有時候面試進行到一半,還會有學生邊吃午餐邊走進來:「欸你們在面試喔,我也要。」,老師是不會制止這種情況的,一切都很隨性,像是在告訴別人,這就是我們最原本的樣子。
  根據我兩年來,遇過這麼多組的家庭來說,家長大致上可以分為兩類。第一種「熱愛理念類」,這種家長對於學校制度會有驚人的了解,他們會了解這是一所開放、自由的學校,但很多家長都會忽略在這樣的自由下,孩子需要承擔的東西。高二的時候,正是對未來最迷茫的時刻,我問其中一個媽媽,你為什麼會想讓小來還這裡讀書呢?那個媽媽說,他想讓孩子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熱愛的事物。我反問,那如果三年,甚至六年之後,他還是找不到呢?那個媽媽突然頓住了,像是從沒想過這個問題。其實所謂「自由」,要承擔的東西遠比「不自由」要來得多,只是很多人都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
  第二種「半放棄類」,這樣的家長,坦白說是帶點不負責任的心態,他們的孩子可能在體制內,因為種種原因不願去學校了,或是他們自認管不了孩子了,於是把這一切的責任丟給了學校,反正十天才會見到孩子一次(上課十天會放假四天,住校制),美其名管不到,實質是不知道怎麼管,說直白點就是,反正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那就丟到一個我看不到的地方,看他三年之後的造化吧。
  很多的孩子看到學校的第一眼是驚訝的,怎麼在這個深山裡有一個這麼破爛的校舍,看到要面試自己的學生們各種奇怪的坐姿,更是感到不能理解,只能拘謹地坐在位置上。其實很多中途轉學過來的學生,當然也有清楚自己志向的人,想在這個自由的地方,隨心所欲的安排自己的時間,但更多的都是在原本的學校厭學、被排擠、不爽老師。如果轉到體制外還是不清楚自己的方向,不上課的大有人在,如果本身跟他人相處的方式就有問題,你只是從一個學校換到另一個學校而已,同儕排擠問題還是在,所以不是換到一個新的體制一切就會改善,而是在這個新的體制,你會有什麼改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