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古國:考古學家如何發掘歷史上存在、但地理上消失的36個國家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作者: 胡楊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7/03/02
就 國家寶藏大解密同作者
沒什麼深度
不如說或許他集結了各家文獻與研究
但寫在書中的內容就都屬於淺薄層次
讓我看來有種 爬梳文獻 在各個字句間捕風捉影之感
圖片也沒有像岳南那種專題報導文學般高畫質
就輕鬆看看 引入歷史遐想的書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系統介紹說建立這個能開放更多功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一年前,政府在某個沙漠中, 發現到一座從來沒有被證實過的神祕遺跡。 政府陸續派遣許多考古學者前往考察, 然而這座遺跡彷彿有股無形的力量, 只要一過了70分鐘, 派過去的學者對外通訊就會完全失靈, 猶如人間蒸發一般,再也沒有回來過, 這座遺跡就像黑洞般讓政府感到困惑…
Thumbnail
珍一直對過去的奧秘充滿了興趣。作為一名歷史學家和作家,她白天研究古籍,夜晚夢想著失落的文明。她最新的項目將她帶到土耳其的一個偏遠村莊,希望能揭開在沙漠下埋藏了千年的秘密。當地人提到了一座古城,早已廢棄並被時間吞噬。
Thumbnail
在後現代史學影響下,史學作品免不了沾染到社會科學的味道。要求數據、要求圖表、要求嚴謹的史料堆砌、要求用社會科學方法分析…… 我們似乎很容易忘記,歷史的本質是敘事,是說好一個故事,如何在敘事和「科學」之間取得平衡,是現代史學家的難題之一。 《意外的國度》就是充分展現了史學家本質的作品。
Thumbnail
隆田考古園區位於台灣南部,是一個保存和展示古代文化遺跡的重要場所。這裡不僅是考古學家的研究基地,更是一個讓公眾了解和體驗歷史的窗口。每當我走進這片古老的土地,仿佛時光倒流,帶我回到了數千年前的古代社會。 這個考古園區覆蓋著廣闊的田野,四周環繞著山巒和河流,自然環境得天獨厚。當我第一次踏足這
作者:He ChangMing 我在很年輕的時候,曾不知天高地厚的寫過幾本浮薄之作,這讓我很後悔,甚至羞於提及。之所以說浮薄,是因為它們所關注的僅僅是肉體生命和思想生命(只是個人生活方面的,並非政治意義上的肉體生命、思想生命),沒有深入到民族生命和天地生命,更沒有將此四
Thumbnail
  現任成大考古所、前中研院歷史語言所研究員的劉益昌老師認為:「台灣是只有文化資產保存維護,而沒有文化資產哲學的國家,到底要保存哪些文化資產,除了法律之外,我們有什麼方向?」筆者心裡的第一個OS是,文化資產哲學?哲學界早就在談了(語言、藝術、宗教、勞動等文化哲學、詮釋學等),中研院也有中國文
Thumbnail
巴志先介紹了一些上古故事,然後概略說一下區域「東至魚復,西至僰道,北接漢中,南極黔涪」。 你看了也不懂。 接著就是很用力的說物產。 我們讀中國地理,特別著重背物產的部份。別忙著說沒用,這可是帝王學的一塊。 物產的重要性,一字記之曰「貢」。
Thumbnail
《遊牧的歷史》是本突破的書,揭露人類歷史我們讀不到的另一半,從「移居者」角度出發,開啟全新的歷史故事。通過大量故事來還原古代人的生活樣貌,去了解原來神話不只是幻想,而是展現當時人類如何理解他們所看見的世界。本書也適合對環保、宗教、種族議題感興趣的人閱讀,透過不同的價值觀來剖析現今人類所遇到的問題。
Thumbnail
這本書是杜爺爺同名論文改編,之前也有跟風下載來看了幾頁就擱在一旁,不論是書還是論文,對我來說都太難讀了,因為裡面充斥著文言文,甚至中國先秦,殷商古文,根本是我的大苦手。
Thumbnail
我們遠離這塊土地了,還可以從甚麼途徑,累積、親灸種種「無用之用」素材?平日不覺其厚重,今天突然感到愈來愈遙不可及了。流散之際,我們要捨棄甚麼?同時封存甚麼留給後來者?
Thumbnail
一年前,政府在某個沙漠中, 發現到一座從來沒有被證實過的神祕遺跡。 政府陸續派遣許多考古學者前往考察, 然而這座遺跡彷彿有股無形的力量, 只要一過了70分鐘, 派過去的學者對外通訊就會完全失靈, 猶如人間蒸發一般,再也沒有回來過, 這座遺跡就像黑洞般讓政府感到困惑…
Thumbnail
珍一直對過去的奧秘充滿了興趣。作為一名歷史學家和作家,她白天研究古籍,夜晚夢想著失落的文明。她最新的項目將她帶到土耳其的一個偏遠村莊,希望能揭開在沙漠下埋藏了千年的秘密。當地人提到了一座古城,早已廢棄並被時間吞噬。
Thumbnail
在後現代史學影響下,史學作品免不了沾染到社會科學的味道。要求數據、要求圖表、要求嚴謹的史料堆砌、要求用社會科學方法分析…… 我們似乎很容易忘記,歷史的本質是敘事,是說好一個故事,如何在敘事和「科學」之間取得平衡,是現代史學家的難題之一。 《意外的國度》就是充分展現了史學家本質的作品。
Thumbnail
隆田考古園區位於台灣南部,是一個保存和展示古代文化遺跡的重要場所。這裡不僅是考古學家的研究基地,更是一個讓公眾了解和體驗歷史的窗口。每當我走進這片古老的土地,仿佛時光倒流,帶我回到了數千年前的古代社會。 這個考古園區覆蓋著廣闊的田野,四周環繞著山巒和河流,自然環境得天獨厚。當我第一次踏足這
作者:He ChangMing 我在很年輕的時候,曾不知天高地厚的寫過幾本浮薄之作,這讓我很後悔,甚至羞於提及。之所以說浮薄,是因為它們所關注的僅僅是肉體生命和思想生命(只是個人生活方面的,並非政治意義上的肉體生命、思想生命),沒有深入到民族生命和天地生命,更沒有將此四
Thumbnail
  現任成大考古所、前中研院歷史語言所研究員的劉益昌老師認為:「台灣是只有文化資產保存維護,而沒有文化資產哲學的國家,到底要保存哪些文化資產,除了法律之外,我們有什麼方向?」筆者心裡的第一個OS是,文化資產哲學?哲學界早就在談了(語言、藝術、宗教、勞動等文化哲學、詮釋學等),中研院也有中國文
Thumbnail
巴志先介紹了一些上古故事,然後概略說一下區域「東至魚復,西至僰道,北接漢中,南極黔涪」。 你看了也不懂。 接著就是很用力的說物產。 我們讀中國地理,特別著重背物產的部份。別忙著說沒用,這可是帝王學的一塊。 物產的重要性,一字記之曰「貢」。
Thumbnail
《遊牧的歷史》是本突破的書,揭露人類歷史我們讀不到的另一半,從「移居者」角度出發,開啟全新的歷史故事。通過大量故事來還原古代人的生活樣貌,去了解原來神話不只是幻想,而是展現當時人類如何理解他們所看見的世界。本書也適合對環保、宗教、種族議題感興趣的人閱讀,透過不同的價值觀來剖析現今人類所遇到的問題。
Thumbnail
這本書是杜爺爺同名論文改編,之前也有跟風下載來看了幾頁就擱在一旁,不論是書還是論文,對我來說都太難讀了,因為裡面充斥著文言文,甚至中國先秦,殷商古文,根本是我的大苦手。
Thumbnail
我們遠離這塊土地了,還可以從甚麼途徑,累積、親灸種種「無用之用」素材?平日不覺其厚重,今天突然感到愈來愈遙不可及了。流散之際,我們要捨棄甚麼?同時封存甚麼留給後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