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1|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那些被人遺忘的台灣小人物01

馬祖嬤嬤——石仁愛

清晨七點,在寒冬的離島馬祖南竿,天剛亮不久,陰霾的烏雲壓在這小島天頂。陡坡上,一位老者踽踽登高,沒有拐杖,只提個大皮包。後方開來輛吉普車,倏然在老者身邊停住,探出半個身的戎裝軍官,肩上的星星顯示整個戰地軍中階級高於他的不出一二。將軍溫馨的問「嬤嬤要去哪裡啊?」上了年紀的女士說是要去山瓏,若是從她出發的馬祖村走到目的地,少說也要兩三小時。將軍下了車,扳起副座椅子,不論如何也要扶著白髮略駝的女士上後座,送她去山瓏。是什麼樣的人可獲得戰地高階將領這樣的禮遇?她是由歐洲比利時來到這天涯海角一小島的石仁愛,一位奉獻自己一生於此的修女。
近四十年前,我在南竿服役,在那還有濃濃戰爭氣息的馬祖前線,到這的義務役軍人通常是被認為運氣很背,且有可能喪命。我常去馬祖村,那裡我們稱馬港,是主要船艦運補的小港。從港口向左上行,我會看到一座白色小教堂,白色十字架矗立在綠蔭葱葱的深深庭院中。我會想進去,尋得片刻心靈安舒;但我是個兵,想著軍裝不適合進去。已經不確定記憶中是否見過石仁愛修女,因她是早我約四年到達南竿,著修女服的修女我遠遠見過,但不確定是她本人否。多年後我才知道,如果我站在天主堂門口,石修女會走出來,用標準的外國人腔調問我:「你好不好?進來坐一下好嗎?要不要喝水?」
石仁愛,二十世紀初在比利時一個小農村出生,是家中小孩排行第十一位,只能管一個妹妹。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中成長,石仁愛承襲對上帝敬畏相信的家族傳統,並以服務他人以及傳揚上帝福音作為信仰的實踐。二十五歲時,石仁愛決定加入修會,到海外宣教。離開前去教堂祈禱,旁邊跪著另一位年輕男士,安靜地在一起禱告。祈禱結束,石仁愛對年輕人說,明天就要進修院了。年輕人聽到,哭泣著離開,石仁愛心中祝福他未來有個幸福的家庭。一九四七年,二十九歲的石仁愛搭飛機到中國昆明,飛機下降時還摔機,所幸她毫髮無傷,拿現在來說,分明是神蹟。之後石仁愛搭火車到北京,在張家口醫院服務。石修女回憶:「民國三十六年我到中國大陸內蒙古,民國三十八年毛澤東來了,關起來兩年半。四十二年出去了回比利時,民國五十五年回台灣台北,在醫院幫忙接生。六十三年在金門,六十五年來馬祖到現在(民國九十年)。這麼多年在中國,我都想我是中國人。」
在金門時,教會主管問仁愛修女:「一件小事,你去馬祖?」為了這句話,石仁愛到了馬祖,去完成這件「小事」。她的日常就是早上五點起床祈禱,開始一天。到七點她一定出門,到南竿各村庄探望人。初到馬祖,她的主要任務就是接生。第一次接生就碰到是夜間,在宵禁的馬祖戰地夜間是不准外出的,走在路上碰到衛兵一定要回答口令。石仁愛衝出去時,被某處哨兵擋下,不准通行。「我要去接生!」她喊著,哨兵只好通報長官,長官琢磨了一下,讓她去了。第二天石仁愛找馬防部司令官說明她的需要,因而獲得一張宵禁通行證,讓她夜間出入自如。在那時期,大部分馬祖南竿小孩都是仁愛修女接生的,因而她被封為「馬祖嬤嬤」。民國九十年石仁愛來台北參加天下出版社為她辦的新書發表會,我當時也去了,看到她和三位由她接生及撫養的馬祖姑娘,見證了她對馬祖的貢獻。
民國六十八年某天,我所屬的部隊接到命令,進行「XX演習」,全連迅速進入某處大型碉堡,等候狀況。一整夜的時間,只是在萬籟俱寂中數天上星星,並沒有事情發生。這演習的任務,是保衛台灣來的高層首長,上層未明說,估計是參謀總長或國防部長。也是看到石仁愛修女傳記時,才知當時是蔣經國總統到南竿來視察,並拜訪了石仁愛修女辦的寶血幼稚園。石仁愛在南竿的服務,讓她獲得中華民國第五屆醫療奉獻獎,以及連江縣榮譽縣民身分。在南竿這小小島上,石仁愛擺上了她的所有人生,在艱難的環境中,付出她所有來自神的愛。當人家問她感想時,她總是說:「天主知道,好了。」
(本文刊登於《每日活水》月刊2020年1月,校園書房出版社。2023年4月修改。)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