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閱讀觀點71】一招三式闖江湖,股海載浮載沉的投資明燈--《投資人宣言》

【超閱讀觀點71】一招三式闖江湖,股海載浮載沉的投資明燈--《投資人宣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投資人宣言》作者威廉.伯恩斯坦是位醫生,同時也是著名的財經專家,另外還著有《智慧型資產配置》與《投資金律》等書(西恩之後也會分享心得),這本書從歷史層面,說明分散投資的重要性,並解釋如何建構投資組合,且從人性頗析的角度,看待投資路上的最大敵人--自己。西恩看完後,整理出四點重點跟大家分享。

投資的要義:投資目標不在於獲取最大的致富機會,而是要達成舒適的退休生活,同時將年邁一無所有的的機會減到最小。--威廉.伯恩斯坦
raw-image

投資組合不能全是股票:帕斯卡的賭注

投資組合為什麼不能全部都是股票?威廉.伯恩斯坦給了兩個理由,第一個是沒有人可以忍受投資組合超過50%的虧損,也許你覺得可以,那可能是看的是試算表內的(別人的)數字,如果是自己的帳面虧損,應該不用到50%,很多人受不了。

第二個理由是帕斯卡的賭注(Pascal's Wager)。

你相信神的存在嗎?法國知名的哲學家巴斯.帕斯卡(Blaise Pascal)相信。他的論點是,如果神不存在,那無神論者贏了,而信從者輸了;反之則反。

然而,他們的後果卻大不相同。如果你相信神的存在,那麼最後神並不存在,那你失去的頂多是一些不用參加禮拜(或是拜拜燒香)的機會;如果你不相信神的存在,而神是存在的,那你會下地獄。所以,理性的人,會選擇相信神的存在。

把帕斯卡的賭注(Pascal's Wager)運用在投資理財上,如果你在投資組合裡加了債券,最後股市狂飆,你損失的是因為沒有全買股票,所以少賺了一點,而沒過上更好的生活;但如果股票崩盤,你會因為手上有債券而得救。

所以投資理財一定要想到帕斯卡的賭注:萬一如果我的假設是錯的,我的投資組合與我的未來會面臨何種狀況?

如何建構投資組合?

「因為無法預測未來,所以我們要分散投資。」-保羅.薩繆爾森

書中舉了1989年12月的例子,當時日本如日中天,這20年期間,投資在日本股市的1塊錢,會成長為57.23元,但在接下來的19年,也就是1990到2008年,投資在日本股市的每1塊錢,即使把所有股利再投入,也會跌到不到60分的價值。

所以,未來是沒辦法預測的。

要如何進行資產配置,作者說明要先了解四件事:儘量儲蓄、有足夠的流動性資產可以應付緊急狀況、廣泛分散與使用指數型(被動型)基金投資。

儲蓄

關於儲蓄,作者說:「假如你不能儲蓄,那就不用在看這本書。」(這可能是西恩看過最直接的說法)如果無法延遲當下的消費,那有巴菲特的投資智慧也沒用。

有財經專家提倡消費平滑化,並對過度儲蓄提出警告。作者再度以帕斯卡的賭注作為反駁,認為儲蓄不足的後果,遠比過度儲蓄嚴重。

分散投資的迷思

對於分散投資,有的人認為可以自己建構由個別的的股票跟債券所組成的的投資組合。作者說,公司就像人一樣,只要時間夠久,大多數的公司都會死亡。並且引羅納得.蘇茲的研究,羅納得.蘇茲建構15支股票組成的1000個隨機組合,並追蹤30年的表現,結果前5%的幸運組合其投資成果是市場報酬的2.5倍,但後5%只有40%。當然我們有機會成為前5%,但萬一不幸是後5%,資產將受到重創。

股債的組合

關於股債比例組合,作者建議可以先從「與年齡相同的債券比例」下手,如果是30歲,那債券的比例就佔投資組合的30%,當然這個比例也會跟個人的風險忍受度有關,比如一個50歲、高風險忍受度的人,跟30歲、中風險忍受度的人,的股債比都可以是70:30。

再來要決定股市的類別,書中是以美股為例,認為美股與非美股的分配比例會在80:20至60:40之間,假設決定股票配置比為70美股:30非美股,且股債比為60:40的話,那建構出的股債兼具的組合會是42%美股、18%非美股(美股+非美股為60%)、40美國債市。

好,整個投資配置就這麼劃下句點。這樣會不會看起來不太專業?作者說,不用想太多,未來的數十年,多數的專業投資人都無法打敗這個組合。

如果覺得這樣太簡單,想要再努力一點,那可以再加入一些資產類別(比如不動產信託基金),但不要超過股票的10%(以股債比60:40來說就是不要超過整體的6%);也可以把非美股區分為開發與非開發國家;或是把把股票分為大型股、小型股、大型價值股與小型價值股。

股市裡的人性

每張樂透的的期望值低於我們買下它的價錢,但我們還是會買,因為我們需要娛樂;人類也喜歡說(聽)故事,因為容易許多,當我們聽了很多成功人士的故事後,會幻想我們跟他們一樣。

另一方面,因為大腦的結構與演化,我們會非常在意損失,同樣的損失遠大於得到帶來的喜悅。

此外,人類是會尋找模式的靈長類動物,包含在股市尋找模式,上述的這些情緒會持續影響我們在股市的行為。

因此,我們對於市場的價格變化,能做最安全的假設便是,它們是完全隨機的,沒人可以完全預測熊市或是牛市。更何況,當我們在市場買(賣)近一張股票,對面接手的人,可能就是金融業裡資訊最多、最快,且優秀的人,我們要打敗他們,其實非常難。

要做避免心理的影響。書中作者推薦兩個方法,第一個是把自己的直覺預測記錄下來,等兩三年後再回頭檢視是否正確;第二個是當股市或債市,或好或壞的的報酬看似要持續下去時,看一下更長期的資料,告訴自己「長期比短期重要」。

再平衡的做法

【超閱讀觀點68】先別想賺多少,「少賠」才能笑到最後--《綠角的基金八堂課》 有提到再平衡的做法,《投資人宣言》則提到再平衡可能會有的盲點,以之前提到的19901月1日為例,執行再平衡後,可能會不斷賣出表現好的美股,買進表現不好的日股,在這狀況下,再平衡是可能會減損報酬的。

不過作者提出回歸平均的的概念,雖然要用長期資料證明回歸平均的存在有困難,但大多數的經濟專家都認為股市有回歸平均的傾向,所以總體來說再平衡是有益的。

至於要如何執行再平衡?作者提出可以使用「臨界再平衡策略」,不過因為長期來說,價格上漲20%比下跌20%更有可能,以及某些資產的的變動性較大,要實施「臨界再平衡策略」可能較難。對於初學者來說,可以用「定時再平衡」的方式,每隔幾年實施再平衡。


西恩後見

西恩近期看的書多以投資理財的為主,且集中在被動式指數型基金,接連看了幾本後,慢慢理解為什麼不常看到倡導被動式指數型基金的「投資達人」,因為如果只分享買被動式指數型基金、做好股債分配、做好再平衡,用這幾招搞定一切,不看財報、沒有技術分析,看起來實在太不像專家了。

然而,這麼簡單的方法,卻可以讓自己省下許多鑽研股票時間,並且獲取跟整體市場一樣的報酬,而跟整體市場一樣的報酬看起來不多,要能夠長期下來都跟市場一樣,卻是不容易。

《投資人宣言》讓西恩收穫最多的,莫過於帕斯卡的賭注(Pascal's Wager),重點不在於神存不存在,而是相信神的存在,其後果會是比較好的。同樣的,在投資方面,重點在於,我們相信風險的存在,並做好資產的配置,遠比認為風險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因而不做任何事先防範來得好。

所以接下來,就要來研究債券的ETF了...

avatar-img
滾石西恩的沙龍
94會員
154內容數
閱讀面向會包含時間管理、工作效率、習慣強化、閱讀寫作技巧與人際關係等面向,並希望整理不同作者的觀點,內化成自己的想法,打造適合自己的系統。如果這也是你(妳)追求的目標,歡迎一起加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滾石西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很多人可能都這樣經驗:制定了完美的時間管理作息表,最後卻沒能完成,感嘆「時間管理」好難。 如果從管理角度看待「時間」,那麼可能從一開始就搞錯方向。 沒有人能夠管理時間,我們真正能管理的只有自己 《把時間當作朋友》作者李笑來說,「沒有人能夠管理時間,我們真正能管理的只有自己。」仔細思考,確實
《態度》、《見識》、《格局》是吳軍博士的人生進階三部曲套書,《如果只用十個字概括獲得大格局的方法,那就是「位置、方向、方法、步伐和節奏」,要能認清自己所在的位置和方向,並根據自己的能力掌握好節奏,提高進步速度,幾年後就會看到格局比今天大很的自己。
在讀《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前,我在想一件事,「給予」總體來說,是正面的,應該是無庸置疑。給予代表幫助別人,沒有人會說不好,我們也常聽「吃虧就是占便宜」、「施比受更有福」,不過即使如此,「給予」看似簡單,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在工作職場上,給予別人協助,有可能會損及自己的利益時,
很多人可能都這樣經驗:制定了完美的時間管理作息表,最後卻沒能完成,感嘆「時間管理」好難。 如果從管理角度看待「時間」,那麼可能從一開始就搞錯方向。 沒有人能夠管理時間,我們真正能管理的只有自己 《把時間當作朋友》作者李笑來說,「沒有人能夠管理時間,我們真正能管理的只有自己。」仔細思考,確實
《態度》、《見識》、《格局》是吳軍博士的人生進階三部曲套書,《如果只用十個字概括獲得大格局的方法,那就是「位置、方向、方法、步伐和節奏」,要能認清自己所在的位置和方向,並根據自己的能力掌握好節奏,提高進步速度,幾年後就會看到格局比今天大很的自己。
在讀《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前,我在想一件事,「給予」總體來說,是正面的,應該是無庸置疑。給予代表幫助別人,沒有人會說不好,我們也常聽「吃虧就是占便宜」、「施比受更有福」,不過即使如此,「給予」看似簡單,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在工作職場上,給予別人協助,有可能會損及自己的利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