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都這樣經驗:制定了完美的時間管理作息表,最後卻沒能完成,感嘆「時間管理」好難。
如果從管理角度看待「時間」,那麼可能從一開始就搞錯方向。
沒有人能夠管理時間,我們真正能管理的只有自己
《把時間當作朋友》作者李笑來說,「沒有人能夠管理時間,我們真正能管理的只有自己。」仔細思考,確實是如此,制定再完美的時間表,最後要執行的人還是自己。一個拖延、突發事件,都能輕易打亂時間表,因為無論發生什麼事,時間還是繼續前進,不會停留半秒。
所以,對於時間,比較好的認知是「與時間做朋友」,而具體的實踐方式是「用正確的的方法做正確的事」。
認清現實、及時行動
關於正確方法,書中從管理、學習、思考等面向提了很多,我覺得最重要的莫過於「認清現實、及時行動」,很多時候會拖延,是因為無法進入狀態,除了人性天生的趨吉避凶心態外,還有常見的錯估任務所需時間,究其根本原因,則在於害怕做錯事,所以乾脆先不要做。
因此,必須要認清「只要做事,就一定會有問題」的現實,保有這樣的心態,當遇到困難時,才能心平氣和解決。最重要的是,要及時採取行動。
重要事情的標準:是否對目標實現有益
那什麼是正確的事?大家心中正確的事不一定相同。著名的時間矩陣,用緊急與重要與否來區分,然而很多人無法分辨何為「真的重要」和「顯得重要」,以及「真的緊急」和「顯得緊急」。作者認為,要判斷一件事是否重要,唯一標準是「是否對目標(無論長期或短期)的實現有益」,而很多我們以為很緊急的事,實際上都沒那麼急迫。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充分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雖然知道讀書、寫心得很重要,最後還是拖到了還書期限前才把書看完(借書期限的壓力反而促成行動),印證了「沒辦法管理時間,只能管理自己」的道理,及時採取行動就對了!
有趣的是,作者的另一本書《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並非著重於財富;而《把時間當作朋友》談論時間的篇幅同樣不算多,更多的是作者對於學習、思考、管理的想法總結。總之,看兩本書能了解作者的思考觀點,還是非常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