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賀夫彈拉赫:緩板的第二樂章,往往埋藏了最刻骨銘心的生命線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喜歡史蒂芬賀夫。非常非常的喜歡。

世界有一種鋼琴家,內斂又深情,彷彿一生只為了鋼琴而活,像是塞爾金。世界上也有一種鋼琴家,彈鋼琴只是他們眾多才藝之一。不彈鋼琴的時候,他們在開賽車、下西洋棋或繪畫,像波里尼或史蒂芬賀夫。

這當然只是瓦力的偏見,一種方便的分法。兩種風格,沒有優劣。對我來說,塞爾金代表的是老大師一生刻苦自勵的靈魂修練。像是在瑞士侏羅山谷的匠師們,能在塵粒上雕出整個微縮的世界。心無旁鶩,日日夜夜,他們把生命奉獻在技藝的提升,最終練成了蓋世絕學。

而像波里尼或賀夫這樣的音樂家,他們樂於追求生命裡,關於花開的種種可能。賀夫曾被《經濟學人》選為當世最博學的人。有多麼博學呢?2012 年 10 月,他在倫敦布羅德本特畫廊舉辦了畫作個展,大獲好評。

繪畫之外,喜歡文學的賀夫,2008年獲得國際詩歌大賽冠軍。彷若開畫展、錄七十多張唱片,甚至四處旅行開演奏會還不夠似的,賀夫至今出版了四本書籍,包含一本擲地有聲的小說《The Final Retreat》,探討一名天主教士對信仰的詰問與靈魂掙扎。

多年前,焦元溥曾經訪問過賀夫,問到了他如何一天當成兩天用,彷彿永遠都不累,永遠都處在充好電的學習狀態時,賀夫說,這不困難。「柯爾托可是指揮、鋼琴、改編、著述、講學樣樣都來,甚至還親自辦學校呢!」

賀夫過謙了。你如何對待生命的種種努力,總會回應到你的作品上,涓滴變成你這個人的血與肉。賀夫的演奏,吸取了來自他對棋琴書畫的浸淫與喜好,折射出有如寶鑽上的七彩光澤。

raw-image

聽他的演奏,會有一種近乎聯覺的反應,能夠在指尖落下的瞬間,動員了聽者的全部感官。

我曾和幾位藝文朋友星夜談心,喝威士忌配煙燻鮭魚,聽賀夫的演奏。小說家驚呼,他感覺到賀夫用鋼琴在寫一篇動人的抒情散文;畫家覺得他在音符裡看見群山萬壑、飛瀑龍泉。

而我沒說的是,這醇厚的況味比威士忌還過癮:音樂不醉,而人自醉。

這始終是賀夫最迷人的地方。他解放了我們對於古典音樂的想像,取材生活,將之深刻地回應到作品,成為一隻鳥、一尾魚、一盆火、一道彩虹、一條哲學家的林中小路或一片戀人仰望的星空。

這樣的賀夫是多彩,直面傳統也無懼色的。他曾說「我不喜歡去一場演奏會,只因為我非常了解節目中的每一個片段。我喜歡驚喜。如果我去參加晚宴,我喜歡吃我以前沒有吃過、或讓我感到驚訝的菜色,或者有特殊刺激感的雪糕口味、或其他任何東西。」

以拉赫瑪尼諾夫的四首鋼琴協奏曲為例,對賀夫來說,那首具有奇特風味的雪糕,肯定是第四首了吧。

我們都聽過那個故事,第二首鋼協讓拉赫瑪尼諾夫重振信心,從第一首交響曲慘敗的陰霾中,找回希望。而第三首號稱「難到爆表」,甚至逼瘋了另外一位澳洲鋼琴家大衛·赫夫,後來拍成了一部電影叫《鋼琴師》(Shine)。

由於拉二和拉三實在太有名,當今很少鋼琴家現場演奏願意演奏拉一和拉四。可是此次賀夫來衛武營和呂紹嘉合作,卻專門指定演奏第四號,乍看出人意表,細細思量也就瞭然所為何來。

raw-image

賀夫從來就是不媚俗的,比起演奏那些被高度濫情化的曲目,他更感興趣的,始終是那些晚宴上被冷落的餐點,口味奇特的雪糕。你說拉四沒那麼好聽,你說拉四很不Rachmaninoff,他偏偏要用顏色不一樣的煙火,點燃這一片冷謐的夜空。

每每聆聽賀夫錄製的大量冷門曲目時,我都在心裡暗暗地想,「這曲目哪有冷門?分明只是我們還不懂它的好而已。」賀夫和他最喜歡的霍洛維茲一樣,都是音色的魔法師,後者發掘了當時少人聞問的史卡拉第,而賀夫喜歡演奏不那麼熱門的曲目,告訴你再寂寞的旋律都有可聽之處。

拉四的創作年代,介於拉三和因為電影《似曾相識》而火紅的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之間。賀夫的帶領我們領略拉四之美,彈得就好像這是位於兩個樂章之間的緩板。可是緩板的第二樂章,往往埋藏了最刻骨銘心的生命線索。

像是期待什麼要發生卻還沒麼真正發生,像是準備要奮不顧身地愛了卻還欲走還留,那股糾結的幽微與曲折,也只有像賀夫這樣最細膩的鋼琴家,能夠重現拉赫瑪尼諾夫底心也許最荒涼也最具救贖力量的一段風景。

6/10賀夫在高雄彈奏拉赫瑪尼諾夫,這是他遠渡重洋,疼惜台灣樂迷的美好心意。我高雄我驕傲,衛武營最低票價300起跳,6月就讓我們一起到衛武營聽賀夫吧。

購票傳送門

https://wenk.io/t01tbbf6


  • 【愛心】就是按讚,這會讓我開心。❤️在文章下方
  • 【留言】是你跟瓦力最好的互動,期待你留言。留言處在文章下方
  • 【收藏】是你還想要細細品味文章,我的榮幸。收藏功能在文章下方
  • 贊助追蹤訂閱是給瓦力的最大鼓勵,我將持續分享寫作的簡單與美好 + 行有餘力作公益。
  • 歡迎按以下連結贊助抖內我,給予我更多創作動力
  • 訂閱瓦力的音樂愛情故事
  • 訂閱瓦力的唱片裡的風景
  • 追蹤瓦力的臉書

瓦力選歌/賀夫彈奏拉赫瑪尼諾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瓦力唱片行
23.0K會員
273內容數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歌,歌聲裡有多少故事,就有多少祕密。在這裡,有些熟悉的歌,有些熟悉的生命故事,如果你覺得感動了,那是因為,這首歌正是獻給你。
瓦力唱片行的其他內容
2025/02/18
75歲義大利國寶鋼琴家皮拉努奇將於2025年3月1日及2日來臺開演奏會,演出曲目包含多部經典義大利電影配樂,例如《新天堂樂園》、《生活的甜蜜》、《大路》等。此演奏會是難得的機會,能讓樂迷近距離欣賞皮拉努奇的琴藝,感受義大利電影與爵士樂的完美結合。
Thumbnail
2025/02/18
75歲義大利國寶鋼琴家皮拉努奇將於2025年3月1日及2日來臺開演奏會,演出曲目包含多部經典義大利電影配樂,例如《新天堂樂園》、《生活的甜蜜》、《大路》等。此演奏會是難得的機會,能讓樂迷近距離欣賞皮拉努奇的琴藝,感受義大利電影與爵士樂的完美結合。
Thumbnail
2025/01/06
柴可夫斯基的歌劇《尤金.奧涅金》改編自普希金的小說,描述一段錯失愛情與命運糾葛的悲劇,與作曲家自身經歷產生共鳴,更因其動人旋律與深刻情感,成為衛武營24小時瘋迷系列的暖場之作。活動還包括三大芭蕾舞劇、交響曲、協奏曲、室內樂等精彩演出,門票享有粉絲專屬優惠。
Thumbnail
2025/01/06
柴可夫斯基的歌劇《尤金.奧涅金》改編自普希金的小說,描述一段錯失愛情與命運糾葛的悲劇,與作曲家自身經歷產生共鳴,更因其動人旋律與深刻情感,成為衛武營24小時瘋迷系列的暖場之作。活動還包括三大芭蕾舞劇、交響曲、協奏曲、室內樂等精彩演出,門票享有粉絲專屬優惠。
Thumbnail
2024/12/03
義大利作曲家魯多維柯.艾奧迪於北極演奏鋼琴獨白《北極輓歌》,呼應環境變遷的深刻考量。這位音樂大師以其獨特的極簡主義風格,深受全球樂迷喜愛,其音樂在串流平臺上播放量突破90億次。艾奧迪即將於明年四月來臺舉辦音樂會,影響力持續擴大。這是一場音樂與自然的緊密聯繫,令人期待的視聽饗宴。
Thumbnail
2024/12/03
義大利作曲家魯多維柯.艾奧迪於北極演奏鋼琴獨白《北極輓歌》,呼應環境變遷的深刻考量。這位音樂大師以其獨特的極簡主義風格,深受全球樂迷喜愛,其音樂在串流平臺上播放量突破90億次。艾奧迪即將於明年四月來臺舉辦音樂會,影響力持續擴大。這是一場音樂與自然的緊密聯繫,令人期待的視聽饗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覺得,如果巴哈的作品是神蹟, 顧爾德就是那個讓我們感受到神蹟的人。 巴哈可以讓你安靜下來,所以, 當我需要安靜的時候,巴哈先生,聽到請回答。
Thumbnail
我覺得,如果巴哈的作品是神蹟, 顧爾德就是那個讓我們感受到神蹟的人。 巴哈可以讓你安靜下來,所以, 當我需要安靜的時候,巴哈先生,聽到請回答。
Thumbnail
每每聆聽賀夫錄製的大量冷門曲目時,我都在心裡暗暗地想,「這曲目哪有冷門?分明只是我們還不懂它的好而已。」賀夫和他最喜歡的霍洛維茲一樣,都是音色的魔法師,後者發掘了當時少人聞問的史卡拉第,而賀夫喜歡演奏不那麼熱門的曲目,告訴你再寂寞的旋律都有可聽之處。
Thumbnail
每每聆聽賀夫錄製的大量冷門曲目時,我都在心裡暗暗地想,「這曲目哪有冷門?分明只是我們還不懂它的好而已。」賀夫和他最喜歡的霍洛維茲一樣,都是音色的魔法師,後者發掘了當時少人聞問的史卡拉第,而賀夫喜歡演奏不那麼熱門的曲目,告訴你再寂寞的旋律都有可聽之處。
Thumbnail
不知道身旁有多少朋友是聽了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協奏曲,才被成功推坑聽古典的? 拉赫這二首鋼琴協奏曲(其實寫了四首),具有強烈的官能美感,在夜深人靜聽的時候,很難不被感動。好像再怎麼木耳,說自己不喜歡聽古典的人,也無法忽視曲中那強大的魔性和黏著力。
Thumbnail
不知道身旁有多少朋友是聽了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協奏曲,才被成功推坑聽古典的? 拉赫這二首鋼琴協奏曲(其實寫了四首),具有強烈的官能美感,在夜深人靜聽的時候,很難不被感動。好像再怎麼木耳,說自己不喜歡聽古典的人,也無法忽視曲中那強大的魔性和黏著力。
Thumbnail
喜歡音樂的村上春樹曾說,「在雞蛋與高牆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那邊。」他的意思是,和人民同在,一種入世而非出世的柔軟光芒。生於俄國,後移民至德國的猶太裔鋼琴家伊格爾,是少數積極參與政治,用藝術及社群媒體倡議社會議題的音樂家。選擇站在雞蛋這邊,音樂在他的指間總是飽滿著慈悲的理解和人性的尊嚴。縱使在那些最冷
Thumbnail
喜歡音樂的村上春樹曾說,「在雞蛋與高牆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那邊。」他的意思是,和人民同在,一種入世而非出世的柔軟光芒。生於俄國,後移民至德國的猶太裔鋼琴家伊格爾,是少數積極參與政治,用藝術及社群媒體倡議社會議題的音樂家。選擇站在雞蛋這邊,音樂在他的指間總是飽滿著慈悲的理解和人性的尊嚴。縱使在那些最冷
Thumbnail
我最喜歡的第二號鋼協演出是卡欽的演奏。你很可能沒聽過美國鋼琴家卡欽,但他在我心中真的具有夜色碎鑽般的光澤。說出來不怕你笑,其實只是因為此版是國際中文版的組合。初戀令人難以割捨,縱然事過境遷,你知道世上有更好更美的人值得你奮力去愛,卻還是眷戀少年時那人的土樣子。
Thumbnail
我最喜歡的第二號鋼協演出是卡欽的演奏。你很可能沒聽過美國鋼琴家卡欽,但他在我心中真的具有夜色碎鑽般的光澤。說出來不怕你笑,其實只是因為此版是國際中文版的組合。初戀令人難以割捨,縱然事過境遷,你知道世上有更好更美的人值得你奮力去愛,卻還是眷戀少年時那人的土樣子。
Thumbnail
其實,想寫這篇推薦有一段時間了。只是一直找不到切入點來分享這張錄音,因此一直被我擱置,時間一久索性不去想,這樣竟也被我遺忘多年,直到某次,台灣音樂圈裡竟不約而同吹起柴可夫斯基風,10天之內安排了三位鋼琴家演出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Thumbnail
其實,想寫這篇推薦有一段時間了。只是一直找不到切入點來分享這張錄音,因此一直被我擱置,時間一久索性不去想,這樣竟也被我遺忘多年,直到某次,台灣音樂圈裡竟不約而同吹起柴可夫斯基風,10天之內安排了三位鋼琴家演出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Thumbnail
我家的山葉鋼琴。 鋼琴版的。我喜歡這位鋼琴家。她彈琴的樣子超美的。 說到「巴洛克音樂」,一定會想到美美的藝術裝飾,但我今天不是要介紹美美的藝術裝飾,是要來介紹一位牡羊座的巴哈先生(不是巴哈姆特喔),全名是: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德語:Johann Sebastian Bach),但我今天也不是要
Thumbnail
我家的山葉鋼琴。 鋼琴版的。我喜歡這位鋼琴家。她彈琴的樣子超美的。 說到「巴洛克音樂」,一定會想到美美的藝術裝飾,但我今天不是要介紹美美的藝術裝飾,是要來介紹一位牡羊座的巴哈先生(不是巴哈姆特喔),全名是: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德語:Johann Sebastian Bach),但我今天也不是要
Thumbnail
聽哪個版本才好?對我來說,回歸音樂創作本身是最重要的,對於這樣一首偉大的作品,你能不能從旋律中獲得感動?你能不能把三個樂章完整聽完?你聽見音樂家試圖說的話了嗎?你的感受又是什麼?那是你的身、心、靈對於音樂最真實的感受與回饋。這也才是我們聽音樂的初衷:從創作中找到最原始的感動,不做任何評價。
Thumbnail
聽哪個版本才好?對我來說,回歸音樂創作本身是最重要的,對於這樣一首偉大的作品,你能不能從旋律中獲得感動?你能不能把三個樂章完整聽完?你聽見音樂家試圖說的話了嗎?你的感受又是什麼?那是你的身、心、靈對於音樂最真實的感受與回饋。這也才是我們聽音樂的初衷:從創作中找到最原始的感動,不做任何評價。
Thumbnail
一掃陰霾,撥雲見日。這套作品與我前幾年在北海道的旅途莫名的契合,每一首樂曲,都可以找到相襯的景色與心境。 又或許,是拉赫曼尼諾夫在冬日俄羅斯的旅途上也有著相同的心境轉變,因而寫下如此相襯的作品吧!
Thumbnail
一掃陰霾,撥雲見日。這套作品與我前幾年在北海道的旅途莫名的契合,每一首樂曲,都可以找到相襯的景色與心境。 又或許,是拉赫曼尼諾夫在冬日俄羅斯的旅途上也有著相同的心境轉變,因而寫下如此相襯的作品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