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巴洛克音樂」,一定會想到美美的藝術裝飾,但我今天不是要介紹美美的藝術裝飾,是要來介紹一位牡羊座的巴哈先生(不是巴哈姆特喔),全名是: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德語:Johann Sebastian Bach),但我今天也不是要介紹他的生平,他的生平網路上查一查就很多了(笑),要介紹他創作的一首曲子「Air on the G String 」。
他的全名是「 Suite No. 3 in D major, BWV 1068—Air」,落落長又看不懂對不對。
然而其中第二首曲子,《歌曲》(Air),只以弦樂器演奏(弦樂器就是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鋼琴、吉他、豎琴等等),因為他的弦律太優美了,這時候,一位德國小提琴威廉((August Wilhelmj, 1845-1908)就改編只以小提琴(樂器女王)四弦當中的G弦來演奏(四弦由低到高的音名分別是G、D、A、E;唱名是:sol , re , la , mi)。
其因為樂器女王—小提琴充分展現出她的G魅力,欸不是,是G弦的特有魅力,柔和且溫暖,像似要飛上天與神接近的感覺(我自己弄加的),因此這首《歌曲》(Air),從此之後,改頭換面,通通稱為「Air on the G String 」,有些中文翻成「G弦之歌」、有些翻成「G弦上的詠嘆調」。
PS.對了,這邊的Air,是音樂術語喔,不是一般的英文喔。
根據國家教育研究院詞彙解釋:「十六世紀時,英法兩國把Air(歌調)一詞作為聲樂曲的通稱,但後來這詞的意義並沒有只限用於聲樂曲。十七至十八世紀時,它也是器樂曲的一種。在歌劇中,雖然歌調常用以作為朗誦調(Recitatives)的對立,但法國巴洛克風格的歌調也含有朗誦成份。樂器曲的歌調包括樂器演奏類(Airs à Jouer)和舞曲類(Airs de Movement)。十七世紀法國的「反復歌」(Airs de Cour)是屬於嚴肅風格的歌調,別於一般輕鬆風格之飲酒歌(Airs de Boire)。巴洛克組曲之歌調雖然屬於舞曲類,但並不合於巴洛克舞蹈形式,它只是一種旋律優美、如歌似的樂章。
上面這首是SWEETBOX的首張同名專輯《Everything's Gonna Be Alright》,這個團體一開始是由Tina Harris和製作人GEO所組成的兩人團體,他們將巴哈的《G弦之歌》加以改編為〈Everything's Gonna Be Alright〉,這首歌才一岀就紅遍全世界,在全球賣了三千萬張,在11個國家登上排行榜前20名,獲選為蘭蔻香水的電視廣告曲;且在日本創下了雙白金的銷售佳績,還不只這樣,還贏得了日本葛萊美兩項大獎:「最佳國際藝人獎」和「年度最佳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