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3|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證券存摺是什麼?這個東西加快了股票交易的速度

🐋你有經歷過去證券公司「刷」證券簿的年代嗎?或是更早以前股票皆以實體交割的時期?不管如何,集保制度都讓你我買賣股票變得更方便快速了!
大鯨魚今天要帶你回到三十年前的台灣,你準備好了嗎?
好的!現在先請想像一下那個時代還沒有智慧型手機、撥接網路開始興起,交易股票並不如現在方便(有人就問:啊是有多不方便?)還真的很不方便...
因為資訊很不發達,投資人若要了解股票基本面還得會用電腦、又沒辦法時時到證券商那盯著股價,因此當時很多投資人買股就像買六合彩,只看股價代碼來做買賣,所以常造成投資人血本無歸,全因在那個年代要了解一間公司的獲利狀況需付出太多時間與金錢上的成本)
了解到科技有多不發達後,接著就來了解當時股票是如何交易。在臺灣證券集中保管公司(現在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的前身,以下簡稱集保公司)於民國78年成立以前,投資人若要買賣股票大多需驅車前往證券商的所在地,並隨身帶上股票、印鑑與現金,在櫃檯辦理證券買賣並等待搓合,且股票途中還會有被盜、遺失等風險。因此集保公司成立以後便發展了一項重要業務"帳簿劃撥",只要你的實體股票有送到集保公司,股票就會存在你的證券存摺裡,你便不須再驅車前往證券商,一通電話就能委託營業員買賣,同時也減少了遺失的風險。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證券存摺如果要刷本子看股票餘額必須得至證券商的所在地去刷,一般銀行是不受理的。這在民國80年代以前因證券商林立且常須臨櫃作業,刷本子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在21世紀的現代,證券商營業處銳減加上許多事務改以線上及郵寄辦理(不再需要本人臨櫃辦理)、而且手機APP就能一目了然,因此目前實體的證券存褶已正逐漸被淘汰。
↓初代實體證券存摺封面圖
↓末代實體證券存摺封面圖
↓集保公司的集保e存摺(手機APP)
↓劃撥制度架構圖
大鯨魚雖然沒在刷證券存褶(因為至少得騎車三十分鐘才能到證券商),但還是覺得實體存摺簿比較有溫度啊!真是矛盾(大鯨魚笑自己)。不過在科技化的發展下,實體存摺還是有其淘汰的必要。
同場加映:看盤介面
↓報章雜誌在民國90年代以前為主流,不過只能看到前一天的收盤價(若是晚報則可看到當天收盤價)
↓營業所的電視牆則提供了投資人實時的股票價格
↓民國90年代左右,因科技逐漸進步,國內科技公司發明了看股用的BBCALL。須了解的是,民國90年代因按鍵式手機(如NOKIA、MOTOROLA)多為外國廠商、介面普遍以英文為主、加上資費居高不下,因此這個時期是以BBCALL為主
↓民國100年左右,手機月租費大幅降低,用戶陸陸續續捨棄不能打電話的BBCALL,改為按鍵式手機,查股則是以發送簡訊的方式來查看個股股價
↓ 民國100年過後網路速度逐漸穩定、快速,網路看盤變成當時的主流(這個階段還是以打電話給營業員下單股票為主)
↓現在:智慧型手機的股票APP,除了看盤、股票下單外,還附贈許多線型分析、籌碼主力分析等功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