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與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空與色

「無我」和「空」密不可分,
「空」又和「色」相對而論。

空和色,
本質相同,所以空即是色。
意義不同,所以空境、色境之分。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空境和色境其實是同一個時空、同一個時間、地方。
既然同時空同地方,又為什麼有空境和色境之分?

空境、色境它的分別,
取決於「心境」。

心境的不同,
決定這個一個時空、這一個地方,它是色境還是空境?

心經裡說,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文裡說的是境的相同,境的無異之分,
但隱含沒說的是心境和意義的不同。

以一部車空間和地方為限,你是一個方向盤。
你覺得你就是方向盤!
你就活在色境,活在自己的世界。
若你覺得自己是方向盤,自己也是整部車,你就是活在空境。

因為「無我」為中心思想,不能有我。
所以無我的融入整部車。
融入那個時空、那個地方,融入那一切。
我不止是方向盤,我就是整部車,沒有自我。

以一個地域的空間 .. ,你是一粒沙。
你是一粒沙還是整片海灘?

以一個“人間”的空間 ..


「無我」的意識態度是「空」的之一。

「空」以外,
這個花花世界、包含我們的身體,統稱叫「色」。

有意識到自己叫心,
無意識到自己叫空。

像我們知道的風吹幡動的小故事。
風起,你看到的是風動還是幡動?
不管風動還是幡動,都是主觀意識去區分,是色境。

風起幡動,是再不過的自然現象,無我的溶入那情景裡,壓根不會想到是風在動,還是幡在動?
(有點像天然呆的感覺,那種單純沒什麼心、沒什麼大腦的人。)

故事最後答案是「心動」。
不管風動還幡動,都你心在動。

這答案,
是對,也不對!

對的是,“心動”適用一般的解釋,淺顯易懂。

不對的是,
在無我的境界,沒有什麼心動不動。在其眼裡一切自然無奇,自在沒有主觀意識去看待。

佛說,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兩者是一樣的。

無我是空,
自我是色。

他們都處在同一個空間,沒有分別,所以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但在我目前的認知,
空境好像要依存色境而存在?

就像線上遊戲,
人說虛擬世界,可這虛擬世界卻建築在現實裡。
沒有現實世界,哪裡虛擬世界?

沒有色境,對應不出空境!

不是嗎?

這些境界不是我推崇的,也不是我的信仰。
只是思考那些「想法」,覺得有趣!

釋迦如來也算那時候的當代“偉人”。成佛之前的悉達多太子,傾注一生思考“生命”那些議題!
(皇室太子,真是有錢人太閒,成天幻想!)

直到後來創立佛教,人稱釋迦牟尼佛。(釋迦族覺悟者)

「無我」,我想應該是如來的中心思想吧!

「我」是一切「分別心」和「慾望」的源頭。

有了「我」,就有你、他、誰?
有了「我」,就有好壞、貴賤!
有了「我」,就有喜惡、良劣。
有了「我」,就有 ..

有了「我」之後便開始有了「分別心」。也就有了香、臭、美、醜、聰明和 .. 笨~蛋!

這個「我」用著主觀的意識利用對外窗口:眼、耳、鼻、舌、身、意。接『受』外來的訊息:色、聲、香、味、觸、法。然後去『想』去思考!
之後訴諸『行』為,行為產生結果,結果可稱為『識』。

【受想行識】的識,我的解讀是「感知」、「識別」、「知識」、「結果」的融合。
意識接收感知,生起識別,就產生了知識,知識了也就是結果了。
反過來說,
結果了,知識也就產生了,知識產生了,也就識別了。

有了我有了分別心和慾望,就容易受外界影響、利害得失 ..
於是就有了喜怒哀樂、失望煩惱苦痛!
所以要「無我」,來斷絕一切苦厄 ..

無我和空,密不可分,
空又和色,相對而論。

空和色,
本質相同,所以空即是色。
意義不同,所以空境、色境之分。

要做到“無我”,我想要那種不食人間煙火,不用上班、不事生產、遠離紅塵,不碰3C產品 ..
沒有人事接觸少鬧心,就多“清心寡慾”,
「無我」或許接近些。

在這個賺錢討生活的世界,還有iphone7等著我,..

「無我」.. 還是算了吧!!

備註:
五蘊 – 受、想、行、識、色。
六塵 – 色、聲、香、味、觸、法。
六根 – 眼、耳、鼻、舌、身、意。


後注:
寫這篇文時,iphone7還沒出來。


avatar-img
15會員
278內容數
何謂「純」? 單一。 何謂「雜」? 綜多「單一」。 【雜一而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這個世界本是沒有形體的,但是卻有所謂的天與地。 這個世界本是沒有情感的,但是太陽和月亮卻像是,有感覺情感一樣運行交替。 這個世界沒有名字,卻生養了一切,像是動物、植物、石頭、水。 因為不知道世界是什麼,就叫它為「道」。 那所謂的道是,清明濁汙及動靜並行。 天空清澈大地黑濁。 空氣流通白雲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無我境界的根源與「道可道,非常道。」如出一轍,都是在實際給予的歡喜裡,使得良性循環生生不息,當自然就正大光明,卻成為一種約束與要求時,我們是否真的變得更文明? 如果不是要求,那麼特別寫出來是什麼原因? 至此! 總算知道「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的循環真諦。
Thumbnail
在表演身體中揭露最真的自己 太初之深,名之「無限」。因為它隱匿在眾物之中,亦稱「虛無」。如有人問:「它是什麼?」答案是:「無。」意味著,沒有人可解出它是什麼;它無法在概念中參透;沒有人得以知悉任何關於它的部分 除了相信它存在。它即自身,它的存在,空虛滿盈,一無所缺。因此它的名字是:「我正在變為。
《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的含意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履行,淺見如下: 色即是空 "色" 在佛教中代表物質世界的一切,包括物質的形體、現象等。而 "空" 則代表空性,即事物的本質是無自性的,並非獨立存在,而是由眾多因緣和合而成的暫時現象。 "色即是空" 意味著,所有的物質現象雖然看似真
Thumbnail
「無」是一種昇華,「空」是一種給予,昇華後給予、給予後昇華,都是在良性循環裡。 「空」的給予,來自於其根源,當極致得尊重生命時,就會想讓該生命的蓬勃發展帶來生生不息的永續,宛如無限,所以要有一個空間裡面沒有任何阻礙,這樣子的宇宙就會是生命,生命也就是宇宙,因此真空是給予一個無限的存在,讓最會給予的
Thumbnail
「無我」與「輪迴」兩項概念之間,的確存在著某種衝突性,是以歷代的佛教思想家,無不對「無我的輪迴」一再進行詮釋。基本上,「無我」是解脫者所已證悟且要令末悟凡夫也能理解的「真實」,而「輪迴」是印度統傳下的一種世界觀,它告訴我們的是世間眾生生死流傳的「事實」,也提供了善惡有報的道德保證。
Thumbnail
佛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看的見,摸的到,是即刻並非是永遠,也等同空無。看不見,摸不著,若無法遺忘,也等同存在,因心沒將此放下,景象一直存在腦海與心上。 人生際遇,都無法逃脫生離死別,沒有為什麼,這就是人生,愛情的分手是離別的一種,心就如掏空,卻又一時忘不了曾經的一切,這樣的經歷,正在走的、走過的
Thumbnail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一切存在的本質其實都是隨時在變化的. 世間萬物沒有什麼是恆久的. 友情,愛情,親情,財富. 包括生命都不是恆久的. 所以不要太執著,你的人生才能看開. 你的神,你的老師,你的師父其實就是一種智慧. 就是一種力量,能量. 這些都存在於你的內在,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透過古聖賢的主張與反應,覺察到「無為」與「四大皆空」的本質,原來一直都是擔心著我們怯懦的走走停停,說「無」講「空」,原來是在為我們的自我設限做準備。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這個世界本是沒有形體的,但是卻有所謂的天與地。 這個世界本是沒有情感的,但是太陽和月亮卻像是,有感覺情感一樣運行交替。 這個世界沒有名字,卻生養了一切,像是動物、植物、石頭、水。 因為不知道世界是什麼,就叫它為「道」。 那所謂的道是,清明濁汙及動靜並行。 天空清澈大地黑濁。 空氣流通白雲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無我境界的根源與「道可道,非常道。」如出一轍,都是在實際給予的歡喜裡,使得良性循環生生不息,當自然就正大光明,卻成為一種約束與要求時,我們是否真的變得更文明? 如果不是要求,那麼特別寫出來是什麼原因? 至此! 總算知道「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的循環真諦。
Thumbnail
在表演身體中揭露最真的自己 太初之深,名之「無限」。因為它隱匿在眾物之中,亦稱「虛無」。如有人問:「它是什麼?」答案是:「無。」意味著,沒有人可解出它是什麼;它無法在概念中參透;沒有人得以知悉任何關於它的部分 除了相信它存在。它即自身,它的存在,空虛滿盈,一無所缺。因此它的名字是:「我正在變為。
《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的含意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履行,淺見如下: 色即是空 "色" 在佛教中代表物質世界的一切,包括物質的形體、現象等。而 "空" 則代表空性,即事物的本質是無自性的,並非獨立存在,而是由眾多因緣和合而成的暫時現象。 "色即是空" 意味著,所有的物質現象雖然看似真
Thumbnail
「無」是一種昇華,「空」是一種給予,昇華後給予、給予後昇華,都是在良性循環裡。 「空」的給予,來自於其根源,當極致得尊重生命時,就會想讓該生命的蓬勃發展帶來生生不息的永續,宛如無限,所以要有一個空間裡面沒有任何阻礙,這樣子的宇宙就會是生命,生命也就是宇宙,因此真空是給予一個無限的存在,讓最會給予的
Thumbnail
「無我」與「輪迴」兩項概念之間,的確存在著某種衝突性,是以歷代的佛教思想家,無不對「無我的輪迴」一再進行詮釋。基本上,「無我」是解脫者所已證悟且要令末悟凡夫也能理解的「真實」,而「輪迴」是印度統傳下的一種世界觀,它告訴我們的是世間眾生生死流傳的「事實」,也提供了善惡有報的道德保證。
Thumbnail
佛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看的見,摸的到,是即刻並非是永遠,也等同空無。看不見,摸不著,若無法遺忘,也等同存在,因心沒將此放下,景象一直存在腦海與心上。 人生際遇,都無法逃脫生離死別,沒有為什麼,這就是人生,愛情的分手是離別的一種,心就如掏空,卻又一時忘不了曾經的一切,這樣的經歷,正在走的、走過的
Thumbnail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一切存在的本質其實都是隨時在變化的. 世間萬物沒有什麼是恆久的. 友情,愛情,親情,財富. 包括生命都不是恆久的. 所以不要太執著,你的人生才能看開. 你的神,你的老師,你的師父其實就是一種智慧. 就是一種力量,能量. 這些都存在於你的內在,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透過古聖賢的主張與反應,覺察到「無為」與「四大皆空」的本質,原來一直都是擔心著我們怯懦的走走停停,說「無」講「空」,原來是在為我們的自我設限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