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6|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空與色

空與色 「無我」和「空」密不可分, 「空」又和「色」相對而論。 空和色, 本質相同,所以空即是色。 意義不同,所以空境、色境之分。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空境和色境其實是同一個時空、同一個時間、地方。 既然同時空同地方,又為什麼有空境和色境之分? 空境、色境它的分別, 取決於「心境」。 心境的不同, 決定這個一個時空、這一個地方,它是色境還是空境? 心經裡說,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文裡說的是境的相同,境的無異之分, 但隱含沒說的是心境和意義的不同。 以一部車空間和地方為限,你是一個方向盤。 你覺得你就是方向盤! 你就活在色境,活在自己的世界。 若你覺得自己是方向盤,自己也是整部車,你就是活在空境。 因為「無我」為中心思想,不能有我。 所以無我的融入整部車。 融入那個時空、那個地方,融入那一切。 我不止是方向盤,我就是整部車,沒有自我。 以一個地域的空間 .. ,你是一粒沙。 你是一粒沙還是整片海灘? 以一個“人間”的空間 .. 「無我」的意識態度是「空」的之一。 「空」以外, 這個花花世界、包含我們的身體,統稱叫「色」。 有意識到自己叫心, 無意識到自己叫空。 像我們知道的風吹幡動的小故事。 風起,你看到的是風動還是幡動? 不管風動還是幡動,都是主觀意識去區分,是色境。 風起幡動,是再不過的自然現象,無我的溶入那情景裡,壓根不會想到是風在動,還是幡在動? (有點像天然呆的感覺,那種單純沒什麼心、沒什麼大腦的人。) 故事最後答案是「心動」。 不管風動還幡動,都你心在動。 這答案, 是對,也不對! 對的是,“心動”適用一般的解釋,淺顯易懂。 不對的是, 在無我的境界,沒有什麼心動不動。在其眼裡一切自然無奇,自在沒有主觀意識去看待。 佛說,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兩者是一樣的。 無我是空, 自我是色。 他們都處在同一個空間,沒有分別,所以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但在我目前的認知, 空境好像要依存色境而存在? 就像線上遊戲, 人說虛擬世界,可這虛擬世界卻建築在現實裡。 沒有現實世界,哪裡虛擬世界? 沒有色境,對應不出空境! 不是嗎? 這些境界不是我推崇的,也不是我的信仰。 只是思考那些「想法」,覺得有趣! 釋迦如來也算那時候的當代“偉人”。成佛之前的悉達多太子,傾注一生思考“生命”那些議題! (皇室太子,真是有錢人太閒,成天幻想!) 直到後來創立佛教,人稱釋迦牟尼佛。(釋迦族覺悟者) 「無我」,我想應該是如來的中心思想吧! 「我」是一切「分別心」和「慾望」的源頭。 有了「我」,就有你、他、誰? 有了「我」,就有好壞、貴賤! 有了「我」,就有喜惡、良劣。 有了「我」,就有 .. 有了「我」之後便開始有了「分別心」。也就有了香、臭、美、醜、聰明和 .. 笨~蛋! 這個「我」用著主觀的意識利用對外窗口:眼、耳、鼻、舌、身、意。接『受』外來的訊息:色、聲、香、味、觸、法。然後去『想』去思考! 之後訴諸『行』為,行為產生結果,結果可稱為『識』。 【受想行識】的識,我的解讀是「感知」、「識別」、「知識」、「結果」的融合。 意識接收感知,生起識別,就產生了知識,知識了也就是結果了。 反過來說, 結果了,知識也就產生了,知識產生了,也就識別了。 有了我有了分別心和慾望,就容易受外界影響、利害得失 .. 於是就有了喜怒哀樂、失望煩惱苦痛! 所以要「無我」,來斷絕一切苦厄 .. 無我和空,密不可分, 空又和色,相對而論。 空和色, 本質相同,所以空即是色。 意義不同,所以空境、色境之分。 要做到“無我”,我想要那種不食人間煙火,不用上班、不事生產、遠離紅塵,不碰3C產品 .. 沒有人事接觸少鬧心,就多“清心寡慾”, 「無我」或許接近些。 在這個賺錢討生活的世界,還有iphone7等著我,.. 「無我」.. 還是算了吧!! 備註: 五蘊 – 受、想、行、識、色。 六塵 – 色、聲、香、味、觸、法。 六根 – 眼、耳、鼻、舌、身、意。 後注: 寫這篇文時,iphone7還沒出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