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修捷要報恩談 (十一) 禪淨不二 (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淨修捷要夏蓮居老居士 著
淨修捷要報恩談黃念祖居士 講

《淨修捷要報恩談》第十一拜 禪淨不二

(之二)

】「洪名正彰自性」,所以你在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是心外去求一個什麽法,或者像別人求一個什麽神保佑。你就好好去念這一句佛,或者念本尊的咒,在這地方當然講的是念佛(洪名),正是彰明你自己的本性,叫做「自性」。參禪就是爲了要明白自個兒的自性,參究自性。現在你念佛正是顯明自性,這就把禪和淨也變成「不二」了。

淨土方顯唯心」,這又加上一句,那是說到「名」啊,這是說到淨土。咱們講淨土莊嚴,要求生淨土,這才真是「唯心」,不是從心外去求法,純粹是「自心」。

底下也有,「託彼依正,顯我自心」。假託極樂世界的依報、正報,極樂世界的佛菩薩、極樂世界的國土,來顯明自己的本心。不然你自己「本心」到底是什麽樣?這可以幫助你知道一下「你的自心,如是莊嚴」。

所以淨土也不像一般的外道,我要升天,天宮啊,那是一個好的地方,到那兒去就永恒不死了。天界有無始天尊,或者玉皇大帝,他主管一切,自己完全是被主管的樣子。但是我們說到了極樂世界,這一切一切都是「自家」,佛也是自心所現,土也是自心所現。

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咱們現在還是衆生,我們在感,佛就在應。我們在念佛,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是我們在「呼」,我們在呼叫,(如同)有兩個電臺,我們在呼叫。我們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們在叫對方啊。但是對方就是自己呀,所以「自念自聽」啊,自己就接收了。發報是你自己,收報還是你自己,你自個兒聽到了。所以這個「應」是「同時」啊!你聽到了,阿彌陀佛一定聽到了!

佛的心跟咱們的心沒有一毫一厘的間隔,在下一節就要講了,就是沒有毫厘許間隔,所以這個「叫」和「應」是同時的,自念自聽,你說「自聽」,也就是「佛聽」。自己在念,這就是呼,「呼」和「應」同時。你念的時候不就同時你聽到的時候嗎?不是有前有後的。「南無阿彌陀佛」,你念的時候,你就是聽的時候,這是「同時」啊。

這個「同時」又是極殊勝的意思。「呼應」,呼的和答應中間不是經過一個過程,自己呼的時候就是答應的時候!所以「因果同時」用蓮花來表示,老用蓮花,蓮花不僅僅是出污泥而不染,蓮花還有更殊勝的意思,它是「花和果是同時的」。

很多在開花的時候,不(能)看見果子,像桃子、梨,都是花瓣都掉了,然後很小的一個東西長出來,然後長出果子來,正開花時一般沒有果子。蓮花只要一開,裏頭那個小蓮蓬就在那兒,果子就在那兒了。

還有,有的是「有花無果」,有的是「有果無花」,無花果。這個(蓮花)有花有果,而且是花也多果也多,花有很多瓣,果子也有很多粒蓮子,更要緊的是花和果同時。

花和果同時,「花」就代表的是「」,「果」就代表你修得的「」,你種的「因」和你得「果」是同時的,你種因就是得果。所以不要再懷疑:「我會不會得到好報?會不會得到好果?」那是絕對的!那個果子已經出現了,所以這個法門就是因果同時的,「呼應同時」表達了「因果同時」。

「十萬億程」,十萬億國土,這個說的是「」,事相,所以極樂世界離我們有十萬億個國土。十萬億個國土,可是「去此不遠」,這是《觀經》裡的話。「十萬億國土」是《阿彌陀經》的話,這「極樂世界去此不遠」是《觀經》的話。

十萬億國土這麽遠,他說去此不遠,「去此不遠」說的是「」。「去此不遠」談的是「理」,因爲它不在心外,所以去此不遠,這就是「事理也不二」,說它是「事」,事就是「十萬億佛土以外」,說到「理」,就「去此不遠」,事理就圓融了。

心作心是」,這是《觀經》的話:「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兩句。《觀經》這兩句話非常重要。這一段話的全部是這樣的,《觀經》裏頭,「諸佛如來是法界身」,是法身哪,就「遍入一切衆生心想中」,佛的身都入到一切衆生心中的想念,所以你的起心動念,「如來悉知悉見」。所以不像別的,如來就在一切衆生的心想裏,你的思想裏頭,他都可以遍,他遍一切處,所以遍到一切衆生的心想裏頭,你心之起心動念,「如來悉知悉見」啊!

所以你這要爲善,要作什麽什麽,這一切這些功德,如來都知道啊,如來就加被你啊,所以這一點要放心。你說「我想了做壞事,我有罪業」,那不要緊,佛都原諒啊!佛要不原諒那還行了?所以佛就救度,就是憐憫大家。你有一點點善,佛就加被、護持、攝受、幫助你。

「是故汝等心想佛時」,你們大家在心裏想佛的時候,這個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你們大家在心裏想佛的時候,你們自個兒這個心就是三十二相、八十形好,都具足了。

「是心作佛」,你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想佛,就是你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呢,「是心」,這個心呢,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所以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這個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我們剛才說過,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所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這八個字雖然很簡短,但是非常重要,非常深刻。「是心作佛」就是修持,所以我們不能離開修持。這個修持爲什麽能成功?因爲你本來就是啊。「是心是佛」代表你的本性,「是心作佛」是你的修持,你本性本來就是,你又從這個心起來來修,焉得不恢復你的「本來」啊!

所以這個就是咱們《序文》裏頭所說的「性修不二」,你的「修」和你的「本性」是一回事。作佛的是這個心,這個心它本來就是佛;你所作的是什麽?所作的是佛,佛就是心。心在作,作的什麼?是佛,「佛就是心」。這個「心就是性」,性就在那兒作佛,就在那兒「修」,「性跟修」不是兩件事兒。

境智一如」,也是在這一段也給回答了。這一切境也就是心,心就是智慧。所以心,本來這個境界是頑冥不靈的東西,大地、山河,死東西;你這個「心是智慧」,是活的東西,這不是兩回事。所以「自性、法性」不是兩回事,有時候就是咱們在用詞上把「法性」偏於無情物,把「自性」偏於有情,這是用詞的一點分別而已,實際上「自性和法性互含互攝」。

這一段就說明了「一切都不二」,心跟佛不是二;「自和他」,我們每個衆生和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不是兩個;「事跟理」也不是兩個,彼此是無礙的,這十萬億程就在眼前哪,從事上說是十萬億程,從理上說就是在目前,「去此不遠」,事和理也就圓融了,事和理也就不二了;而且「性跟修」不二,這一切都不二!

在這一段上同時也顯出來,剛才我們說,「淨土就是唯心」,「洪名就是顯的本性」,也表示了「禪淨不二」。所以這一段主要來說明禪宗和淨土,來破這個說「你們淨土宗是心外求法,是淺」;在這個地方說,就和佛法最高深的道理完全是一致的,和禪宗也不是兩個。


>> 續下一頁 : 第十二拜 密淨不二 (1)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回向發願

念佛既畢。即云 :

弟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
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
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願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
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
佛及眾聖。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相關:
.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 佛說十善業道經
.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 《西方發願文》— 蓮池大師
. 《西方發願文注》— 省庵大師
. 《淨土或問》— 蕅益大師
. 《示念佛法門》— 蕅益大師
. 《普勸念佛文》及其 釋義 — 蓮池大師
. 《七筆勾》— 蓮池大師
. 《西方合論》— 袁宏道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avatar-img
13會員
352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念相應一念佛 的其他內容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第九拜 禮佛現光《拜文》【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於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一切境界無不照見,如黃金山,出於海面,其中萬物,悉皆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有無數聲聞菩薩恭敬圍繞,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淨修捷要報恩談》第八拜 威光普度 【一心觀禮,無量光壽,如來世尊,光明普照十方世界,眾生有緣遇斯光者,垢滅善生,身意柔軟,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一切憂惱莫不解脫,如是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天親菩薩說西方極樂世界有三種莊嚴,一種是「佛莊嚴」,一種「菩薩莊嚴」,再一種「國土莊嚴」,一共就有幾十項內容,這三種莊嚴可以滙到一個法句裏頭。這很像禪宗的話,一二的「一」;法,修法的「法」;句子的「句」,可以到「一法句」。也註解了,什麽叫一法句呢?清淨句。所以清淨兩個字很重要。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無量壽佛,亦號無量光佛,亦號無邊光、無礙光、無等光,亦號智慧光、常照光、清淨光、歡喜光、解脫光、安隱光、超日月光、不思議光,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第九拜 禮佛現光《拜文》【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於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一切境界無不照見,如黃金山,出於海面,其中萬物,悉皆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有無數聲聞菩薩恭敬圍繞,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淨修捷要報恩談》第八拜 威光普度 【一心觀禮,無量光壽,如來世尊,光明普照十方世界,眾生有緣遇斯光者,垢滅善生,身意柔軟,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一切憂惱莫不解脫,如是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天親菩薩說西方極樂世界有三種莊嚴,一種是「佛莊嚴」,一種「菩薩莊嚴」,再一種「國土莊嚴」,一共就有幾十項內容,這三種莊嚴可以滙到一個法句裏頭。這很像禪宗的話,一二的「一」;法,修法的「法」;句子的「句」,可以到「一法句」。也註解了,什麽叫一法句呢?清淨句。所以清淨兩個字很重要。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無量壽佛,亦號無量光佛,亦號無邊光、無礙光、無等光,亦號智慧光、常照光、清淨光、歡喜光、解脫光、安隱光、超日月光、不思議光,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念佛就是以佛號作為所緣境,修密的話可能以咒語或本尊的形相作為所緣境。所有的禪法都是一樣的,不管內外道、大小顯密,都要有個所緣境。這是第一個善緣心。 第二個「心一境性」。心一境性是說,有了這個善的所緣境之後,你的心要在這個所緣境上專一而且相續地安住,讓心保持在這個境界上。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
Thumbnail
念佛是「意根」的淨化(象山慶24.3.16)     「意根」是意識的根,也是促生萬法的根。如來藏(第八藏識)依止意根 (第七末那識)而生意識(第六分別識)、一切法;若無意根,則一切種子不能發芽。意根無色,無形無相,是「心」法,祂有心的功能,隨時隨處做主宰(有覆無記、恆審思量)。意根在,身體就有「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圓覺淨性 現於身心 隨類各應 身心幻垢 對離幻垢 是真菩薩 圓覺淨性:每個人的真心都是清淨無染,具有無量功能 現於身心:真心(如來)創造了我們執著的身,以及執取的森羅萬象 隨類各應:真心隨我們的意識,求仁得仁,求貪得貪,同頻共振 身心幻垢:當我們愛我們的身體,取有對錯好壞好惡的
Thumbnail
瞭解「真心、妄心」的辨別對於學佛者來說至關重要。 離開前塵有分別性的即為真心,離開分別性離開前塵的即為妄心。 金剛經也指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能見到諸相非相,則能見如來,達到涅槃的境界。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念佛就是以佛號作為所緣境,修密的話可能以咒語或本尊的形相作為所緣境。所有的禪法都是一樣的,不管內外道、大小顯密,都要有個所緣境。這是第一個善緣心。 第二個「心一境性」。心一境性是說,有了這個善的所緣境之後,你的心要在這個所緣境上專一而且相續地安住,讓心保持在這個境界上。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
Thumbnail
念佛是「意根」的淨化(象山慶24.3.16)     「意根」是意識的根,也是促生萬法的根。如來藏(第八藏識)依止意根 (第七末那識)而生意識(第六分別識)、一切法;若無意根,則一切種子不能發芽。意根無色,無形無相,是「心」法,祂有心的功能,隨時隨處做主宰(有覆無記、恆審思量)。意根在,身體就有「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圓覺淨性 現於身心 隨類各應 身心幻垢 對離幻垢 是真菩薩 圓覺淨性:每個人的真心都是清淨無染,具有無量功能 現於身心:真心(如來)創造了我們執著的身,以及執取的森羅萬象 隨類各應:真心隨我們的意識,求仁得仁,求貪得貪,同頻共振 身心幻垢:當我們愛我們的身體,取有對錯好壞好惡的
Thumbnail
瞭解「真心、妄心」的辨別對於學佛者來說至關重要。 離開前塵有分別性的即為真心,離開分別性離開前塵的即為妄心。 金剛經也指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能見到諸相非相,則能見如來,達到涅槃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