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30|閱讀時間 ‧ 約 11 分鐘

《華嚴經》第26品 - 十地品之二 - 離垢地

    諸菩薩聞此,最勝微妙地,其心盡清淨,一切皆歡喜。
    皆從於座起,踴住虛空中,普散上妙華,同時共稱讚:
    善哉金剛藏!大智無畏者!善說於此地,菩薩所行法。
    解脫月菩薩,知眾心清淨,樂聞第二地,所有諸行相,
    即請金剛藏:大慧願演說,佛子皆樂聞,所住第二地!
    爾時,金剛藏菩薩告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已修初地,欲入第二地,當起十種深心。何等為十?所謂:正直心、柔軟心、堪能心、調伏心、寂靜心、純善心、不雜心、無顧戀心、廣心、大心。菩薩以此十心,得入第二離垢地。
    “佛子,菩薩住離垢地,性自遠離一切殺生,不畜刀杖,不懷怨恨,有慚有愧,仁恕具足,於一切眾生有命之者,常生利益慈念之心;是菩薩尚不噁心惱諸眾生,何況於他起眾生想,故以重意而行殺害?
    性不偷盜,菩薩於自資財,常知止足,於他慈恕,不欲侵損;若物屬他,起他物想,終不於此而生盜心,乃至草葉不與不取,何況其餘資生之具?
    性不邪淫,菩薩於自妻知足,不求他妻,於他妻妾、他所護女、親族媒定及為法所護,尚不生於貪染之心,何況從事?況於非道?
    性不妄語,菩薩常作實語、真語、時語,乃至夢中亦不忍作覆藏之語,無心欲作,何況故犯?
    性不兩舌,菩薩於諸眾生無離間心、無惱害心,不將此語為破彼故而向彼說,不將彼語為破此故而向此說,未破者不令破,已破者不增長,不喜離間,不樂離間,不作離間語,不說離間語,若實、若不實。
    性不惡口,所謂:毒害語、粗獷語、苦他語、令他瞋恨語、現前語、不現前語、鄙惡語、庸賤語、不可樂聞語、聞者不悅語、瞋忿語、如火燒心語、怨結語、熱惱語、不可愛語、不可樂語、能壞自身他身語,如是等語皆悉捨離,常作潤澤語、柔軟語、悅意語、可樂聞語、聞者喜悅語、善入人心語、風雅典則語、多人愛樂語、多人悅樂語、身心踴悅語。
    性不綺語,菩薩常樂思審語、時語、實語、義語、法語、順道理語、巧調伏語、隨時籌量決定語,是菩薩乃至戲笑尚恆思審,何況故出散亂之言?
    性不貪欲,菩薩於他財物、他所資用,不生貪心,不願不求。性離瞋恚,菩薩於一切眾生恆起慈心、利益心、哀愍心、歡喜心、和潤心、攝受心,永舍瞋恨、怨害、熱惱,常思順行,仁慈祐益。又離邪見,菩薩住於正道,不行占卜,不取惡戒,心見正直,無誑無諂,於佛、法、僧起決定信。
    “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護持十善業道,常無間斷,復作是念:一切眾生墮惡趣者,莫不皆以十不善業;是故我當自修正行,亦勸於他,令修正行。何以故?若自不能修行正行,令他修者,無有是處。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
    十不善業道,是地獄、畜生、餓鬼受生因;
    十善業道,是人、天乃至有頂處受生因。
    又此上品十善業道,以智慧修習,心狹劣故,怖三界故,缺大悲故,從他聞聲而解了故,成聲聞乘。
    又此上品十善業道,修治清淨,不從他教,自覺悟故,大悲方便不具足故,悟解甚深因緣法故,成獨覺乘。
    又此上品十善業道,修治清淨,心廣無量故,具足悲愍故,方便所攝故,發生大願故,不捨眾生故,希求諸佛大智故,淨治菩薩諸地故,淨修一切諸度故,成菩薩廣大行。
    又此上品十善業道,一切種清淨故,乃至證十力、四無畏故,一切佛法皆得成就。是故我今等行十善,應令一切具足清淨;如是方便,菩薩當學。'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又作是念:十不善業道,上者地獄因,中者畜生因,下者餓鬼因。
    於中,殺生之罪能令眾生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短命,二者、多病。
    偷盜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貧窮,二者、共財不得自在。
    邪淫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妻不貞良,二者、不得隨意眷屬。
    妄語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多被誹謗,二者、為他所誑。
    兩舌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眷屬乖離,二者、親族弊惡。
    惡口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常聞惡聲,二者、言多諍訟。
    綺語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言無人受,二者、語不明了。
    貪欲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心不知足,二者、多欲無厭。
    瞋恚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常被他人求其長短,二者、恆被於他之所惱害。
    邪見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生邪見家,二者、其心諂曲。
    佛子,十不善業道能生此等無量無邊眾大苦聚,是故菩薩作如是念:我當遠離十不善道,以十善道為法園苑,愛樂安住,自住其中,亦勸他人令住其中。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復於一切眾生生利益心、安樂心、慈心、悲心、憐愍心、攝受心、守護心、自己心、師心、大師心,作是念言:眾生可愍,墮於邪見、惡慧、惡欲、惡道稠林。我應令彼住於正見,行真實道。
    又作是念:一切眾生分別彼我,互相破壞,鬥諍瞋恨,熾然不息。我當令彼住於無上大慈之中。
    又作是念:一切眾生貪取無厭,唯求財利,邪命自活。我當令彼住於清淨身、語、意業正命法中。
    又作是念:一切眾生常隨三毒,種種煩惱因之熾然,不解志求出要方便。我當令彼除滅一切煩惱大火,安置清涼涅槃之處。
    又作是念:一切眾生為愚癡重暗,妄見厚膜之所覆故,入陰翳稠林,失智慧光明,行曠野險道,起諸惡見。我當令彼得無障礙清淨智眼,知一切法如實相,不隨他教。
    又作是念:一切眾生在於生死險道之中,將墮地獄、畜生、餓鬼,入惡見網中,為愚癡稠林所迷,隨逐邪道,行顛倒行。譬如盲人無有導師,非出要道謂為出要,入魔境界,惡賊所攝,隨順魔心,遠離佛意。我當拔出如是險難,令住無畏一切智城。
    又作是念:一切眾生為大瀑水波浪所沒,入欲流、有流、無明流、見流,生死洄澓,愛河漂轉,湍馳奔激,不暇觀察;為欲覺、恚覺、害覺隨逐不捨,身見羅剎於中執取,將其永入愛欲稠林;於所貪愛深生染著,住我慢原阜,安六處聚落;無善救者,無能度者。我當於彼起大悲心,以諸善根而為救濟,令無災患,離染寂靜,住於一切智慧寶洲。
    又作是念:一切眾生處世牢獄,多諸苦惱,常懷愛憎,自生憂怖,貪欲重械之所繫縛,無明稠林以為覆障,於三界內莫能自出。我當令彼永離三有,住無障礙大涅槃中。
    又作是念:一切眾生執著於我,於諸蘊窟宅不求出離,依六處空聚,起四顛倒行,為四大毒蛇之所侵惱,五蘊怨賊之所殺害,受無量苦。我當令彼住於最勝無所著處,所謂:滅一切障礙無上涅槃。
    又作是念:一切眾生其心狹劣,不行最上一切智道,雖欲出離,但樂聲聞、辟支佛乘。我當令住廣大佛法、廣大智慧。
    佛子,菩薩如是護持於戒,善能增長慈悲之心。
    “佛子,菩薩住此離垢地,以願力故,得見多佛,所謂:見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億佛、多百億佛、多千億佛、多百千億佛,如是乃至見多百千億那由他佛。於諸佛所,以廣大心、深心,恭敬尊重,承事供養,衣服、飲食、臥具、醫藥,一切資生悉以奉施,亦以供養一切眾僧,以此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於諸佛所,以尊重心,復更受行十善道法,隨其所受,乃至菩提,終不忘失。是菩薩於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遠離慳嫉破戒垢故,布施、持戒清淨滿足。譬如真金置礬石中,如法煉已,離一切垢,轉復明淨。菩薩住此離垢地,亦復如是,於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遠離慳嫉破戒垢故,布施、持戒清淨滿足。
    佛子,此菩薩,四攝法中,愛語偏多;十波羅蜜中,持戒偏多;餘非不行,但隨力隨分。
    “佛子,是名略說菩薩摩訶薩第二離垢地。菩薩住此地,多作轉輪聖王,為大法主,具足七寶,有自在力,能除一切眾生慳貪破戒垢,以善方便令其安住十善道中;為大施主,週給無盡。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諸所作業,皆不離念佛,不離念法,不離念僧,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一切智智。又作是念:'我當於一切眾生中為首、為勝、為殊勝、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乃至為一切智智依止者。
    是菩薩若欲舍家於佛法中勤行精進,便能捨家、妻子、五欲。既出家已,勤行精進,於一念頃,得千三昧,得見千佛,知千佛神力,能動千世界,乃至能示現千身,於一一身能示現千菩薩以為眷屬;若以菩薩殊勝願力自在示現,過於是數,百劫、千劫乃至百千億那由他劫不能數知。”
    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宣其義而說頌曰:
    質直柔軟及堪能,調伏寂靜與純善,速出生死廣大意,以此十心入二地。
    住此成就戒功德,遠離殺生不惱害,亦離偷盜及邪淫,妄惡乖離無義語。
    不貪財物常慈愍,正道直心無諂偽,離險舍慢極調柔,依教而行不放逸。
    地獄畜生受眾苦,餓鬼燒燃出猛焰,一切皆由罪所致,我當離彼住實法。
    人中隨意得受生,乃至頂天禪定樂,獨覺聲聞佛乘道,皆因十善而成就。
    如是思惟不放逸,自持淨戒教他護,復見群生受眾苦,轉更增益大悲心。
    凡愚邪智不正解,常懷忿恨多諍訟,貪求境界無足期,我應令彼除三毒。
    愚癡大暗所纏覆,入大險道邪見網,生死籠檻怨所拘,我應令彼摧魔賊。
    四流漂蕩心沒溺,三界焚如苦無量,計蘊為宅我在中,為欲度彼勤行道。
    設求出離心下劣,舍於最上佛智慧,我欲令彼住大乘,發勤精進無厭足。
    菩薩住此集功德,見無量佛咸供養,億劫修治善更明,如以好藥煉真金。
    佛子住此作輪王,普化眾生行十善,所有善法皆修習,為成十力救於世。
    欲舍王位及財寶,即棄居家依佛教,勇猛精勤一念中,獲千三昧見千佛。
    所有種種神通力,此地菩薩皆能現,願力所作復過此,無量自在度群生。
    一切世間利益者,所修菩薩最勝行,如是第二地功德,為諸佛子已開演。
    佛子得聞此地行,菩薩境界難思議,靡不恭敬心歡喜,散華空中為供養,
    贊言善哉大山王,慈心愍念諸眾生,善說智者律儀法,第二地中之行相。
    是諸菩薩微妙行,真實無異無差別,為欲利益諸群生,如是演說最清淨。
    一切人天供養者,願為演說第三地,與法相應諸智業,如其境界希具闡!
    大仙所有施戒法,忍辱精進禪智慧,及以方便慈悲道,佛清淨行願皆說!
    時解脫月復請言:無畏大士金剛藏,願說趣入第三地,柔和心者諸功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感恩真佛宗根本傳承上師蓮生活佛盧勝彥 ~金剛兄弟的對話~j 我有大願,不辜負你;你也別辜負自己。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