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導讀: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在〈莊嚴淨土分第十〉裡,即有「莊嚴佛土」之言說章句,是以世俗諦以及勝義諦之二諦理進行探究。而在此分,則應導入「諸法如義」,亦即「法性無生」的法義來做更進一步的理解。《金剛經宗通》有著精闢的論述:「若菩薩作是言,所修六度萬行,為欲莊嚴佛土。不有淨因,安得淨果?是於色等聚所成佛土染著因故,亦不名為菩薩也。何故莊嚴亦不名為菩薩耶?如來所說莊嚴佛土者,第一義中,不見有能嚴所嚴,實義無生故,即非莊嚴也。本既無生,何為復有是名?但依俗諦言說,故以是非莊嚴者。嚴與不嚴,等無有二,是名真莊嚴也。」
什麼是「莊嚴佛土」?菩薩在修因證果的過程當中,發願建立殊勝微妙的佛國,提供眾生莊嚴殊勝的修行環境。一如「法藏比丘」發深心大願,即行六度萬行,於此行中,以一切無量德行之功德迴向成就理想中的佛土,最終覺行圓滿,究竟成佛,佛號「阿彌陀佛」,國土名為「西方極樂世界」。報身佛即於其莊嚴之佛國淨土中,繼續普施法雨,廣度眾生。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則是認為有一個「我」名為「菩薩」,名為菩薩之我,聞佛教示,應如是降伏其心,應如是安住其心,應如是修行大乘菩薩道;既行菩薩道,在修因證果的過程當中,必然要發大願心,莊嚴其佛土,以待成就佛果後,繼續於此佛土中說法利生。善男子善女人若作是念,即是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當知「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善男子善女人若作是念,即是執有一法以發趣菩薩乘者,當知「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即是著人、法二執,是不名菩薩。〈彌勒菩薩偈〉曰:「不達真法界,起度眾生意,及清淨國土,生心即是倒。」
佛告須菩提,菩薩亦如是,
先言度眾生,後說莊嚴土。
若一作於念,即非覺有情,
然則起何心,方名為菩薩?
應無所住生其心,信心清淨生實相。
實相真如,法性無生,
諸法如義,無實無虛,
真如自性流出,恆沙妙有之用,
妙用者何?
自性如來善護念,智心離相即莊嚴。
自性如來善付囑,悲心度生無人法。
悲心、智心、大願心,
無住、無相、無念行,
菩薩發願莊嚴土,
廣大第一常,其心不顛倒。
【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如來說莊嚴佛土者,為一切眾生,發大莊嚴,心不見莊嚴之相,亦無有眾生之念想,即非莊嚴。如此離於相,則法體清淨,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是名莊嚴佛土。肇法師註曰:「此明不達法空,取莊嚴淨土,故非菩薩。復明離相無為莊嚴佛土也。」
【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若是菩薩通達人無我,而無煩惱障;通達法無我,而無所知障,如此究竟無我,如來說名真是菩薩。王日休註曰:「據《楞伽經》說二無我,謂人無我與法無我也。人無我者,謂人無本體,因業而生。法無我者,謂法無本體,因事而立。若作富貴之業,則生於富貴中,作貧賤之業,則生於貧賤中,是人無本體也。若因欲渡水,則為舟楫之法,因欲行陸,則為車輿之法,是法本無體也。一切法皆因事而立,即是假合。假合即為虛妄,若信此理而悟解之,是真菩薩之見識。故云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李文會註曰:「通達無我法者,於諸法相無所滯礙,是名通達。若作有所能解,是名我相。若作無所能解,湛然清淨,是名無我,故云真是菩薩。僧問馬祖作可見解,即得達道。答云,自性本來具足,但於善心事上不滯,方喚作道。人的取善捨惡,觀空入定,皆屬造作,更若向外馳求,轉疏轉遠,一念妄想,便是三界生死根本。但無一念,是除生死根本,即得法王無上珍寶。」
《金剛經宗通》云:「夫上嚴佛土,是為大智;下度眾生,是為大悲,此皆菩薩分內事,一作於念,便非菩薩。然則起何等心,方名為菩薩耶?若有眾生及菩薩,通達無我法者。無我法有二種,一生所有,一是菩薩所有法。若能自智信者,若世間智,若出世間智,信解一切法無性。一切法無性,不但離於人我,抑且離於法我。終日莊嚴而未嘗莊嚴;終日度生而未嘗度生,是真無相,是真無住,如來說名真是菩薩。重說菩薩,一是攝世諦菩薩,一是出世諦菩薩,真可授記作佛者也。」
母娘慈悲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