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大山露營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9 分鐘


raw-image

#本文章所有照片來自大柯拍攝,haker心得分享,地圖裁切來自太魯閣國家公園!

去清水大山露營是我們一直想完成的路線,從山頂遙望太平洋看盡東部海岸線,等待日落再盼到日出,這不正是爬山所追求的美好!從元旦規劃到228連假,終於遇上了還算可以的天氣,搬到東部後對冬天時常變臉的天氣已經習慣了,加上清水大山雖然難度不低但海拔卻相當親人...只有2408M,這樣的高度冬天才是適合行走的季節!

這天我們從台東出發,抵達太管處是中午,裝好行動水跟整理好背包,告別太管處滿山谷的遊客,我們要去尋找屬於假期的悠閒了!

raw-image

▲▼太魯閣遊客中心(回程拍的藍天版本)!!

得卡倫步道跟太管處台地步道是連結在一起的,起點就在原住民石雕後方的階梯或從公廁旁邊的木梯起登!

raw-image

▼從太管處開始起登台地步道都有完膳的哩程標示,路上有明示的指示牌, 一開始沿著好走的林道之字坡上路,不時會遇見遊客三三兩兩的下山,起登這天天氣是比較差的,越往上走霧雨越明顯!抵達傳說中的得卡倫步道,民國92年才完成的步道,以得卡倫部落命名!

raw-image


raw-image

▼路上仔細的地圖標示!我們今天下午將走到砂卡礑林道跟大同部落附近紮營

從太管處台地起登可以分成三條路線接上大禮步道(1.傳統捷徑2.得卡倫步道3.立霧發電廠輸水管步道),2014/01我們跟山友伙伴一起到清水大山三日,起登的路線就是傳統捷徑,因此得卡倫路線對我而言是陌生的!爬過傳統捷徑後以為得卡倫步道一定很親民好走...結果呢??

raw-image

▼第一次看到傳說中的天梯,一路行來路上有許多的植物解說牌跟休憩的平臺,對走累想休息的遊客是很便利的步道。雖然號稱天梯不過我們還是緩慢爬升沒有停休,主要是爬升過程我們都是走3步休1步的步伐,對調整心律上來說幫助很多,路上可以瞧見山下的太魯閣平臺跟台8線及立霧溪,景觀優美森活暢快,不過我們起登的時候天氣是陰天,在爬升過程更是霧雨時大時小,視野也微薄許多!

山區天氣多變,不管上山的時候是怎樣的豔陽還是建議雨衣跟行動水都應該常備!這次上山途中遇到很多匆忙下山的遊客,幸好霧雨的天氣不致於發生太多狀況,但還是免不了覺得登山安全第一!

raw-image

▼慢慢抵達得卡倫步道終點,來到大禮步道的交叉點,路線也將由人造階梯改成傳統土徑,此刻雨滴已經斗大落下,匆忙中還是決定撐傘不穿雨衣,主要是步道路徑寬廣不易跟樹枝及山友碰撞,因此拿雨傘會比穿雨衣來得清爽,不過這邊是上坡路段單手拿傘對我來說是累了些,要像大柯一樣將傘固定在胸前對我來說反而有難度!

今天一路要從太管處79M爬升到雨量計820M才能接上林道,這一路的爬升背重裝下耗費的體力還真累,加上天氣不優走起來更是心煩氣燥的,要試著調整自己的心態才能在山旅中跟伙伴互動良好,畢竟爬山跟旅行一樣每個人得到的都相同,對方沒義務特別多承擔些什麼,這時候真的要感謝的是另一半願意帶你上山還多背那麼多東西,如果心存感激那就可以避免....情侶開心上山吵架下山的狀況了!

raw-image

▼抵達820M雨量計!依然是霧雨的天氣,但是到這邊也代表今天辛苦的爬升終要結束...

raw-image
raw-image

▲▼抵達砂卡礑林道前會經過往大禮的叉路口,若由此步道往下會經過大禮村落及大禮教堂。此次我們計劃沿著沙卡礑林道行走到大禮部落,主要是同禮步道(大同-大禮)需要先下切再爬升,而沙卡礑林道雖然拖曳路線較長但平緩好走,由於2014年已經去過大禮,因此這次就不再特別過去看教堂,回程也不會經過而是直接從三間屋路線下山!

raw-image

▼之前大柯第一次前往時天氣大好拍到的大禮教堂跟三角錐山的對話日常!這次無緣再見一面,還是把大柯照片貼出來回味這如此美好的一刻。早年大禮教堂是太魯閣族的信仰中心,後來族人的遷移加上人口的老化,使得這裡在今日成為遊客駐足遠眺並懷想曾經繁榮的一景!

raw-image

▼繼續我們霧雨的天氣往下走吧(希望明天也有上面的藍天白雲呀)!

抵達立霧山登山口,這邊也是達道的家民宿叉路口,許多住宿大同的山友會選擇這邊住宿,而我們上次是在彩虹屋過夜!不同於上次,這次我們背帳而來,就是一種到那不想走就可以停下來泡茶睡覺的概念,接近大同部落時找個舒適的地方就要準備休息,迎接明天的重量級爬升,今天總爬升近900M到大同部落(942M),明天要爬升942M到山頂的2408M,我晚上需要吃飽睡好明天才能繼續戰鬥啊!

今天的晚餐我們已經在山下採買自助配菜跟肉類,大柯煮好飯我再煮個湯,趁著帳篷裡還存在著蒸飯的溫度,我們滿足的享用這頓大餐!

raw-image

▼起床告別昨日的酸痛今天又是新的挑戰...把裝備都完整的收納進背包,並且調整好自己最舒適的位置,將前往清水大山,預計要重裝走11.8K!!

D2預計行程:

07:00大同部落【942M】-->09:30第一水源營地5K【1270M】-->11:30最後水源7.8K【1497M】-->午餐至12:00-->12:30清水大山登山口9K【1521M】-->16:30清水大山11.1K【2408M】

重裝約11.1K 8.5HR

PS.D2若行程無法照表定時間,改為住宿最後水源處,隔日輕裝上清水大山

raw-image


raw-image

▲▼路上的展望還是雲霧繚繞,不過藍天的偶爾出現也讓我們知道天氣要慢慢變好了,這是出發前觀察氣象知道週五下午~週六早上是此波連假天氣最好的時候,週日下山便會再有鋒面接近,如果今天能夠照預計的上三角點紮營,是不是就能看到明天太陽從太平洋升起,帶著這樣小小的念頭我要一步一步爬上去呀!

raw-image
raw-image

▲▼出現的紅黃相間的指示牌,是太管處這幾年整理路徑放上的,指示著往大同的方向跟往清水山的方向,兩邊號碼各因方向而不同,最重要的是要提醒山友隨時注意你眼前的路徑,不要在這邊迷路了!

raw-image

▼沿途多有這樣的木橋約3-4處,行走上需小心緩慢並且踏實了再走,雖說每天有多數山友走過,但當下的每一步還是要小心謹慎!

raw-image
raw-image

▲▼第一水源前的高繞地形,過了之後就會遇到有一塊很舒適的營地,加上取水方便,通常是第一天從太管處趕路而來的理想營地!不過此地螞蝗很猖獗,冬天每次來次次都會遇到,夏天更難想像要多努力跟它們玩捉迷藏遊戲了

raw-image

▼第一水源後就會遇到的拉繩石壁!

在這之前遇到的三位大學生因為沒經驗穿球鞋上山,結果一路過關斬將到這邊就放棄了,畢竟昨天還有下雨這地形濕滑的時候,如果不是雨鞋底施力點沒控制好容易滑下去,但下方不是斷崖不致有立即危險,只是那種控制不住雙腳下滑的無力感,會一直瀰漫心頭之後也容易走得步步驚心!這是我從2014年到現在一路還記得的地形,因為我超怕這種會一路滑的石壁的阿,幸好這幾年在山裡打滾多了,背重裝還能慢慢找到重心走過去,經驗值真的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會在無形中改變許多想法膽子也大了許多!

raw-image
raw-image

▲▼繼續過崩坍地架成的木橋!第一水源後的路線崩坍地變多,高繞跟下切也出現更多次了!

raw-image

▼遇見山中的精靈:台灣一葉蘭

一月在眠月支線遍尋不見你的芳蹤,才一個月你就這樣翩翩起舞的如仙子從石壁跳躍出來,在能夠在台灣土壤中生長得如此動人的蘭花,無人能出其左右呀!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越靠近最後水源越多過溪路線,克服多濕多滑路線的話都算安全好走!途中像層層疊疊的迷霧森林一樣,越想看清卻越走入霧中,停下來看看身邊的風景,你才能知道最美好的不會只是在山頂!

raw-image
raw-image

▲▼最後水源的木橋及營地!

午餐預計在最後水源煮麵及裝好今明天的飲用及三餐用水量,待會要背著水爬升900M(大柯真是太辛苦了,幸好老婆還能接收其他公糧過來背),準備午餐的當下營友也從清水大山下來了,大柯連忙打聽情報,這一打聽不得了,前面已經有6位重裝早早上山去了!

那那那...我們到底要待在最後水源耍廢一下午還是要照原計畫上山,但是山頂只能搭兩頂兩人帳,而下面的樹林營地只能搭一頂兩人帳,而且現在旁邊有7人的大學生也是重裝要上去紮營,兩個人趕緊早早吃完午餐收好,拖著老骨頭先慢慢走上山,不然連樹林營地都沒得搭的話真的要緊急迫降在那都不知道呀....

raw-image
raw-image

▲▼清水大山登山口開始起登,一開始是路徑清楚的之字坡爬升,爬上稜線後開始出現許多倒木,需要翻躍跟鑽地的障礙,這些地形重裝通通不行,是不行快速通過...要慢慢走,我就這樣拖著身後的負擔邊爬邊唸,然後到了半路開始出現下山的人潮,大柯就會問山友路上有沒有不錯的平整地,然後山友會說有阿快到了喔,這時候心裡馬上OS就是說還有得爬的意思,原本以為再30分鐘應該會到營地,結果走一個小時還沒看到那個遠在天邊的營地!

raw-image

 ▼路上除了陡個不停還有倒到亂七八糟的樹幹跟鑽到很厭世的倒木,加上要一路閃下山的山友,整個走走停停將近三小時,已經開始出現我不要重裝去爬志佳陽的哩哩雜雜有的沒的,開始累的時候很多情緒都會想找到宣洩的出口,只要抬頭一看到大柯就會跟自己說,他比我背更多更辛苦,我只能對他喃喃自語的說快變出一個營地給我阿,只要望著大柯往上爬的腳步沒有停下來,我就認命的知道營地還沒到然後認命的繼續爬,終於他在上面對我微笑。。。。

raw-image


raw-image

▲▼天氣越來越好,杜鵑花開得正燦爛,我們的家就在這花花世界的旁邊呀!

raw-image

▲▼此次的營地,下面由樹根跟樹葉鋪設而成的柔軟營地!

raw-image


raw-image

▲▼太陽一陣一陣的拂照著我們,趕快忙著曬裝備順便曬大柯的概念!

raw-image
raw-image

▲▼下午整個天空都清明,雖然雲層還是籠罩在低海拔,但2000M以上的展望基本上都瀰漫著陽光和暖,把帳篷都攤開後就散步去看風景!

raw-image

▼大柯遙指七星潭,背後就是明天要爬升的最後岩稜2216M~三角點2389M!!我們此次住的營地就在最後樹林裡,只要走出去就能遙望七星潭(也要雲霧全開的運氣啦)+花蓮的夜景,都在這一角落就能夠瞧見,當然我更想看到斷崖上整片遼闊的太平洋,只能期望明天是好天氣了,不過討論過後還是決定天亮再慢慢走上去(30分),現在還是繼續我們的下午茶時光吧。。。

raw-image

這天晚上整片的星光像是灑落在營地的天空一樣,我們在營地驚嘆連連,在高山上待得越久對大自然越感激跟敬畏,上山能夠看見的風景都是超乎期待中的故事,當然失望的時候也不少,因此山旅的歲月裡更懂得錯過了就是錯過,但是只要你願意把握機會,運氣並不會一直都不在你身邊的!

raw-image

▲▼次日天邊剛出現一絲微光我們便醒著了,大柯說霧濃天氣不明朗,我們一樣照原先計畫先吃完早餐再準備走上去三角點,在用餐過程昨天在最後水源遇見的大學生已經走上來,一直到我們穿戴好準備上去才看到他們就在我們前方休息著,風大吹著他們的外套,仰望的眼光落在前方的七星潭,幫他們拍了合照我們又照著自己的步伐緩緩的走上岩脊。。

爬升的過程遙望前方那岳界有名的北一北二段就在我們眼前忽隱忽現,大柯跟我站在那癡癡的數著山頭,連我們一起走過的鋸齒連峰都還能看到,這一幕是我如此期待的:從東方遙望北一北二如此難得的景觀,這樣的過程大約只出現5分鐘就又隱入雲霧中了!

raw-image
raw-image

▲▼輕裝從營地上三角點約30分鐘,山頂無展望依然是一面白牆,第二次上清水大山對之前的山頭上有樹林完全沒印象,這次看到山友在這邊搭外帳,才發現山頂有如此避風營地,之後從他們身邊輕輕繞過...在東方一片的雲霧中撥開一點空隙偷窺太平洋,無奈老天覺得我們必須再來一次才行,等候了15分鐘左右就決定先下營地!

raw-image


raw-image

▲▼下山時一直抬頭看天空是否出現一點轉機,山頭上依然是雲霧盤旋,倒是山下的陽光已經開始照拂在稜線上,或許如此難以捉摸的天氣成就了如此讓人著迷的清水寶藏,珍貴的樹種跟多樣的生物以及傾瀉千里的斷崖,在在都顯示大山的霸王氣勢!

raw-image

▲▼回到營地就開始收拾裝備,今天如果早點回去也許就能直接下到三間屋!告別了跟我們相伴的杜鵑再回首一眼的七星潭,匆匆的又要開始鑽樹林下山去,路上遇到的山友,有的3點就從大同部落出發前往,大柯跟他們說上了岩稜地形展望不佳,反而是在下面能拍到七星潭。。

raw-image
▲▼下山的第一批山友大約是8點遇到的,一直下到登山口約10點還陸續有山友要前往,那時候大概就知道他們回程一定會摸黑,上山頂要3小時下山還有9km路線要回程,很多山友來到這邊都會遇到這種狀況,不摸早黑就一定遇上晚黑,不過大部份摸黑路段來回程都在第一水源之前,或回程過第一水源了,第一水源前的地形崩坍地不多才不致於產生更多危險!大學生7人臨時紮營的樹林,對他們能夠在這樣的地形過夜感到佩服,幾乎是睡在樹幹上的一晚呀!

raw-image
raw-image

▲▼下到最後水源地,途中滑落次數從褲子屁股上的烏黑一片可以看出多狼狽,幸好都只是小滑倒,終於下到林道馬上無限量的喝起水來,加上還能吃到山上最佳行動點心的"老鷹紅豆"的銅鑼燒,這時候已經吃到一半才發現我需要好好表揚一下,這個好吃又容易下口的行動糧呀!(想起在南湖審馬陣草原,下雨沒有辦法煮熱水只能乾吃麵包,然後麵包就卡在喉嚨,不喝水吞不下去的悲慘,這時候滑潤香甜又帶蜂蜜香味的銅鑼燒已經成為每次上必帶的零食了)

繼續在迷霧森林裡漫走,原本陽光普照的天氣籠罩著在第一水源吃湯麵午餐的我們,再度抬頭仰望天空,發現何時雲霧已經圍繞著眼前的山頭,跟昨天下午的好天氣比起來已經轉變成不同的形態了,原本預計我的腳底板只要沒太痛就慢慢走到三間屋,此刻老天爺又幫我們做了決定,開始下起雨來...忽細忽微,到後來開始轉成豆大的雨滴,地上的土石瞬間成為成為腳邊的伏流!

raw-image
raw-image

▲▼回到大同部落只好再把帳篷攤開,今天沒有陽光只好辛勤一點把營釘都拉開,避免明天起床又反潮太嚴重,睡袋都給沾濕了!

週日有下午有鋒面來臨,我們趕在中午就要下太管處,所以今天還是一樣早早就準備下山,從大同部落到三間屋是一路下切2.8km(到了三間屋要再走4km到步道口的停車場),之前也是從這邊下去因此印象中就是蠻陡的,結果這次走完整個感覺就還好,應該是下坡功力有在進步,懂得在每個坡度大的地方多加迂迴,把一步之寬拆成兩步來走,這樣對膝蓋及整體的負擔也會減輕許多!

raw-image
raw-image

▲途中唯一遇到比較嚴重的崩坍鐵橋!

raw-image
raw-image

(以下來自國家公園介紹)砂卡礑步道原名神秘谷步道,在砂卡礑溪上游有一個太魯閣族的「大同部落」,部落舊名為「砂卡礑」(Skadang)。距步道入口約1.5公里處的五間屋,舊名為「斯維奇」(Swiji),太魯閣語「斯維奇」(Swiji)是指大型葉片的榕樹。砂卡礑步道走到盡頭的「三間屋」,曾是太魯閣族人的聚落,太魯閣族人稱為「柏拉耀」(Brayaw),是「姑婆芋」的意思。
▲▼攔沙壩

raw-image
raw-image

(以下來自國家公園介紹)砂卡礑步道從入口處到三間屋全長約4.1公里,倚傍著砂卡礑溪而行。砂卡礑溪16公里的流路中,形成峻秀的峽谷,清澈的溪水、美麗的岩石褶皺及蓊鬱的森林;步道沿途過去曾有多個原住民聚落,讓砂卡礑步道兼具景觀生態與人文之美。砂卡礑溪溪床上鋪滿大大小小的壘石,以大理石與片麻岩最多,湛藍湍急的溪水滑過溪床,與溪石合奏出清亮的自然樂音,而溪水也將岩石琢磨得圓滑柔美。

raw-image

▲抵達大水管(立霧發電廠引立霧溪水發電的輸水管)!沿路都是循著立霧溪而行,這邊也是太魯閣國家公園非常熱門的健行路線,三三兩兩的遊客各自拍照跟賞景,讓我們一大清早就有一種回到人間的感覺呀!

▼沿途循山壁開鑿的步道,行走在此像是一場人文與自然的對話,只是部落不再..族人已遠,徒留的是青山綠水鶯鶯鳥鳴!

raw-image
raw-image

▲▼看到砂卡礑橋表示我們將要結束這次的清水大山之旅....還沒啦,從砂卡礑橋還要走1300M的隧道回去太管處,然後兩個人吸了一堆隧道廢氣後才發現中間還有個小錐麓步道可以連結過來阿!!

最後就讓大柯特別點的芒果冰沙來結束我們這次的旅程吧!!

raw-image

#清水大山四天行程預估

車程

D1:台東07:00-->花蓮市區10:30-->採買午餐11:30-->太管處遊客中心【79M】12:30(有盥洗室)

步程

12:30太管處遊客中心【79M】-->15:00雨量計【820M】3.4K-->17:00立霧山登山口【998M】-->18:00大同部落8K【942M】

重裝8K 約5.5HR

 

D2: 07:00大同部落【942M】-->09:30第一水源營地5K【1270M】-->11:30最後水源7.8K【1497M】-->午餐至12:00-->12:30清水大山登山口9K【1521M】-->16:30清水大山11.1K【2408M】

重裝約11.1K 8.5HR

PS.D2若行程無法照表定時間,改為住宿最後水源處,隔日輕裝上清水大山

D3: 07:30清水大山【2408M】-->11:00清水大山登山口2.1K【1521M】-->11:30最後水源303K【1497M】-->午餐至12:00-->13:30第一水源營地【1270M】6.1K-->16:00大同部落11.1K【942M】

重裝約11.1K 約8HR 

D4:07:00大同部落【942M】-->三間屋【200M】08:30-->五間屋【120M】09:20-->砂卡礑步道起點百獅橋【80M】10:30-->太管處遊客中心【79M】11:30

重裝約4.5HR


#以下皆為網路參考資料

1.一葉蘭(資料連結)

台灣一葉蘭為山原生蘭之一,原產於海拔 1,500~2,500 公尺森林蒼鬱山區的潮濕岩壁或樹幹上。北自桃園插天山,南達屏東大武山,均有他們的蹤跡。原生地一葉蘭著生於陡直岩壁或稀疏光可透入之林地,球莖埋於水苔或腐葉內,或著生於倒伏樹幹上,三~四月開花,每朵花壽命 1~2 星期,花期約一個月。

2.大禮大同步道

歷史人文:太魯閣國家公園內之原住民族為太魯閣族,約在二、三百年前由臺灣西部翻越中央山脈進入今日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的立霧溪流域定居,但在日治時期的理番政策下,大部份的部落均被遷移至淺山、平地一帶(今之秀林鄉、萬榮鄉及卓溪鄉),現僅存大禮、大同部落仍有居民居住活動。

第一站 大禮部落(舊稱赫赫斯,Xoxos)

大禮部落海拔915公尺,太魯閣人舊稱「Xoxos」,分為上、下兩部落。上部落在原大禮派出所上方高地,民國68年,居民移居山下,部分居民仍常回到原部落從事農耕。早期曾設有小學,現仍可隱約可見當時學校之舊址,大禮部落仍有部分居民,以務農為生,種植蕗蕎、箭竹、玉米、高麗菜、四季豆、青椒等農作物,山居生活恬靜,保存古早房屋,以木頭為建材,建造造型古樸、堅固耐用的家屋。

第二站 大同部落(舊稱砂卡礑,Skadang)

大同部落又稱砂卡礑部落,太魯閣人稱為「Skadang」,意思是「臼齒」。位於砂卡礑溪中游左岸上方之平台,海拔高度為1128公尺,日治時期曾於此地設有駐在所,管理附近之太魯閣族部落,至民國34年始廢止。目前居民種植玉米、青椒、高麗菜、四季豆、甜柿、雪蓮等作物。 近年大同大禮居民組成「同禮部落自然生態自治協進會」,以「與自然協調、對環境友善」為前提,致力部落的營造。

3.得卡倫步道

這是民國92年才舖設完成的步道,步道以太魯閣台地昔日為太魯閣族得卡倫部落命名。

4.砂卡礑步道

歷史人文:砂卡礑步道是日治末期所建,主要是為了發展立霧溪的水力發電。1940年臺灣總督府在太魯閣興建立霧發電廠,在溪畔建水壩,並開鑿輸水隧道,引立霧溪水至發電廠發電,輸水隧道在砂卡礑溪谷上方,以大型水管銜接溪谷兩端,將水輸送至發電廠。此外,由於立霧溪水含沙量大,而在砂卡礑溪上游另建一座放流式水壩,先將水引至發電廠,作為發電機的冷卻水,因此步道最初是為了維修水壩和大水管而建的。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後,將這條路規劃為景觀步道,加強沿線安全設施、增設休憩平台與解說設施。

 

raw-image

 

▲▼官網上比較詳細的等高線地圖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溫小志愛波比的沙龍
2會員
22內容數
享受生活的當下
2022/07/08
從無明西峰開始,已經進入無明斷崖的範圍。 今天的路程不遠但需要步步為營,膽大心細這句話實在很適合用在行走斷崖上,尤其是岳界數一數二的無明斷崖。。 從鈴鳴東鞍營地陡升開始已經在斷崖崩塌邊行走,茂盛的箭竹林很常玩著你推我擠的遊戲,除了腳下懸空的步道外還要小心箭竹林的惡作劇... 日子就這麼平凡的在鐵杉樹
Thumbnail
2022/07/08
從無明西峰開始,已經進入無明斷崖的範圍。 今天的路程不遠但需要步步為營,膽大心細這句話實在很適合用在行走斷崖上,尤其是岳界數一數二的無明斷崖。。 從鈴鳴東鞍營地陡升開始已經在斷崖崩塌邊行走,茂盛的箭竹林很常玩著你推我擠的遊戲,除了腳下懸空的步道外還要小心箭竹林的惡作劇... 日子就這麼平凡的在鐵杉樹
Thumbnail
2022/06/30
水鹿 湖泊 草原 銀河 或許這就是童話的樣板 這條通往天堂之路 岳界稱為 能高安東軍 從南峰一路往前,將進入此次縱走最精華的高山草原 湖泊,往後三天將在無邊際的稜線上游牧著。原本今日該在白石池紮營的我們,走到光頭山草原的時候,非常隨意的馬上把所有家當都丟出來曬太陽,今天就落腳此處吧 …老大這樣說著
Thumbnail
2022/06/30
水鹿 湖泊 草原 銀河 或許這就是童話的樣板 這條通往天堂之路 岳界稱為 能高安東軍 從南峰一路往前,將進入此次縱走最精華的高山草原 湖泊,往後三天將在無邊際的稜線上游牧著。原本今日該在白石池紮營的我們,走到光頭山草原的時候,非常隨意的馬上把所有家當都丟出來曬太陽,今天就落腳此處吧 …老大這樣說著
Thumbnail
2022/05/27
那是山岳人的一道夢想 走過最美的稜線 在中央山脈的草原 恣意的放縱眼裡的眷戀 能高安東軍原本不在今年的規劃中,當大柯說著秋天想去看雲海,我們拿著彼時預先做過的資料,觀望天氣決定出發 …從台東到南投屯原登山口,真的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台鐵->高鐵->公車->計程車)。 好不容易開始起登,迎面而來的是
Thumbnail
2022/05/27
那是山岳人的一道夢想 走過最美的稜線 在中央山脈的草原 恣意的放縱眼裡的眷戀 能高安東軍原本不在今年的規劃中,當大柯說著秋天想去看雲海,我們拿著彼時預先做過的資料,觀望天氣決定出發 …從台東到南投屯原登山口,真的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台鐵->高鐵->公車->計程車)。 好不容易開始起登,迎面而來的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生活"就像"爬山"一樣 上山時努力盡力攀爬 登頂時才能一望無際 下山時才能享受風景 "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 "看淡"所有的不辭而別 "享受"所有的酸甜苦辣
Thumbnail
"生活"就像"爬山"一樣 上山時努力盡力攀爬 登頂時才能一望無際 下山時才能享受風景 "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 "看淡"所有的不辭而別 "享受"所有的酸甜苦辣
Thumbnail
在臺灣清境武嶺的一日遊行程,包括拍照景點、美食餐廳、農產品市集等。 文章內容包含了旅程的細節、特色美食和遊玩體驗,人物的感受以及景點的特色,提供了豐富的旅遊資訊
Thumbnail
在臺灣清境武嶺的一日遊行程,包括拍照景點、美食餐廳、農產品市集等。 文章內容包含了旅程的細節、特色美食和遊玩體驗,人物的感受以及景點的特色,提供了豐富的旅遊資訊
Thumbnail
柴山人仙居地圖上標示為觀景峯,地理位置較高,可以居高遠望大海,因為前無遮物又處於受風區,吹風特別大
Thumbnail
柴山人仙居地圖上標示為觀景峯,地理位置較高,可以居高遠望大海,因為前無遮物又處於受風區,吹風特別大
Thumbnail
假日爬山的人意外多。輾轉抵達登山口時約早上十點,已有遊客三兩下山,男女老幼,配備萬全者頭巾腰包手杖一枚不少,輕便者薄衣薄褲短毛巾就上陣。 我們的出發時間和行裝都那麼不上不下,還是進了山。 山不會拒絕任何人,也不迎接。它只是看,看你迷眩在滿目林色,渾沌於鳥語蟲鳴。
Thumbnail
假日爬山的人意外多。輾轉抵達登山口時約早上十點,已有遊客三兩下山,男女老幼,配備萬全者頭巾腰包手杖一枚不少,輕便者薄衣薄褲短毛巾就上陣。 我們的出發時間和行裝都那麼不上不下,還是進了山。 山不會拒絕任何人,也不迎接。它只是看,看你迷眩在滿目林色,渾沌於鳥語蟲鳴。
Thumbnail
前一晚整裡露營裝備時,彷彿感覺好像已經很久沒有出門露營了,特別是離炎炎夏天還有好長的時間,距離上次露營超過50多天了。這回六帳包區,一半是以前的鄰居,另一半是鄰居的朋友,還好先前詢問意願,不然三月份沒有單飛行程,就會和二月份一樣的情況「零露」;新的露營景點、新的團露夥伴,2024首發春露,甚是期待!
Thumbnail
前一晚整裡露營裝備時,彷彿感覺好像已經很久沒有出門露營了,特別是離炎炎夏天還有好長的時間,距離上次露營超過50多天了。這回六帳包區,一半是以前的鄰居,另一半是鄰居的朋友,還好先前詢問意願,不然三月份沒有單飛行程,就會和二月份一樣的情況「零露」;新的露營景點、新的團露夥伴,2024首發春露,甚是期待!
Thumbnail
從暑期開始就熱得期待秋冬之際的來臨,一直心懷想賞楓的心情,在11月底在社群網站上哀號,才成功約到朋友,於是一次臨時起意、說走就走的杉林溪之行就出發了! 要去山上所以要早起,早上出門的時候稍微睡過頭、公車開很慢,所以差點遲到,但最後壓線到了,緊張得我差點找不到路,但依舊成
Thumbnail
從暑期開始就熱得期待秋冬之際的來臨,一直心懷想賞楓的心情,在11月底在社群網站上哀號,才成功約到朋友,於是一次臨時起意、說走就走的杉林溪之行就出發了! 要去山上所以要早起,早上出門的時候稍微睡過頭、公車開很慢,所以差點遲到,但最後壓線到了,緊張得我差點找不到路,但依舊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