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9|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媒人的角色

隨著相親的次數增加,我對介紹對象的基本情況也不會做過多詢問。這也讓我想到相親這個活動的本質:到底是為了找到適合自己的另一半,還是只是為了認識新朋友呢?只要對方同意碰面,時間安排得上,我就來者不拒,當作是認識朋友,聽聽有趣的故事。一般來說,我們都能高高興興地吃完一頓飯,這也讓媒人覺得有機會。到後來,有些媒人甚至直接說都聊得不錯,但都沒有繼續發展,直接解釋為我太挑剔,就拒絕再幫我介紹了。也許她們見過太多那種連一頓飯都吃不下去的相親了。不過,熱心的長輩還是不少,所以還好機會還是很多。
我經常聽到媒人介紹男生的詞彙是「顧家老實」,女生聽多了就知道其實就是呆板寡言的同義詞。為了好好地把手上的資源推薦出去,媒人們也是煞費苦心地選用言詞,希望能幫男生爭取到一次碰面的機會。
由於媒人們自身的生活圈及人脈不同,他們常常介紹的女生也會有高度相似的生活背景。例如,有位媒人因為在醫療體系服務,所以介紹給我的對象幾乎都是在醫院工作的不同職務。這些女生大多給人的感覺也比較溫柔,因此我稍微認識了一下醫院的分工。另一位則是在公務體系服務,但由於服務的單位關係,介紹的對象幾乎都是有經商背景的。不過,這類型的女生大多感覺都是被家長半推半就出席,有些甚至很明確地拒絕進一步的互動,算是比較有個性的女生居多。
最後,我總結了相親在這個時代的配對成功率大幅下滑的原因,供大家參考。相親更重視的是家庭背景,而牽線的通常是長輩為主。媒人們藉以判斷兩個對象是否適合的根據就是他們對於兩個家庭的價值觀的認知。過去,可能自小都在原生家庭附近成長、上學到就業,所以價值觀跟原生家庭的落差較小。但在現今這個多元文化的時代,不僅就學可能就已經離家很遠,跨國就業或出國打工度假的也不在少數,自身的價值觀受到多種文化環境的薰陶,跟原生家庭的差異也就逐步擴大。在這樣的狀況下,原先根據雙方家庭背景相似的篩選機制就顯得不合時宜了,甚或很多人是被父母要求才出席的,本身就沒有意願認識新的異性,造成現場只能一群人尷尬地聊著身家調查的問題,根本稱不上聊天,更遑論好好認識對方了。
其實在相親中,除了聊家庭背景之外,還可以聊一些其他的話題,例如興趣、工作、旅遊經驗等等,多嘗試著了解對方這個人。只要能好好吃頓飯聊個天,我覺得就能算是成功的一場相親約會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3000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