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7/0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蘭嶼徒步環島-往哪走,都是向前走

5/19-5/22參加了蘭嶼的《徒步環島不要載我》的活動,是一個邊徒步邊導覽蘭嶼的深度旅遊。
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要用心去感受
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要用心去感受
總共四天的行程,其實只有兩天在徒步環島。是的,蘭嶼大概兩天可以走完一圈。我們的路線是從民宿(朗島)出發,第一天順時針走,在紅頭村晚餐。晚餐結束便搭著民宿老闆的貨車,一路看著星空回民宿。第二天逆時針走,完成環島一圈的路線。
徒友們有各自的步伐,對面是小蘭嶼,是達悟人的聖地,遊客不得進入
蘭嶼的環島公路只有一條,所以不管怎麼走都不會迷路的。基本上路都很平緩,偶有幾處長上坡,也不至於太陡。以步行來說,其實算是輕鬆的,比較大的挑戰是天氣,蘭嶼的太陽一曬,大家的裝備通通拿出來。帽子、太陽眼鏡、袖套(終於知道袖套的好用)、遮臉的面罩、陽傘......。能拿出來的都拿出來了,就是害怕走了兩天,脫兩層皮。
飛魚季的禁忌,女生是不能靠近灘頭的(不能觸碰到拼板舟)
家家戶戶都有曬飛魚
去年有和家人來蘭嶼玩,當時是騎車,感覺蘭嶼很小,一下就環島完了。也覺得很可惜,沒有管道跟認識的人介紹,就很難了解蘭嶼的文化。就一直想著要再來一次,後來發現這個行程就手刀報名了!整個活動真的非常充實,老師也講解了很多蘭嶼的文化跟八卦(?)跟第一次騎機車的體驗比起來,徒步蘭嶼就覺得蘭嶼很大,不同移動方式的旅行感覺也會很不一樣呢。
看著夕陽從台灣本島落下,是另一種感覺,原來蘭嶼是看不到夕陽從海平面落下的
青青草原,彷彿天涯海角
「旅行」是什麼呢?這是我從蘭嶼滿滿的行程結束,回到台東後浮現腦中的問題。旅行的本質是什麼呢?是去看不同的風景?認識新朋友?好好放鬆身心?去看看不一樣的文化、體驗不一樣的生活? 經過這次的旅程,我覺得旅行的本質是:用不同的角度去看世界。 在這次的旅行裡,我發現臺灣還有好多人不了解原住民文化,刻版印象非常之深。那種以現代文明、資本主義社會的觀點來看待原住民文化,其實還是某一輩人(團員很多都是退休人士)或是某一群人根生蒂固的想法。常常講出那種何不食肉糜的話。有時會覺得很好笑,到底有奪~不了解。但也覺得好可怕,雖然很大一部分是教育的問題,那是某種深植在觀念裡的東西,是很難改變的。 雖然這樣講了他們,然而我也還在學習中。聽到老師講述達悟人看台灣的觀點,對蘭嶼人來說,台灣是他們的第一大離島,他們討厭外資(也就是台資),也蠻排外的,但又很想賺觀光客的錢(整個很矛盾)。很多蘭嶼人看台灣本島的觀點,其實就像台灣在看中國大陸一樣。我才驚覺,很多事情其實都只是你站的位置不同,觀點不同罷了。 後來我才知道,其實達悟人更像是菲律賓人(語言上更為接近),和菲律賓巴丹島的語言幾乎相同。從蘭嶼開船到巴丹島是很近的,只是因為政治關係被劃分為兩個國家,被一個文化觀念完全不同的政府統治。在蘭嶼機場看著一世紀前的老照片,想像著這群人其實是外國人,好像也不為過吧。他們是一群滯留在台灣的菲律賓人,被迫學習我們的文化語言,還被我們投放核廢......。
蘭嶼機場候機室有許多老照片
東海岸有許多傳教士來這邊服務奉獻的故事,蘭嶼也不例外。導覽行程到了最後,我們抵達了一個教堂,介紹紀守常神父的故事。聽著神父如何融入達悟人的生活,理解他們,尊重他們的文化。他是真正愛這塊土地,愛這裡的人民。在紀守常神父建造的教堂裡,放了幾張教堂落成時舉辦落成儀式的照片,如實地說明了這點:落成典禮依照達悟的儀式舉辦,也邀請了部落耆老來參加,而在耆老抵達之時,神父依照習俗和耆老們行接鼻禮(很像是毛利人打招呼的形式)。那個畫面讓我深受感動,如何放空、丟掉自己的文化才是最好的想法,做到族群文化之間的平等。是我們現在應該往前的方向。
紀守常神父與達悟耆老行接鼻禮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