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重點:
如果你是長期投資人,時間會站在你這邊
不要聽信專家投資,買自己有興趣的股票
70%股票都掌握在法人機構手中,不管買賣,你都是在跟這些人交手
投資心態與原則
- 不隨波逐流:成功投資人不需追隨潮流,專注長期價值。
- 風險控管:投資上檔無限,下檔有限,謹慎管理風險。
- 避免短期波動影響:六個月檢查一次股價,避開每日漲跌干擾。
- 長期投資優勢:時間站在長期投資人這邊,緊抱持股報酬加倍。
- 理性決策:不因空頭言論或市場情緒過度悲觀/樂觀,逐步調整持股。
- 避免恐慌賣出:不要因市場下跌被迫賣出,確保流動資金充足。
- 獨立思考:不盲從專家,投資自己研究且有興趣的股票。
- 常識投資:生活中喜愛的消費品可作為投資研究起點。
- 藝術而非科學:投資是藝術,學習歷史與哲學比統計學更重要。
市場與情緒
- 漲跌家數:比單看指數更能反映股市真實狀況。
- 雞尾酒理論:大跌前市場樂觀(15%看壞),大漲前悲觀(65%看跌)。
- 情緒反轉:投資人情緒快速變化,需謹慎追蹤基本面。
- 華爾街慢半拍:思考華爾街忽略的機會,避開主流思維。
選股策略
- 挑選標準:
- 穩定成長股:年漲幅10-12%,注意本益比(成長率一半為正面,兩倍為負面)。
- 快速成長股:年漲幅20-25%,適合小型新企業。
- 景氣循環股:汽車、航空等,時機至關重要。
- 分拆公司:獨立事業具投資潛力。
- 獨佔事業:可調高售價,穩定需求(如香菸)。
- 科技使用者公司:具成長潛力。
- 股票回購:企業回購自家股票,提升每股盈餘。
- 財務指標:
- 自由現金流量:越高越好。
- 股東權益與負債:理想比例為75%股東權益、25%負債(如福特91%權益、9%負債)。
- 獲利率:高獲利、低營業成本,抗經濟不景氣。
- 本益比與成長率:本益比低於成長率為正面訊號。
- 避開風險:
- 負債過高公司,易破產。
- 多角化經營、業務不熟悉的公司。
- 成長率過高(50-100%)的公司,風險大。
- 市場競爭過多、利潤被分食的產業。
投資行為
- 研究與決策:
- 實地調查:拜訪公司、閱讀報告、逛街觀察。
- 每週花一小時研究,挑選新標的如同挑選日常用品般用心。
- 確認公司願景、盈餘、資產及未來挑戰。
- 買進時機:
- 股市下跌是買進好股票的機會。
- 只用輸得起的資金投資。
- 類比德州撲克:好牌加碼,差牌棄牌。
- 賣出時機:
- 市場佔有率下降、新產品失敗、研發縮減。
- 收購無關業務、銷售額下滑、新店表現不佳。
- 公司豪華裝修、偏離節約原則。
投資組合管理
- 持股數量:3-10支股票最適合。
- 長期報酬:應達12-15%,否則考慮指數型基金(大盤9-10%)。
- 年輕人與老年人:年輕人可承擔較高風險,老年人應謹慎。
- 暴跌策略:加碼優質股(如麥當勞),緊抱上漲股票。
- 1%資金試水溫:小額試探市場,後續視情況加碼。
其他建議
- 公司內部動態:
- 內部人士買進自家股票或公司回購為加分項。
- 管理層投資自家股票,顯示信心。
- 避免誤區:
- 不要投資需維修或消耗的東西(如會吃東西的資產)。
- 不要因大股東賣股否定股票。
- 經濟學家意見不一,無需全信。
- 長期視野:
- 挑選好股票,放20年。
- 艱困公司復甦可帶來高報酬。
- 簡單原則:
- 問自己:有房?缺錢?個性適合投資?
- 投資前確認公司如何提升盈餘(降低成本、提高售價、開拓新市場等)。
內容摘要:
要成功的投資人不見得要跟著潮流走
投資上檔無限,下檔有限(風險控管)
六個月才看一次股價,你會輕鬆很多(避開每日漲跌蠱惑)
有多少支股票上漲,多少支下跌
漲跌家數,比較能反映股市狀況
不要砸錢試探空頭結束沒
不要用到未來一年內會用到的錢
你不會希望自己在行情下跌時,被迫賣出求現
如果你是長期投資人,時間會站在你這邊
緊抱持股,報酬就會加倍(不要買賣股票)
空頭言論聽起來比較聰明
不要驚慌殺出,可以逐步減少持股
1.別讓一些無聊事擾亂了最佳投資組合
2.別為一些無聊事,破壞渡假的興致
3.現金不夠,千萬別出國(害怕暴跌會砍股)
不要聽信專家投資,買自己有興趣的股票(研究自己有興趣的股票)
常識的力量(生活中喜樂的消費就可以考慮研究)
投資人總在錯誤的時機過度悲觀或樂觀
學習歷史和哲學,會比統計學更適合當投資人
投資股票是一門藝術,不是科學
我看得更遠,是因為站在巨人肩膀上
理論和實戰派,選實戰派
不要相信理論派和預言家
我持有很多股票,但我也可以舉出一大堆我希望自己沒買過的股票
那隻股票不會漲,就不要買
矛盾修辭 oxymoron
70%股票都掌握在法人機構手中,不管買賣,你都是在跟這些人交手
華爾街慢半拍
退休基金只能跟成長率10%的大型股打交道
500大公司又能帶給我們什麼驚喜呢
仔細思考華爾街不會做的事情,才有機會
不必浪費時間解釋,因為解釋浪費時間
解放存款簿
(投資跟玩德州一樣,有好牌再加碼)
(沒有好牌,就提早蓋牌)
就算拿3張A,卻輸了,只要接受命運安排,繼續下一局就好了
投資前問自己:
我有房子嗎,我缺錢嗎,我個性能投資成功嗎
不要投資任何會吃東西,或需要維修的東西
大家花好幾個月挑房子,卻花幾分鐘選股票
大家在買微波爐時,都比選好的標的更費時費心
只投資你輸得起的金額
雞尾酒理論
大跌前夕,市場樂觀情緒達到高峰,只有15%看壞市場
大漲前夕,投資人情緒跌到谷底,65%投資顧問認為會繼續下跌
投資人情緒的快速反轉令人驚訝
謹慎追蹤基本面,抱緊持股就對了(想像你是散戶,你為怎麼做,反著做)
大多數經濟學家還在受僱領薪水呢
所有經濟學家也不會有一致的結論
一旦狀況明朗,就已經太遲了
下一次永遠不會跟上一次一樣
操作小型股,績效會比較好
穩定成長股,年漲幅10–12%,30–50%獲利了結(價值股)
快速成長股,漲幅20–25%(小型,新企業)
景氣循環股,公司營收盈餘無法準確預測,汽車,航空,輪胎,鋼鐵,化工
時機是投資景氣循環股的關鍵
挑選好的股票,然後放20年
分拆的公司,(有利可圖的投資)將公司的事業分拆成一家獨立公司
只要你是獨佔事業,就可以調高售價
投資大家持續購買的東西
科技使用者的公司
買進企業回購自家的股票(提升每股盈餘)
只剩一廂情願的狂熱和稀薄的空氣在支撐股價
這個產業擁有太多廠商,會把利潤分食光
擔心未來的什麼股票 (未來的麥當勞)
避開多角化經營的公司,自己根本不太了解的行業,會造成虧損
為什麼他在明天比今天值錢
我只看盈餘和資產
提高盈餘辦法:降低成本,提高售價,開發新市場,增加產品,重整關閉賠錢事業
為什麼我會對這隻股票有興趣?他將面對哪些阻礙?
緩慢成長股,要在意股利
穩定成長股,注意本益比
只因某個大股東賣掉持股就否定這隻股票,未免太不明智
10年內賺11倍
打電話給公司,拜訪公司在總部
他們不會為了妝點公司門面浪費錢
豐厚的盈餘和節省的公司總部,完美組合
公司要開始走下坡:豪華的公司內裝
實地調查,逛街吃東西也是基本面分析
閱讀公司報告
本益比只有成長率的一半水準,正面訊息
本益比是成長率的兩倍,負面訊息
一般公司,股東權益75%,負債25%
福特,股東權益91%,負債9%,優質
自由現金流量,越高越好
年年都在漲價,又不會流失客戶(香菸,煙癮)
挑成長率高的公司
底線,稅後純益跟稅前淨利
看同一產業內,誰的獲利率最高
獲利率高,營業成本低,撐過經濟不景氣
再度檢視公司題材
初創,快速擴張,成熟
每隻股票大多花幾個小時就可完成
法人機構持股比例越低越好
公司內部人士買進自家股票,回購股票,加分
大公司只會有小幅漲跌,小公司才會帶來較大漲幅
當心當年成長率高達50–100%的公司
避開有大量負債的公司
沒有負債的公司,不會破產
管理能力很重要,但難以評估
把重點放在公司外來願景
艱困公司開始復甦、可以大賺一筆
管理階層本身也大量投資自己公司的股票,會比只靠領薪水的管理階層更好
每週至少花一小時做投資研究
挑選一隻新標的,至少投入和你在挑選你想要買的東西時間一樣
設計一份投資組合
投資了3–5年績效還是跟大盤一樣,就投大盤(大盤9–10%)
長期投資你應該獲得12–15%報酬率,才可以
股票3–10支最適合
1%資金賭市場,隨後可能加碼
年輕人比較有較長時間可以嘗試和犯錯(老年人不該這麼冒險)
(獲利了結,轉入指數型基金)
緊抱持股,多年後,你會對你的獲得的報酬感到驚訝不已
暴跌可加碼,麥當勞
緊抱上漲的股票不會被嚇到,比死守下跌的股票困難許多
何時賣出:
市場佔有率連續下降
沒有開發新產品,縮減研發經費
收購和本業無關的公司
過去兩年推出的新產品,銷售有好有壞
公司經理人和董事去年沒買進自家股票
商品終端需求下降,
公司以兩倍的支出興建新廠房,
不是以較低成本將老舊廠房現代化,
公司試著降低成本
銷售額減少,新店面銷售令人失望
沒有一個法則可以告訴你股票將會下跌多少
股票下跌築底可能要2–3年,或更久
股市下跌是你買進你喜愛股票的好機會
絕對不要空手